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钱不是飞来的,我的就是?

文/丁雄飞   微信号:zcrdxf  

微博@丁雄飞飞   喜马拉雅电台:唯知雄飞

读大学的时候,同学间经常需要相互垫个公交车费、刷个饭卡、代交个临时性的费用什么的,再正常不过了,学生之间也就是几块十几块的事情,只要后续及时把钱还上就行了。

值得一说的是宿舍的老大,每一次有人替他垫了钱,他总会非常及时地找到对方归还,即使是五毛钱的零头,老大也总会如数补偿。

我说同学间还这样不就生分了吗?

老大说:“给是给,借是借。既然是借,那就必须有借有还。咱们都是消费者,况且可能以后还需要同学帮忙,一次两次不在意可以,可是次数多了,小钱也累积成大钱了……”

我点点头:“老大说的对呀!”

可是,大学里还有很多情况是:请别人帮忙带个饭,饭带回来就没有下文了;一通电话打过来,让人捎个东西,东西捎回来就没捎东西的人什么事儿了!和朋友一块坐公交车每次都没有零钱;一起去吃饭要结账的时候每次都是整钱;让人垫个什么费一垫就是一辈子?!

占便宜的一方觉得心安理得,被占便宜的一方心里的疙瘩却越来越大。次数多了,占便宜的这方逐渐觉得理所当然,被占便宜这方的忍受慢慢到了极限。

经济学里有一个零和理论,即 一方所得正是一方所失,此方的幸福恰是彼方的痛苦。

捎东西的人既出钱,又出力,还费心,还得搭上时间,一次又一次,这事情搁谁谁愿意?

想想有多少友谊都是这样被催跨的?并不是说人就真的那么拜金主义,也不是说友谊真的就脆弱到如此不堪一击。这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关于平等的问题。

人在扮演同等角色时对同等权利、同等义务、同等尊重的渴求。

你我都是消费者,凭什么总要让我替你买单?

我发牢骚说你老是让我掏钱,你觉得是小事无所谓;那次你替我掏了钱我一声不吭你就暴跳如雷。

我替你掏钱属于理所当然,你替我掏钱就要天诛地灭?

每次和我做公交都得掏两份钱,是你你愿意么?

每次吃饭都等着对方给钱,是你你愿意么?

你的钱不是飞来的,我的就是?

一次两次,有碍情面,五次十次,累少成多,积怨加深,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总有一天要爆发,只等导火索出现,再是铁打的友谊也难逃破裂的趋势。

有剧烈的爆发,也有缓慢的消减。总有很好的朋友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就开始变淡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偶尔的一点点倾斜,友谊的小船尚且还能漂浮水面,可是如果肆无忌惮地偏离小船的重心,那小船怎么可能不翻?你来我往,礼尚往来,才是正道。

生活中,经常会遇见借钱。

朋友借钱,一般情况下我都会有求必应,但是只要是把钱借了出去,我就不敢期望对方一定会还。借不借是我的事,还不还却是对方的事。借钱出去是信任,按时还钱是信誉。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可是要还钱的时候,对方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借出去钱的人钱没了,借来钱的人人品没了。

信誉一次透支一点,当透支到负值的时候,人品也就荡然无存了,友谊自然不复存在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纯粹的情谊,那就应该是彼此不想、不敢、不能贪得对方的便宜。像珍视自己利益一样珍视对方的利益,竭力维护友谊小船的平稳。

一对很好的朋友,借了钱,说咱哥俩谁跟谁呀,打借条不就生份了,时间一长,事情一多,借钱的数目就模糊了,等到还钱的时候……

甲说:“谢谢啦~ 多亏了你的四千块钱,不然……。”

乙大吃一惊:“你不是借了我六千块钱吗?。”

甲说:“我记得清清楚楚就是四千,”

乙说:“你蒙孙子呢?”

双方各持一词……

……

后面的现场就比较激烈了。

此时,借条却成了你有友谊的屏障。

就算不是钱的事情,那也是和钱关系很大的事情。

你的钱不是飞来的,我的也不是。

周围老人去世,经常的情况是:老人尸骨未寒,亲兄弟却已经吵的不可开交。先是丧葬费分摊的争端,再是家产分配的争端。

说着说着哥哥就翻开了旧账:“老娘在世的时候吃我的喝我的住我的……”

弟弟说:“你一说这我就来气,老娘住院的时候你一分钱没掏……”

哥哥反驳:“你结婚的钱到现在都没给我还呢?”

……

各自翻起了旧账,一桩桩,一件件,声音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平日粉饰的积怨终于在此刻全盘爆发。

很多时候,兄弟间关乎利益钱财的事情都怄在心里,总以为对方占了便宜。

邻居前来调解,姑且暂时达成协议,先让老人入土为安。

老人入土了,情绪平和了,可是谁也不愿听对方解释了,弟兄俩的疙瘩就起来了,然后就从此形同陌路了。

话不说不明,账不算不行。难怪有一句话叫:亲兄弟,明算账。

中国人好脸面,总担心分的太清会伤感情,跌份,都闷在心里,能说出来基本就很严重了。搁外国人看来,谈钱哪是伤感情呀?那是尊重呀!

不如平日里就学着谈钱不伤感情,亲兄弟,明算账。

亲情天长地久,友谊地久天长 。

文/丁雄飞   微信号:zcrdxf

微博@丁雄飞飞   喜马拉雅电台:唯知雄飞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钱不是飞来的,我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