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能选择是先穷还是后穷,大部份都会选择前者,毕竟先穷还有希望。
你也许会经常看到这种现象:一个自小历尽贫苦的人,虽然经过一番奋斗和拼搏积累了不少财富,但依然无法摆脱过去的习惯和模式。比如不舍得花钱、凡事斤斤计较,缺乏安全感,利用权利来进行贪污等。
《人民的名义》我没有看,但那段时间刷爆朋友的“钱墙”却是令我印象深刻。赵德汉,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凤凰男”,一个农民之子,父母多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含莘茹苦终于把他送进大学。这个从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曾是全村的骄傲。
后来当上了国家委处长,赵德汉依然住着简陋破烂的旧房子,不舍得花钱,日子过着节俭清贫,每月也只给乡下的老母亲寄上300块的生活费。如此一个不铺张浪费,省到极致的人却在在任处长的四年多里,贪污受贿金额多达两亿多,塞满整个冰箱、双人床上一层又一层的钞票,还有震惊世人那一面"钱墙"。
这个赵德汉,它需要的真的是钱吗?不,他需要的是安全感,因为他“穷怕了”。那个“只要有钱,才能感到安全”的信念,驱使他一步步地落入欲望的魔爪当中,只为填补内心的那份不安。
有时候,贫穷不仅是金钱缺乏,最重要的是它会让人的思想变得匮乏,钱可以越赚越多,但思想以及自小形成的信念却很难去改变。我们常说要学习心灵成长,就是去找寻过去那些限制我们信念,大部分所谓的“命运”其实是由我们信念造就而成。
当然,一竹杆不要打翻整船人,凡事都没有绝对。世界上也有许多人在小时候过的是苦日子、穷日子,但却是因为经历这些苦难,反而更加珍惜所获得的一切,长大之后,也会经常做公益来回馈社会,对朋友也十分慷慨和乐于助人。反倒是那些从小锦衣玉食养出来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常常沉浸在物质的享受中不能自拨,一旦遭遇到变故或挫折,就会一振不起。
所以作者认为大部份人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中国的文化中,我们经常会提倡:先苦后甜,风雨过后见彩虹,每一个动人的故事都是经过层层磨难后的大团圆结局。所以可以挑,我们更愿意先经历穷困,因为先穷,带来总会是希望;后穷,看到的可能只是无边的绝望。
观点2:活得诸事不顺的人一般缺乏这三点:见识、爱和规矩。
“夏虫不可以语冰”和“蚂蚱的三季“所代表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缺乏见识。我们无法跟一条只能活在夏天的虫说什么是冰,也无法跟只能活在春夏秋三季的蚂蚱说这个世上还有冬季的存在。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它的大意是:永远不要跟不同层次的人去争辩。因为他所看到的世界的和你所见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处在不同认知水平的争论都是毫无意义的。这没有对错之分,因为他的见识有限的,他不知道,也无法理解。所以对待夏虫和蚂蚱,适当地让步反而是明智的选择。
其次,就是缺乏爱。对于观点1,我认为无论是贫穷,还是含着金钥匙出身,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会改变他们对金钱认知。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A自小家里就很贫困,兄弟姐妹也很多。有一天,妈妈悄悄地告诉他们,自已在银行有个账户,爸爸妈妈每次收到工资,都会分成若干份,剩下的那些会存在这个银行账户里,但是这些钱不能轻易地动用。
在A和兄弟姐妹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许多次缺钱的时刻,他们会去做兼职帮补家里,会想办法节省开支,谁也不愿意动用银行账户里面的钱。因为家人的勤劳、坚强和乐观,虽然日子不富裕,但每个人心里都是富有的,因为那个秘密的银行账户总给他们带给安全感和温暖。
后来A长大了,她给了妈妈一笔钱让她存在银行账户上。妈妈说:“小时候,害怕你们会担心,所以我骗了你们说在银行有账户,其实我连银行的大门都没有进去过。”
那一瞬间,A泪目了。妈妈用谎言为他们塑造一个富裕的世界,让他们学会了用自己的努力去挣钱,学会承担家里的经济负担。虽然小时候的日子是贫困的,但他们的内心却是无比的富有。
B自幼在一个小康的家庭长大,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但妈妈总是对她很苛刻。上学的时候,别家小孩的饭菜都很丰盛,自己的却很差,妈妈总是跟她说:你就只能吃这个;别人家的小孩都穿上漂亮的小皮鞋,妈妈只给她买了双胶鞋,说:那些太贵了,我没有钱,你只能穿这个。
后来B长大后,她赚到了不少钱,但对自己却很吝啬,不去游游,不爱消费。她一方面觉得花钱是可耻的,另一方面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的物质享受。
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金钱观是从小就被灌输的,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与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固然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绝对的。只要教育得当,内心的富有也会带来金钱的富有。
最后一个是缺乏规矩。“態孩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规矩的体现。长大后,就很容易成为那种“得罪人多,称呼人少”的人。不是说这个人有多坏,而是他自己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会伤害到别人。还常常认为别人对自己不友善,无端地讨厌自己,须不知,是自己踩到了地雷还不知道。
作者在书中讲到一个70岁的老太太往飞机的发动机撒了一把硬币,说是为了祈福,造成不少经济损失,还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为了一已私欲,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重点是,还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所以作者认为,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是比缺钱更可怕事情。拥有以上三点的人,缺钱也许只是暂时的,但缺乏这三点的人,那怕是拥有钱,可能最后也会变成穷得只剩下钱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