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儿他或许更自在——火星救援

在那儿他或许更自在——火星救援_第1张图片
火星救援


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时我心里憧憬的是《阿波罗13》的扣人心弦和人文关怀,可在影院坐了两个半小时后,我发现这片子比《地心引力》还要胡闹,我并非狂热的科学粉,可是我也知道在火星氧化的铁质土壤种土豆是高难度的学问,更不用说植物的呼吸作用的问题,太空舱中二氧化碳的平衡问题,水氧的循环利用等等...这些在本片中,全都不是事儿,想想开头那如黑蟒般迅猛的沙尘暴,飞驰黑色的沙子把镜头里人物扯得若隐若现,那时它是最棒的主角,一个雷达天线被扫飞,撞中了马特达蒙,这个惊心动魄的镜头只有几秒,然后它就消失无踪,再也没有出现。

我也搞不清楚,主角是怎么一个人竖起那只十米高的返回火箭,在居住区过滤舱因为压力炸碎之后,那个巨大的破口,真的可以用双面胶加塑料膜沾好吗?返回轨道时,由于重力加速度,火星的大气层压力该有成吨的伤害,主角坐着一只敞着口的火箭,塑料膜加万能的双面胶又再次发威,它糊住了火箭头部,抵挡住了一切(至少抵挡了一波)

戴了套的返回舱霸气侧露地进入火星轨道,请允许我不够专业,塑胶产品就真的这么坚挺吗?汤水不漏,万无一失?,这要问学化工的魏叔,(请恕纯洁的我对安全套的强度一无所知)。

在《阿波罗13》里,主角是一个遭遇生存危机的群体,无论是飞船中的那伙,还是休斯顿航天局那一伙,他们密不可分,丝丝入扣,每一分钟都面临莫测的危险,每一分钟都险象环生,需殊死搏斗,看过那部电影的人,全都会了解外太空是多么恐怖的地方,在地球上不需经意的细节在密封舱里若不留意都会要人性命。虽然在《火星救援中》主角也有发生意外的时候,比如用氢氧热合成蒸馏水时被炸飞,为了省电关掉加热器险些冻成冰棍,过滤舱损毁使寒流突袭了他的土豆苗,可这些太少,太简单,他在一个地球之外的异域待了500天,他居然可以悠哉悠哉,大多数时间里要么用自己的粪便种土豆,要么开车乱逛,或者吐槽自己原来队友的音乐品味,抒发不能引起共鸣的哲思——有观众会关心你是殖民者还是海盗吗,我们都没那么超脱,我们是一群龌龊鬼,就想看你怎么痛苦挣扎,濒于崩溃,最后绞尽脑汁咬牙捱过来的。

可惜你并没有。

马特,你所有的表演不管感慨万千,还是舞爪张牙,都没有吓着我们或打动我们,你弱爆了,太让人失望了。

中国元素就是个黑笑料,满头白发的高雄操了一口谁都听不清的普通话,那个演秘书的女人的化妆有如一个三流的鸡,中国火箭居然叫太阳神号,我们都变成埃及人了吗?因为这种审美的恶趣味,天朝就该把导演组统统抓起来枪毙!

看了这部电影,我们三个小伙伴在瑟瑟寒风中失落的分别,其中一个还骑着自行车——她健康岌岌可危,回家以后我发现我的鼻子冻红了,被马特达蒙诱骗进电影院恶果似乎比今天去火星拯救他都让人觉得沮丧。

在那儿他或许更自在——火星救援_第2张图片
火星救援


电影中的马特达蒙被遗弃在火星上,也许他就是孤儿,因为镜头里他从来没有想过亲人,也许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火星的远景镜头空旷而贫乏,没有可以聚焦的美丽感慨,他如果跟地球缺乏亲切的联系,也许救他都是多余的。

他在那里更自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那儿他或许更自在——火星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