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学习之道:第三章 学习即创造


读书笔记|学习之道:第三章 学习即创造_第1张图片
转换

如何在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转换?

我们先看看那些出色的名人学者是怎么做的:

*创造力研究专家霍华德·格鲁伯提到一种3B方法:睡觉bed、洗澡bath、坐公交bus,三者任一即可。

*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会用似睡非睡的状态去挖掘他在发散模式下的创造力。

*另外,许多著名作家都在经常性的长时间散步中得到灵感。

根据最新的研究,眨眼、远眺、闭眼是打破僵局,重新评估现状的关键行为,相当于让意识和想法刷新页面。

从专注模式转换到发散模式,方法其实有很多。关键在于,去做别的事情,有时去做另一项不同的任务也可以,发散模式会在后台继续解决之前的问题。

在紧凑高强度的专注模式之后,利用发散模式不仅能挖掘我们的创造力,而且还可以当作休息奖励自己。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劳逸结合。

可以做体育运动、听音乐、吸猫吸狗(首先你得有……),但是最有用的终级法宝是——睡觉。


读书笔记|学习之道:第三章 学习即创造_第2张图片
呼噜噜~

睡眠对学习有多重要?

人在醒着的时候,大脑会产生有毒物质,而睡眠中,脑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变大,脑脊液从中流过并且冲刷掉毒素。

同时,琐碎的记忆在睡眠中会被清除,重要的部分被增强,大脑会回顾需要掌握的知识难点,加深加固这些神经模型。

所以缺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长的是假脑,影响智商是真的……


读书笔记|学习之道:第三章 学习即创造_第3张图片
——叮——

何时切换到发散模式?

当你感到挫败、心急、疲倦、毫无思绪的时候。

但是解决难题和理解新概念不能只靠发散模式,专注和发散两个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

要解决问题,就得让大脑先捕捉问题,首先要借助专注模式调动全部注意力。

这和第二章的说法貌似有些矛盾,第二章里则鼓励先用发散模式,打开思路和视野,因为思维的定式效应,人容易受大脑中的第一个想法影响,阻碍你另寻佳径,所以就需要发散模式放飞思维。

但是大脑中的第一个想法不一定就是错的,需要我们去验证它的可行性。如果它是能解决问题的,那么开启发散模式不是必要的。当我们遇到瓶颈或者寻求多种方法途径的时候,发散模式就起主要作用。

所以,专注模式打头阵,在两个专注的学习期之间空出一段时间,开启发散模式,让大脑喘气和放松,是更合理的方式。

然而,有时因为太迫切地想要解决问题和学习新概念,反而会更难关闭专注模式。比如有些人遇到某个难题,就茶不思饭不想硬是要尽快解决,但往往事与愿违,反而会耗费更多的时间。

停下来并不代表放弃,是整顿一下重新上路。即便是再高效的方式,也更需要耐心,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读书笔记|学习之道:第三章 学习即创造_第4张图片
瞧我美丽的眼睛

何时转换到专注模式?

我们都知道,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专注模式自然就开启了。由发散模式到专注模式,时机如何把握?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发散模式?进入发散模式就是为了整顿思路,解决问题,所以当脑子的小灯泡“叮”地亮起来,就是时候了。

比如走在路上突然想到某个问题的思路,迅速捕捉闪过的灵感,开始集中思考接下来的步骤,记在备忘录里。

当一项任务快到限定时间,而你也开启了一段时间的发散模式。若是再去集中也找不到思路也没关系,再重复,直到可以为止。

总结,具体怎么应用?

*遇到难题,在集中思考的两段学习期之间,穿插足够的发散时间。

*开启发散模式可以:

  3B法——bed、bus、bath

  睡觉,白天二十分钟左右即可

  体育锻炼

  听音乐

  ……

*切换不同的任务——比如在你卡在某个数学难题上,可以试着放下数学题,去背英语单词。(但是短时间内不要频繁地切换,否则就像电脑手机后台运行的任务过多,系统依旧会变慢)

*保持耐心,耐心,耐心。


(本章还有一部分关于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没有整理,我认为放在后面的构建组块去讲会更合适。)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学习之道:第三章 学习即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