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了,简历却一片空白……

        大三下学期才刚刚开始,却好像已经快结束了。无论在路上,在宿舍里,在网络上,都充斥着考研,考证书,求职等等一些话题,或许是快到大四自身变得敏感,对这些的关注度提高。我选择考研,但又不得不做考不上要求职的两手准备。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课很实用,但是在上交简历时却将我这三年的空白暴露无遗……

01 在校经历

     初上大学,一心扑在了社交上,加入了戏剧社,一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二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也让更多的人认识我,弥补在高中时默默无闻的遗憾。但是对社交我实在力不从心,最初的热情随着时间被浇灭,倒是6认识了一些人,但由于疏于联系也渐渐走远。戏剧社的经历到大一下也就终结了。

        再来刚到大学什么也不懂,容易受别人的影响。除了社团,学校还有一些组织,比如某媒体,某学生会,某学通社。经由参加了这个组织的同学传出两种说法,一是这种组织学姐学长都很凶甚至骂人,二是这种组织功利性很强,当时的想法是大学为什么要让自己那么累?直至现在我才明白前辈教导“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的含义,这个小社会不是让你继续待在你的象牙塔里,而是让你提前走出象牙塔适应这个社会,而我在那时,仍未走出象牙塔。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却从未思考过作为汉语言的学生,能为自己在专业的道路上做些什么。读一些专业的书籍?看作品?写作?答案是没有。直到现在我才突然间发现有些同学已经在大一大二积累了某些作文大赛的几等奖,在某些杂志报纸投了稿,而我那时还只是在期末前一周投入复习,为了让自己不挂科。所以更别提奖学金了,开始首先是没自信,觉得应该与自己无缘,二是听说钱少,所以到大三以前都不知道奖学金具体数额是多少,也不知道要求是什么,后来发现其实并不难,钱多钱少更不是事儿,只是又可以为简历添一笔,虽然不一定有用,但至少可以堂堂正正的摆在那儿。

        不说学业了,说说志愿服务。通常是二十个小时,四年二十个小时算短。大一大二觉得没什么用,于是全在刷剧和玩手机中度过,直到大三上突然想起入党这档子事,有一个要求志愿服务时长要满二十个小时,而我的是无,入党的机会也就这么错过了……

       更别说任何先进啦,优秀啦……通通无缘。


02 校外实践

       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其实支教的机会是不少的。但是第一我不是太想当老师,二是暑假太热怕吃苦,总的来说思想觉悟不高,无论是带着真诚的心,还是功利性的心去,虽然最后收获有所不同,但是最后都有一个同样的结果,就是完成了这件事。现在再去研究这个,当别人问你有哪些志愿经历的时候,又只能默默闭嘴。

       不想支教总还是可以去兼职的,还是怕吃苦,什么兼职的地方离学校太远来回浪费时间啦,太晚回不安全啦,你不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借口数都数不完。去年暑假倒是去了一个培训机构当语文老师,当下培训机构大多重点培训数理化,甚至英语,忽略语文,当时也是助教不够,便留了我。干了半个月,每次都要备课,不备课脑子里是没有干货的,再加上我自己也认为语文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没必要补的,存在感低,失去价值感,甚至在最后和朋友一次辞职,老板也说我可以走,早就不需要语文了,但是我交理科的朋友不能走,自尊心是受到打击的,来自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专业的双重否定。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值得提及的经历。


03 兴趣爱好

       说实在我兴趣爱好就是看电视剧看电影,不爱运动。大二花两个月学了尤克里里,但也不能算热爱音乐。偶尔看一看小说,也不能算热爱阅读。其实就算是爱电影爱电视剧,也同样可以在这个领域有些其他的发挥,单纯的看电影看电视剧在面试官面前是拿不出手的爱好。我说不出自己热爱什么,莫不是一种悲哀,期待某一天我能突然发现自己喜欢上钻研某件事,享受那种不竭的动力,而不是什么事都被推着走。


结语

         过去的两年半已经过去,之所以将之写下是因为突然醒悟未来的一切都是从现在开始,从没有“到了以后” 这回事,现在不作为就永远到不了想要的以后,而是重复着现在。是,之前的简历一片空白,满满的遗憾和不可扭转,现在我也开始慢慢尝试,脑子中说算了的事情最后还是会逼自己去试试。这个社会是功利的,到了一定的层次或许可以将自己置身功力之外,但绝不是现在,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没有异人天赋的大学生(至少现在是)能够抛开的,而且我一定还有像我一样的一群人。

         眼光放长远一些,关注现在,也关注未来,自己的价值靠自己来赋予!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三年了,简历却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