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_第1张图片
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文/洛小筱

此文为《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我向来读书都没有什么方法论,都是一字一句的读下来,这些年也读到不少好书,但也只是觉得认同作者的想法而已,没有整合到自己的思考框架里面去。

事实上,我阅读的现状是:没有清晰的知识框架,只是拿来就读,就像书里描绘的那样,不断的吸收知识碎片,但却无法融合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里面去。一旦新的知识碎片累积得越来越多,旧的知识碎片就会被挤掉。书中提倡我们要形成知识框架,将知识搅拌整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思维内容,长期的保留在自己知识库里。

此外,还要求读书者具备批判性思维,对阅读书籍的观点加以判断,不是所有的观点都照单全收,结合书中上下文多提问,找出我们需要的东西并加以整合,最后输出读书笔记,分享给更多的人看到。

对于本书的读书方法论,挺认同的。下面用自己的话结合实际来概括一下书中观点:

1、关于如何选书。

选书的类型都丰富,不要追求数量。囫囵吞枣读书还不如精读一本书,对书内容有所理解、有所吸收才是读书的根本。作者推荐选书应覆盖专业书、工具书、视野书、潮流书。每一种书都有所涉猎,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关注潮流趋势,不落人后。每类书籍的阅读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不同的侧重。我这方面做得不太好,潮流书读得比较多,而前三项相对少得多,以后要注意均衡一下读书类型的问题。

2、关于读书数量

前面说到,读书不在多,旨在理解与吸收。根据自己的需要,每周读一本也好,每月读一本也行,只要好好读,将书中内容消化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就可以。我定的目标是每年60本,即一个月要读五本,目前看来,完成的较好。有人说,有娃后的人生不知道怎么抽时间读书,书中作者提倡利用碎片时间阅读,等车、坐地铁、午休时都可以阅读十多分钟,睡觉前再阅读半小时,一天的阅读量就妥妥的啦。一般来说,一本普通的书需要4-7小时完成,一周完成一两本书的阅读还是可行的。

3、关于不同的读书方法

书中提到过几个方法:通读法,找几本相对结构化、体系化的某一领域的入门经典书反复读,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以后再读书,看到别人说的相关内容,有用的就吸收到自己知识里面去,而不是变成各种碎片。树读法,用于主题阅读,觉得某方面有必要了解的,写一个大纲,对照大纲先看一本经典的,再读找来同类型的数十本书籍,阅读思考这些专家看法是否一致,在这个领域的思考框架基础上,慢慢充实下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图解法: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理解一些结构比较乱、较难理解的书籍,像《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用这个方法。

框读法:对于内容比较复杂的经管书,作者用这种方法阅读。利用经管类图书思考框架,去理解书本逻辑。《一以贯之》人物传记也这样读,利用框架将涉及经济思想的部分梳理出来。

另外还有抄读法(边摘录边思考写感悟)、仿读法(读工具书,边读边练习)、朗读法(背古诗文)、闲读法(读快餐书)等,不一一细说,有兴趣的一起来翻书。

4、做读书笔记与分享

读好书,要将读书笔记输出,分享给同是爱读书的小伙伴。一方面提高自己的写作,同时也为自己的再次阅读打基础。读书笔记的形式很多,像文字版读书笔记,ppt版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旁批。还有赵周老师的拆书帮提倡的RIA标签,通过描述的现象思考本质,联系到自我,将思考到东西拆为己用,应用到生活学习中去。正如秋叶大叔所说,这种拆书方法不连续,但对于训练初学阅读者的批判性思维还是挺有效的,在以后还会继续参与练习。

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带给我不少思考,关于时间管理与如何阅读,拆书部分的案例比较复杂,我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待看了书再结合内容细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