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傍晚,一盏小小的台灯下,我翻看最近大火的《丝绸之路》,

看完前两章,便不再有兴趣了。

想起房龙的《宽容》,不觉露出了一个笑。

继而再想起各大网站上都热销的“三个通宵看完”的三部曲,所有的夸大词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冠名在它们身上,也不去担忧其是否可以承受。

杨绛曾经说过:是你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我想,应该再添上几个字。是你读的经典书太少,而想得黄色太多。

以前,我一直认为:书没有好坏,也没有价值高低之分,只有好看与否。

后来自我打脸,看经典书籍带来的享受不是那些畅销书能比的。

我时常自夸阅书量上千,却是有大量水分,其中大多都是网络言情小说,虽然这些不能一棒子大死,但看过即忘却是不虚。那时我还天真的以为就算忘记了,当时的感受我会切实记得的。

然而,我又被打脸了,除了一些模糊的片段外,我的身体,大脑什么也没留下。

那你会问,经典书籍不也是如此吗?

当然也是如此啊,除了几个记忆力特别强的,能记得书中大致内容乃至细节的有多少人呢?我自然也不相信世人的安慰:那些你所读过的书籍,都成了你的血,你的肉。

天哪,这都什么年代了,为毛还有人信这个?

记得的就是你的幸运,不记得的是常态。

那我为什么还要说网络小说和经典书籍的对比?

我只想说明:看经典书籍比看网络小说带来的罪恶感要少的多!好词好句以后装逼用到的也多!比如白岩松说过:“你不相信这个世界,世界也不会相信你。”好吧,其实白岩松没有说过这句话,但别人只会觉得你很牛逼。现在有多少人对这些沙比的断章取义的话深信不疑呢!

今天的雨很大,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和一个同事一起去接小学的一年级生。我们撑着伞站在学校门口。

我惊讶地看着一辆辆车从我身前开过,有一个保安在指挥这条道路,时不时地前进,后退。

于是感叹:时代真的不同了啊,想我读书那年哪有那么多私家车,哪有那么好的条件专车接送?

继而又感叹自己:真的老了,竟然也会感叹时代的变迁。

是真的变得很快,我明显的感受到,自己已经被时代抛弃了。现在看网上大热的专业,无一不是跟互联网有关,可是转念想到,五年后还会是它吗?十年后呢?五十年后呢?

对于智能,总有种莫名的恐惧,处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之后还会是主宰吗?显然这不会是我这个时代会发生的事。

但科技,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就是极速往前进个二三十年

虽然仍旧迷茫,仍旧失败,仍旧丧着,却意外地想要过好每个今天。想到不知谁说过的一句话:莫问前程,但行好事。

即使自己做不到,也希望你们可以看到。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但行好事,不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