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知不觉三岁了,一路可以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从出生就备受全家人的呵护和宠爱,被照顾得无微不至。
孩子磕了碰了,我就紧张得不得了,一旦身体不舒服,全家人更是寝食难安。我属于焦虑型家长,孩子的一些小举动也很容易让我进入战斗状态。要是孩子哭闹,那我更是受不了。只要孩子能赶紧停止哭泣,让我做什么都愿意。
渐渐地,我对孩子的爱,对她无条件的服从,让孩子养成了“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有一次,她甚至对我说:“妈妈,你又不敢打我,我不怕你。”
是的,孩子已经吃定了我,她觉得她再怎么无法无天,我这个当妈妈的也不会把她怎么样,反而还是她的挡箭牌。当她爸爸批评她的时候,她第一时间就来找我。
不知道哪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被孩子绑架了。我把爱孩子当借口,成了一个没有原则的妈妈。幸运的是,孩子才3岁,3岁是一个转折点,是时候我该改变了,趁一切还来得及。
《正面管教魔法书》是一本引导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书,它教我们如何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培养一个独立、向上、懂得感恩的孩子。作者艾米·麦克瑞迪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总结出32个行之有效的“良好行为养成术”。将其全部或部分用于对孩子的教育,你就能看到真正的改变:你的孩子将逐渐学会为家人做事,学会以尊重的方式解决分歧,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成为更快乐、更优秀的人。
一、父母总想给孩子更多,却不曾想孩子却把一切当做理所当然
孩子想要糖果,买;想要玩具,买;想要一切,父母都想给,不然觉得对不起孩子,这就是过度养育。
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的事,我们爱孩子,要用正确的方法。
溺爱孩子的家长不仅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还尽力确保孩子不会遭遇任何挫折,把孩子当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家长不拒绝孩子的任何要求,孩子慢慢会习惯性地认为自己的所有要求都应该得到满足,如果得不到,就会大发脾气。
那该如何纠正孩子将一切视为理所应当的心理呢?培养孩子对归属感和地位感的心理需求很重要。归属感来自生命中重要的人的积极关注,地位感来自他对自己的能力及贡献的确认。
家长应该知道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千万不要被孩子操控。但让孩子摆脱自以为是的心理,并不是让你用惩戒或欺骗的手段来纠正孩子的行为。如果我们采取积极的策略,善用因果法则,不仅能充分满足孩子对归属感和地位感的需求,预防他的坏行为,还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帮他理解该如何做才能更快乐。这样一来,我们的收获感将是惊人的,孩子会主动寻求更好地行为。
“良好行为养成术”所提供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并能有效预防孩子的不良举止及由理所应当的自私心理所引发的恶劣行为。
二、身心灵时间,给予必要的关注
孩子总想我们时时刻刻关注他们,一旦你不关注他,他就会想办法吸引你的注意,家长也会因此自责。“身心灵时间”会通过预先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来防止孩子形成这种错误的观念,这样一来,他就会知道他应该等到合适的时间再寻求你的关注,他就不会再因为自己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去采取错误的行为方式。
“身心灵时间”就是每天抽出10-15分钟,全身心投入地与你的孩子单独相处,陪孩子做想做的事情,或是简单的聊天。
重要的是,如果能给孩子应得的东西——无条件的爱、一些专注的陪伴和关注,当你拒绝给他自认为应得的东西时才更有底气。
有了前面“身心灵时间”的铺垫,你就要学会忽略不必要的关注。假设你和孩子提前约定好这个时间段他该睡觉,而你要工作一会儿。这个时候他要是再来打扰你,寻求你的关注,你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遵守事先制定好的规则,即使孩子哭闹也不妥协。你要让孩子知道你不是屈从于他的所有要求,你有权利对他说不。这样也能杜绝孩子养成理所应当的心理,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样样事情都亏欠他。
有些孩子有可能难以接受,父母一向来对自己百依百顺,突然之间拒绝了自己,他们有可能会哭闹得更厉害。越是这个时候,父母越不能妥协,父母可以用“问与答”这一办法来应对。
什么是“问与答”呢?假设孩子哭闹着要吃糖,第一步,你可以问孩子:“你以前是不是问过我,一天最多能吃几颗糖?”第二步,问问孩子:“我是不是已经回答过你,一天最多吃一颗。”孩子很可能会找各种借口,这个时候你不要理他,直接进行第三步,问他:“你以为你一直缠着我,我就会改变主意吗?我不会。”第四步,如果你的孩子还来向你提要求,直接以“你问过了,我也说过了。”来回应。
只要你树立了这个规矩,孩子就不会对你讨价还价,你们的亲子关系也会更和谐。
三、优秀的父母,舍得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个体
父母越是爱孩子,越应该帮助孩子走向独立,而不是养成一个巨婴。优秀的父母应该把帮孩子做事情的时间用来培训孩子习得相关技能,比如处理一些日常家务的能力。
“做点家务”是避免孩子形成自私及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通过做家务,孩子会获得很多试错和成长的机会,对生活也会有更多的感悟,也能获得归属感和地位感。更重要的是,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可以给家庭带来帮助的,反过来也会更加理解父母的辛苦,会更感恩。
另外,你可以让孩子通过在家中多做家务来赚取更多的零用钱,孩子会懂得努力工作的意义。有了零用钱,还能学习理财。
除了做家务能培养孩子的独立外,家长也应该放权,给予孩子与年龄相称的控制权。孩子就能自己下决定也会自己承担责任,而不是事事依赖父母,毫无主见。
孩子善于做决定的能力是从练习做决定中学会的,而不是从听话中学会的。家长要少唠叨,多引导:比如问问孩子“你的计划是什么?”、邀请合作、说服我,开家庭会议等。
独立的背后顺带着责任,走向独立的过程就是自负其责的过程。对父母而言,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犯错而不顾并非易事,不论孩子的错误多么微不足道。好消息是,一旦孩子意识到父母将不再对自己制造的糟糕后果施以援手,以后再做决定时就更为谨慎。
比如孩子不爱整理自己的书包,与其老是在孩子面前啐啐念,不停地唠叨,不如在他落下作业本的时候不要管他,让他上一次当,自己负一次责任。对付孩子赖床迟到也是一样的道理,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负责比任何提醒都来得深刻。
四、教孩子正视生活的压力
在我看来,爱孩子的其中一种表现是不要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这往往会抑制他的潜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对孩子持有合理的期待,却竭尽全力地帮助孩子发挥他的潜能。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不仅能减轻孩子的压力,也能让孩子离成功更近一步。
有了合理的期待,剩下的就只是放孩子独立飞翔了。但飞翔的旅途中一定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增加抗挫能力比成功更加重要。
我们知道鼓励孩子能促进孩子的积极行为,但什么才是正确的鼓励呢?鼓励不是赞美,赞美有可能就是简单地夸一句“你好聪明。”而鼓励是指出他行为的积极意义。你要知道,相比孩子轻轻松松就能得到的A,他付出努力才拿到的B更应该得到你的鼓励。
正确的鼓励应该是称赞孩子的积极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努力、上进心等良好品质上;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比让他倾听你的意见更有利;“我爱你”是一种永不过时的鼓励。
孩子的压力除了是父母给的,还有一部分来自同龄人的压力。当同龄人的价值观错误的时候,孩子该不该随波逐流?如果选择不,意味着他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如果被集体接纳的代价就是违背真实的自己,那么这种归属感其实并没有那么好。任何不尊重他价值的人都不是真正的朋友。
不管孩子的压力和失败来自哪里,父母和家永远都是他们坚强的后盾。每个家庭的生活模式各不相同,也不可模仿,我们有可能不优秀不完美,但我们为了孩子都在试着学习走向更好的道路,这样就够了。
作为父母,我深刻体会到放手的重要性。孩子的人生总归要自己闯,我们与其小心翼翼地保驾护航,不如提前培养孩子的相关能力,放手让他去试错。
《正面管教魔法书》与其说是一本教育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书,不如说是一本教育家庭更积极向上地生活,形成更融洽的家庭氛围的书。教育孩子,亦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有时候,不妨抱着正因为父母不优秀,孩子才这么优秀的心态,你会更轻松应对孩子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