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之履(18):德国人的规则

心理之履(18):德国人的规则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昨天到达柏林,入住的民宿与以往不同,就是一个地道的德国人正在住着的家。在途中,我们被提醒房屋的主人有很多规则或苛刻,比如进门必须脱鞋,拉杆箱不能在地板上拖动这类。当时我想,这算什么呀?难道我们付了费买的不是住宿而是约束吗!


心理之履(18):德国人的规则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像所有欧洲的非现代居家一样,这家也没有电梯。在六楼,每层又太高,提着行李上去累得腿酸手麻。主人不在家,门口迎接我们的是其父母,那份热情瞬间将我们融化,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其实进门才知道主人的要求并不过分,而是室内的装修和陈设所必需的。关于这一点,如果换做自己家,也是会这样要求的客人的,只是我们说话不那么直接或者不好意思罢了。


心理之履(18):德国人的规则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主人的父母又补充了一些规则,说的时候加入了详细的解释,因此听起来是温暖的。比如,因为卫生间铺的是地板(而不是地砖),泡浴时一定要在浴缸前铺一条毛巾,及时擦干净地面的水。


心理之履(18):德国人的规则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待到家里只剩下我们一行五人,大家仔细参观每个房间时,我发现都有些蹑手蹑脚了。这大概就是规则意识,或者意识到了规则之下的行为吧?


心理之履(18):德国人的规则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把规则说在前边,大家都按规则做事,据说这是德国人的风格。心理学的阿龙森效应提示:对别人的要求,“先严后松”要“比先松后严”,会让人更舒服一些。

其实,这就是我们的那句老话:先小人,后君子。只是,我们由于爱面子,总是反着操作:见面时客客气气,一副大度无边的样子,待发现对方不尽如人意就变成了背后的诋毁或辱骂。

如若对方知道,情何以堪啊!


心理之履(18):德国人的规则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猜测它的心理动因:讲规则者,先预设某些人是不懂规则的,因此要给所有人讲规则在前;而不讲规则者,则预设所有人都是懂规则的,因此没必要给某些人讲规则。如果深入挖掘一下,其文化根源昭然若揭:西方人的人性观是人性恶,人人生而有原罪;中国人的人性观是人性善,即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之履(18):德国人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