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了几种感官看世界

“秋日夕阳染得云彩已成橘色。微风吹过,带来阵阵鸟鸣,婉转悠扬。闪动的身影随风而起,掠过树梢。舒缓温柔的风带来有余温的阳光,和秋天独有的味道,馥郁醇香。”

以上简单的文字能描写了一副秋日黄昏的画面,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不同的感官让画面有动感,更丰满。如果仅用一种感觉描述,比如视觉,太阳和云彩是橘色色,小鸟飞过树梢,风吹树在动。比如听觉,有风吹树林的声音,有鸟的鸣叫,婉转好听。这样的画面感的效果变得差了很多。

当我们对外界环境有一个立体的感受的时候,需要动用我们多种感官。

同样,在抽象的世界里,也需要用多种感官去建立更加立体的感受。

很多人都属熟悉的一句话,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同时,很多人都习惯从自己的职业出发去看待一些问题,最典型的是理工科思维和文科思维。可以说是一种思维的惰性,从最容易最直接的感受去理解问题。但是我们对抽象世界的理解感官也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我们的熟悉的常识,我们教育背景所学习的各种知识。

我曾经接受过“六顶思考帽”的培训,它的观点是对一件事情进行结构,分别带上不同的帽子去看问题,然后总体把握,形成立体感觉,然后再解决问题。但开始面临的问题是,戴不同的帽子是一个让人很不舒服的过程,仍然有一种惰性是从最直接的感受去思考问题。那么怎么做,才能有一个更立体的感官?

有一种观点是,我们这代人已经从知识的农耕民族变成了知识的游牧民族,逐水草丰美而居。逐渐的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对不以此吃饭的人来说,就变成了一种看世界的感官,可以说,把过去的知识做一个整合,变成你认识世界的工具,给你另一种感官去看世界。

比如,会计财务,报表的学习中看到数字,作为一种感官,体会的是数字背后的是价值创造的过程。由此推及起他的价值创造过程我们也可以通过数字的形式进行推演,实际上财务报表是用数字写的一篇生动的文章。

再比如,历史学,清朝形成的长城天山一线,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防御体系,也是多个权力博弈的过程,达到了一种均衡,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不同的方面促成了繁荣的局面。

在做一个延伸,用历史的感觉,用历史的角度去看问题。古往今来,历史本身就是各个行为主体不断博弈的过程,其内部动力机制就是人们的欲望,外部的约束条件是,博弈中各种可用的资源,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结构性关系。由此可以看的更远,由古及今。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用了几种感官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