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素素
01
不到五点钟,就从梦中醒来了。梦见父亲母亲买了车票来看我了,到站时间是中午12点10分。
前几天,告诉母亲说今年过年不回家了,因为孩子报了个寒假学习班,初四还要上课,再加上孩子爸值班,来回坐火车时间有些紧张,所以今年就不回了。说完之后心里一阵酸痛。
昨晚重温了“笑傲江湖”,剧中令狐冲的师娘在他即将远行去衡山时说:“临行密密缝,只恐迟迟归。”听完这句话,泪水开始打转,昨晚上就梦见父母来看自己了。
醒来后暗暗发誓,以后每年过年都要回去看看父母,或者让父母过来住上一阵子。孩子要上课或者工作忙,就可以不回家看父母吗?我想这都是些搪塞吧。
02
我们通常把更多的关爱和教育放在了孩子身上。我们平常聊天最多的话题,可能是孩子的作业写的好不好,谁谁家的孩子报了个什么乐器。又或者谁谁家的老公多好的,那个谁在朋友圈发不好的心情了等等。我们越来越来的人成了孩子档、老公档、甚至朋友、陌生人档,却惟独没有成为父母档。
九月份开学时,楼下的一家三口搬走了,孩子要上交大附小,特地在附近买了房,因为教育资源好,上放学方便,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前几天,一个朋友也买了学区房,说要搬走了,我心里也有点躁动不安了,是不是也该给孩子换个更好的学校,因为娃他爸换了个工作单位,刚好有重点小学名额,稍微花点银子就可以去上了。
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孩子买学区房,但是却很少见有人为父母买个环境好的养老房。我们为孩子买书,报班,让孩子去接受精英教育,却很少去为父母报个老年班、国外游什么的。
掐着手指头算算,我们为父母做过几顿饭,为父母买过几件新衣服,坐下来聊过几次家常。我们有时还会抱怨,父母的思想跟不上时代了,年迈的他们不会用微信聊天,不会淘宝,不会银行支付。
反过来思考,孩子不会了,我们有耐心去教授,父母不会了,我们就不能去教会他们吗?
作家刘同在有关母亲的一篇文章里写到:“没有人规定亲近的人是该怎样相处的,所以我们习惯了一开始就养成的沟通方式,但“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和“正确的沟通方式”完全是两个概念”。
我们一直以来习惯了被父母宠着爱着,习惯了宠爱着自己的孩子,却忘记了年迈的父母也需要爱,需要正确的沟通和爱的方式。
我们应该试着去教会父母一些新鲜的事物,为的不是让他们跟上时代潮流,而是体验学习中的乐趣,让父母感受到沟通交流时的爱。
03
同事静静,告诉我,她不仅教会了70岁的父亲用手机微信聊天,还教会了父亲用手机交话费、给房子交物业费等等,老人可有成就感了。
静静平时,也会微信发些孩子的照片给父亲看,最近还把装修房子的材料、家具发给父亲,让看看自己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顺便让父亲给个意见好参考一下。这不,老人有了存在、被爱感,反而状态越来越好了。
楼上的一位阿姨,从渭南农村来的,头发花白,皮肤黝黑。记得2010年刚搬来住时,在楼道见了我说,她想回家,在城里住不习惯,还是农村的大院子呆着舒服。我还安慰阿姨说,您就把小区的大院子当成您的大院子,楼下还有超市,健身场地,您看环境也挺好的。
前几天见到楼上阿姨,头上的白发不见了,还烫了个时尚的卷发。我说阿姨您气色越来越好了,现在在城里住习惯了吧,阿姨说:“嗯,现在可习惯了,让我回我都不想回了,周末儿子儿媳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每次都喊我,让我和他们一起玩。”早上,还能和其他几个老太太约着聊天一起散步,再买个菜回来,下午接孙子放学,过的可美了。
后来,有一天下班,在小区里见到了阿姨的儿子,我说:“之前阿姨刚来那会还说住不习惯,现在是越来越习惯了。”
他说:“是啊,老人嘛,其实得哄着宠着,要像爱孩子那样爱她,她心里踏实了,就喜欢在这里住了。
一语点醒梦中人啊。
我们往往只是对孩子哄着宠着,却忘记了父母越老越会像个孩子,也同样需要被哄被宠。
韩大爷读写训练营作品 李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