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美文”的你,必须要了解的美学常识

十几年前就流行写美文。在散文专题,仿佛好的散文就应该是“美文”。仿佛对比灌水的升级流总裁文的网文,美文才算得上有“文学性”。

然而,能否追问和反思,是一条分水岭,它区分着网文写手文章的品质。在,我们都是碎片化写作的网文写手。但反思和追问,却不只是更新所特别需要的。这是每个人都理应要去获得并提升的能力。

许多大神谈写作,可没见他写过多美的文章。空谈而已。牛皮当然可以吹大,否则又怎叫吹牛皮?但凡吹牛的,尤其是写作技术的,总得有文艺理论的支持吧?文艺理论的哲学根基,是美学。

写美文,如果连美都说不清楚,又怎分的清美文和丑文?所以美学是一切文艺的基础之一。

在这里,我们一起讨论一些美学常识。正因为是常识,反而被无视了。

下面开启毁三观模式:

写“美文”的你,必须要了解的美学常识_第1张图片
盆小猪抄写的《六十如理颂》第二颂:若谓法无性,即生诸过失,智者应如理,伺察法有性。

1.美学是什么?

首先,美学是什么?

入门级的说法是: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就如同贪官早已忘了他们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一样,许多美学学者都忘了这个定义。这个定义本身就是同语反复。但正因如此,才强调了一些东西。

现在的美学史,讲的是美学理论的发展史,许多人的美学研究止步于对美学理论的研究。对科学理论的研究能取代科学吗?明显不能吧。所以美学理论不是美学。既然从元哲学定义美学面临逻辑困难,就不妨换文化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看看。

美学史是“美”的“学史”。美的历史在文化里,这个呈现正是美体现于“美的”的过程,这种体现不是恒定不变的,既然变革,就形成历史。

美学不是以一个既定的或是预设的美作为研究对象。

美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严格来说,是元哲学问题,而不是美学问题。只要回答了哲学是什么,作为哲学分支的美学自然范畴清晰了。

但元哲学的问题在于,元哲学是关于哲学的哲学,所以它是一个包含自身的集合。包含自身的集合必然导致悖论。例如说谎者悖论的一个简化版:“我说的这句话是假话”。

所以,任何学者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元哲学理论去定义美学,但这些定义带来的研究很可能是瞎扯,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处理好元哲学潜在的悖论。

处理不好问题的人反而没几分谦逊。不信?看看国内的美学教材,大多冠名《美学原理》。原理?美学可不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那样可以总结出基本原理。每个美学思想家都有自己的“原理”体系。这个能总结出一套通用的原理来的人该是智冠古今了。

美学没有原理。包括“美学没有原理”这句话都不是原理。但美有标准。可是美学没有标准。如果有,那就是披着美学的皮的政治教育,才可以叫做“原理”。

不论对元哲学的处理如何高明,这终究是在哲学里讨论美学。所以这类学者的美学,不过是在一个特殊领域来呈现他们的哲学思想。这本来就是无关于“美”的研究。

在元哲学的思考中呈现自身的美学便不是自己自主呈现自身。所以,以哲学思考美学,本身就消解了美学的独立性。

美学的研究对象必然包含“美”,对美的理性思考必然同时伴随对美的感性经验,这是心理活动的特征。所以美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而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但是美学理论体系却必须符合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要求:可证伪,可预测,能自给自足。

因此,如果要以元哲学的方式去讲述美学,那么,正如哲学需要反思自身一样,美学只有在审美中才能反思自身,而不应该在哲学中反思自身。

元哲学是关于哲学的哲学,依照这样的思路,对美学本身的思考就应该是关于美学的美学,而不是关于美学的哲学。所以,美学是什么,本身就是个假问题,是元哲学的问题,而不是美学的问题。

假问题不等于无意义的问题。美学是什么这个假问题恰恰说明了美学本身的困难所在。而另一个问题,与这个问题有几分相似。

这个问题,就是“美的本质”问题。它可以表述为“美是什么”。

写“美文”的你,必须要了解的美学常识_第2张图片
盆小猪的猪肉料理《青衣•草台•社戏》


2.美本质的存在的意义

美是什么?

这个问题并不是美学最核心的问题。但是大多数美学教材都从这个问题开始讲起。

美学理论有两个传统。一个起自《大西庇阿斯篇》,以讨论美的本质(理念、理式)为核心。另一个起自鲍姆嘉通的《感觉学》,以讨论“感觉的完善”为核心。沿着柏拉图的路数,自然避不开美的本质,也就是美是什么这一问题。

鲍姆嘉通的感觉学的美学传统,我们马上就会讨论,因为这与美的本质的存在意义相关。

持反本质主义和语言中心主义观点的人反对“美的本质”这个论题的存在意义,他们认为美的本质是不可能存在的,这只是言语造成的虚幻。如此一来,美的本质成为了伪命题,美学的研究便以美感为核心了。就这一论争而言,美学的两个传统是不可调和的。

我们在这儿就不赘述新实践美学的童鞋们如何回应搞语言哲学那套东西的还有认知美学那套东西的人的观点了。我们的观点是:

本质存在吗?本质是被人类文化创造出来的范畴。它当然存在,但它只存在于文化中。若是去自然界找本质,无异于找第一推动力,最后都会对上帝投怀送抱,想想都觉得恶心。取消本质,这本身就是一种本质观念的表现。一种本质被消解,会有另一种本质产生。因此,取消本质的意义,这一行为,正是本质存在的意义的体现。文化造就了本质,于是文化才能维持自身的存在。

所以,美的本质存在,但仅存在于文化。

美是什么?这个问题比什么是美的,要难以回答得多。

几乎所有讲美学的叫兽都要这么讲。但是,这么讲并不正确。

人各美其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为不美。最美的猴子在人类眼中也是丑的。

所以,审美具有相对性和个体差异。一个事物是否是美的,这本身就是不可能回答的问题,要回答,就必须有具体的语境,这个具体的语境的选择,是价值判断,而不是审美判断。

什么是美的,这个问题就难在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之间的连接的必然性上。这个必然性是一种客观真理层面的东西。不幸的是,这种客观真理未必真的存在。

所以,“美是难的”,但“美的”是更难判断的。

散文专题里一些大神的美文有许多人留言说文笔很美。我就没看出美在哪里。相反一些浏览量少的、或者本身就是踏踏实实叙事的,文笔倒真的有一种美!有人说这是审美趣味的问题,其实不是。这是美本质的问题。

美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是在我国讨论美本质问题,首先必须要讲清楚的问题。这个问题有特殊的时代背景。那个时代流行人整人、乱扣帽子。一些一心做学问的人就因为坚持美的本质是精神性的,而饱受摧残,至今学术界都不怎么提这事儿,这算是逆鳞。

那么,美本质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用的是循环论证,也就是用物质定义意识,同时用意识定义物质。这种定义经不起追问,而且这种小把戏是真正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的倒退。

在“美本质是物质”霸占绝对话语权之后,学术氛围稍微好转了,就有学者从俄文的马恩原典里寻找理论出路。于是,恩格斯的两封信被翻出来。一封是写给梅林的,里面有段很重要的话,说明了马克思讨论的意识和精神是具体社会文化中的范畴,而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这种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而马克思强调社会经济基础的决定性是有特定时代背景的。

但是这终归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说难听点,关美本质屁事。

而纠结之处在于,既然问题是美的本质,就需要回应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那么,下一章,我们就来回应这个问题。

因为字数太多掉粉啊,所以我只有下一章再接着讨论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美文”的你,必须要了解的美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