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子、车子成为人生两大奋斗目标的时代,没人不喜欢汽车,更没有人不喜欢豪华车。喜欢豪华车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开宝马,坐奔驰。但中国豪华车市场的销量冠军是谁?是奥迪。一定会有人置疑:销量冠军是个动态格式,有时间、次数限制。说奥迪是销量冠军不符合辩证法。这种置疑倒也在理,奥迪这个销量冠军做得确实不太符合辩证法。奥迪从1988年入华与一汽集团合作,次年开始生产奥迪品牌轿车,近三十年的时间从来没有当过亚军。现在还有人说奥迪宝马奔驰不是同一档次,倒也是。奥迪在价格坚挺的前提下,销量远超宝马、奔驰,不少年份甚至远超宝马、奔驰的总和。换句话说,在中国,喜欢奥迪比喜欢宝马、奔驰的人多的多,而且这种喜欢持续了近三十年。
足见奥迪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
不少人说,奥迪只有在中国才算豪华车,到了欧美就是一换壳大众。这么说还算客气的,有人甚至直接骂中国人白痴、智障、人傻钱多,把一个伪豪车捧成了真豪车。
观察人的面色和脉相,老中医能判断出病人的病情。仔细听发动机的轰鸣声,老司机能判断一台车的车况。但这些和咱们国内有些人的洞察力相比实在不值一提,因为他们从买什么车都能看出别人是不是白痴、弱智、脑子短路。比如,奥迪只有在中国才算豪华车,因为中国人白痴、弱智、脑子短路,有精神病,所以才把奥迪捧成了豪华车!
从89年到2017年,销量冠军当了 29年,29次,豪华车里面,中国人买奥迪买的数量最多,次数最多,年份最长,也就是说,买的起豪华车的中国人多数都是神经病?还是间歇性神经病,不犯病时和正常人一样?一犯病就买奥迪车?等等!29年,你见过持续29年的间歇性神经病吗?!这不是正常人的间歇性发作!而是神经病病人的间歇性正常吧?!
奥迪在欧洲美国根本不算豪华车。其实这句话也可以这么理解:因为欧美说它不算,它就不算。中国的事儿中国人说了不算得欧美人说了算。
中国早已是世界最大的单一汽车销售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豪华车市场也是这一两年的事儿。也就是说,中国马上或者已经是世界头号豪华车市场了。美国这个曾经的最大单一豪华车市场,很快就会交出头把交椅。股份制公司,谁的股份最多谁的话语权最大。选举投票,谁的得票数最高谁组阁执政。哪几个国家有资格担任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当然是二战中对战胜法西斯贡献最大的几个国家。法国有争议,但现在也是大国强国。这些都是实力决定资格,贡献决定话语权,也可以理解成少数服从多数,谁占的份额最多,谁的贡献越大,谁的话语权就最大!这是不容置疑的世界性规则!占份额最大的头号市场连一款车算不算豪华车说了都不算,还得把话语权交给欧洲人、美国人?!凭什么?!难道欧美人说话一句顶一万句?还是中国人说话一万句才顶一句?
只有在中国才算豪华车,到了欧美就是一换壳大众。到了欧美?到了欧美!你要到欧美干什么呢?到了欧美去当司机还是中国路况不好油品低劣你买了车不在中国开要去欧美开?只有在中国才算豪华车,难道只有在中国还不够?你的汽车难道是全球通、全球跑、全球漫游?还是欧美通、欧美跑、漫游欧美呢?
我没有奥迪车,奥迪公司也没有支付给我半毛钱的广告费。任何人都有喜欢奥迪的理由,也有不喜欢奥迪的理由。不喜欢奥迪甚至声讨奥迪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太没个性,比如轰动一时的地图门事件,但千万别拿奥迪来黑中国和中国人!
退一步说,奥迪如果真不算豪华车,那理由也不应该是欧美说它不算,而是因为中国人说它不算。如果中国人说它算,它就一定算!
部分国人还有一种心态,很多事情中国 和欧美同时在做,但中国做的比欧美做的更多更好的事儿,这一定是坏事儿,至少不是好事儿,很值得怀疑重新推敲。一些媒体态度很不积极,甚至怀疑观望。理由也很奥迪,因为欧美并不这样做至少很少这样做。
比如公共场合玩儿手机。
以前我看过一些媒体的报道,提到欧美大城市的市民乘地铁时基本没人玩儿手机,要么干坐着,要么读报看书,字里行间透着羡慕赞许,再对比一下中国,人人手机一部玩得神情专注,不是理财炒股就是看网络小说的浅阅读。
只有在中国这样,人家外国就不这样。只有在中国,任何公共场合中国人都在玩儿手机,人家纽约、柏林的地铁里每个人都在拿一本书读的津津有味。这么说其实也不完全错,欧美城市的地铁乘客,手里捧的确实只有一本书。可中国城市的地铁乘客,手机里存储的可能是几十上百甚至几百本书。这么多书欧美人捧是捧不起来的,而中国乖客一部小小手机即可轻松搞定。你说哪个效率高?哪个效果好?哪个轻松实惠又便捷?
有人又要说了,读纸质书是深度阅读,欧美人读书有深度。读电子书是浅阅读,中国人读书没深度。可笑!一本纸质的羊脂球能比一部手机里的桃花扇更有深度?一本纸质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真能比一部手机里的围城更有深度?西方文学的历史积淀与古老深厚的中国文学相比本来就很浅显,英文的信息传递能力也远远比不上中文,意境营造能力更不是同一个档次,结果内容一印在纸质书上马上就完成了对中国的全面超越?可笑吧!三国演义在纸书上是三国演义,在手机里也不会变成俩国演义。三个火枪手在手机里是三个火枪手,印在纸上也不会变成三个火炮手!
还有一个现象大家一定注意到了,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自己周围很多极少读书甚至几年都不摸书本的人,因为有了手机开始读书了。估且不论他读的书是深的、浅的,但有一点可以断言,这些文字内容如果印在纸质书上他连碰都懒得碰,但手机成功地把他又拉回了阅读之中。
这样的人全国按两个亿算,绝对阅读量也多的惊人。那个调查结果,罗列德国人年均阅读量几本、日本人几本、法国几本、以色列几本……嗯,中国人新增阅读人数的阅读量就是他们遥不可及的!
仅凭这一点,移动互联网功德无量!
还有人说,用手机阅读的人不可能读文学名著、经典大作,他们阅读的全是网络文学作品,还是浅阅读。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儿。一半儿的人在手机上仍然读传统名著,另一半儿的人呢?近几年大火的几部现象级作品如《明朝那些事儿》丶《盗墓笔记》、《狼图腾》、《瑯琊榜》谁敢说它们不是优秀作品?根据网络热门IP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也是火的一塌糊涂,谁能说他们是低层次浅阅读?仅凭传统出版渠道,很多网络作品的作者无法将自己的作品呈献给潜在读者,潜在读者也无法通过传统渠道读到这些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成功地为二者搭建了一座互惠互利的桥梁,值得高度肯定!
现在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欧美人乘地铁时看书不看手机的原因并不是胡纠八扯的深阅读、高素质,而是因为他们的地铁里根本就没有手机信号!这真是个不小的讽刺!这里引用一份数据,我就不说英国、德国了,直接说最发达的美国,通信基站最多,20万个。听起来不少,但中国三大通讯运营商有多少基站呢?550万个!4G基站的数量,全世界是423万个,中国就有263万个,也就是说中国拥有这个世界上60%以上的4G基站。
只有在中国,这次算是说对了。只有在中国才有如此数量庞大、网络完善的4G通信网络。在公园、车站、地铁、列车、机场……任何公共场合,你都可以用手机看书、看新闻、通信、炒股、买理财产品。这是移动信息时代的空前福利。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好多人原先即便有闲置资金也让它在那儿躺着,有了移动手机APP之后点点手机就能买理财产品、存余额宝、存微信零钱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那么也可以相应地说远水楼台后得月,背阳花木难为春。方便成就习惯,不方便就不习惯。千万千万别说如果一个人想买理财,他怎么也会去银行买。如果他没有理财意识,再怎么方便他也不会买。这话不对!没有移动互联网之前,很多人即便有理财意识,考虑去银行的时间成本,还有那点小钱儿也不值得,三千五千,一万两万去银行也得不到重视。这样的普通人全国再按2亿算,资金加起来就是上万亿几万亿。谁都明白集腋成裘、聚沙为塔的道理,可谁来集、谁来聚呢?靠银行在墙上贴广告?还是村干部拿喇叭吼?只有移动互联网有这种集聚能为!有了手机APP他可以很方便地理财。因为用手机理财很方便,直接成就了他的良好习惯。这就是神奇的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奇妙盛宴!
最新的消息是,华为要来德国搞4G网络了。等德国城市的地铁里有了完善的信号,德国人会捧着一本本纸质书还是一部灵巧的手机?这个问题不用作问卷调查都能回答。不过,这次是欧洲追赶、模仿中国,甚至也可以说是以中国为师,以中国标杆向中国看齐。
有人说,伦敦、巴黎没有多少高大建筑,摩天大楼屈指可数,这是文明的表现。只有在中国,才会热衷于盖高楼大厦。欧洲人高雅,中国人俗气。楼低楼少就是高雅,高楼大厦就是俗气,真是‘总座高见’!只有在中国才热衷盖高楼大厦,欧美高层建筑少,楼层也不高,特别是近些年,欧美新建的高层建筑屈指可数。高楼大厦欧美早就不玩了,咱中国人净玩儿些外国人剩下的,高楼盖的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贪多求洋,俗不可耐。中国为什么建那么多高楼大厦呢?原因一点儿也不复杂: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近些年越来越高不假,但和美国比仍然太低,大体相当于美国1950年的水平,先不说远期达到美国90%以上的水平,即便到近期的2025年,也会建造50000座高层建筑,开发400亿平米的土地,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将会达到221个!而整个欧洲总共才35个!未来20年,中国将新增城市人口4亿人!4亿人,几乎等于美国俄罗斯人口的总和!等于美俄两大国全部人口都来中国定居。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20年内要容纳相当于美俄两大国人口总和的市民,基本农田的红线不能跨越,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展不可取,唯一现实的选择就是向上要空间。商务楼、写字楼要盖高层,住宅区更要盖高层,别墅禁止,多层限制,这是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符合中国城市化要求的正确选择。欧洲发达国家早已完成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更是远少于中国的大城市,第一大城市伦敦才900万人口,再加上巴黎、柏林的人口,三个城市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上海,你说人口数量差距如此之大,欧洲大城市有必要建高层建筑吗?国情不同,选择不同,非要扯上什么高雅低俗。你去问问伦敦、巴黎、柏林的有关部门,他们哪一个会告诉你不盖高层是为了高雅?!是为了避免低俗?!
算了,让你去问欧洲城市的有关部门太远了。直接去问问来中国旅游的欧洲游客或者在华留学、工作的外国人吧!其实都不用问,只要他们到了中国的任何大城市,都会发自内心的对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赞叹不已,这种发自内心的赞叹包含了对中国建造现代化高层建筑的肯定甚至是羡慕的态度。在中国,看到垃圾没有分类,也许他们会不理解。看到有人随囗吐痰,也许他们会反感。看到有人在景区乱涂乱画,也许他们会替我们心疼。但当他们看到漂亮整洁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他们发出的赞叹和羡慕,是发自内心的。他们这种赞叹的背景和原因是,中国的城市化仍然没有完成,作为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城市化这台强力发动机运转输出的扭矩也许还不到峰值的百分之六十,即便这百分之五十多的扭矩能量带来的景像也是前所未有、独此一份儿!等我们的城市化率达到或超过西欧、美国的时候,我们中国的城市化会变成何等的波澜壮阔、改天换地?!对不起,这前所未有的景象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最令人震惊的是有些人对深圳的评价。
只有在中国,深圳这种毫无历史沉淀的暴发户城市才能和北上广并列为一线城市。一个才三十几年的城市居然要和北上广香港相提并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暴发户?深圳地下有挖不完的煤炭还是新发现了超级油田?深圳以前是个小渔村,难道现在变成了一个大渔村?有捞不完的鱼虾?捞不完的贝壳海带?
暴发户?也对!深圳拥有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用远超北上广这样的语句已不足以形容了,因为她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了全国的一半儿以上!换句话说,全国其它所有城市拥有的同类专利申请量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深圳。是名符其实的创新之都。以前形容中国的城市,好事儿的国外媒体都以国外城市为喻体,以中国城市为本体。如称上海为中国的纽约,厦门称中国的夏威夷,青岛称中国的瑞士……这次没有称深圳为中国的硅谷,而是坦诚地称深圳创新能力已超过硅谷。连一向喜欢闪烁其词、明褒暗贬的国外媒体都酸溜溜地说实话了,可见深圳的能量和活力多么令人震撼、自豪、充满信心!
有人要说了,只有在中国才会出现这种畸形的优质资源高度集中现象。还有人说,深圳的发展主要是邻近香港。其它指责、挖苦甚至贬低深圳的说法就更多了。有个现象很有意思,喷北京、上海的段子、帖子很少,喷深圳的帖子却到处都是!而且批评的内容就是深圳没有历史积淀,资历太浅,全靠政策和邻近香港堆出来的。初期可能是这样,可现在呢?当年的特区不止深圳一个,而是五个。五个特区只有深圳一支独秀,其它四个和深圳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以至于多数人都忘了除了深圳还有四个特区,现在还有一个喀什。特别是90后、00后们很少知道深圳以外的几个特区。靠近香港?华为公司的技术精英有几个来自香港的大学?腾讯的用户香港居民又贡献了多大比例?华大基因、大疆无人机、比亚迪新能源、大族激光……他们用了香港的资金还是香港的技术?都没有!深圳凭的是包容大气的气度,对创新精神的鼓励才创造了一个空前的人间奇迹!
只有在中国,这次算是你说对了。只有在中国,才能让一个从小渔村儿变成一个超级城市。一个与北上广并列甚至某些方面超过北上广的最年轻的一线城市。因为在中国,城市化远远没有完成,改革的红利也远远没有释放完毕,所以才会上演小渔村儿变成大都市的童话般奇迹。这在欧美是很难想象的。
只有在中国才如何,人家外国就不这样……对自己国家不认同,充满怀疑,心向欧美找答案、寻真理!人家那楼盖得不高,高雅!人家地铁里看纸质书,素质!人家欧美不会产生深圳那样的畸形城市,健康!
只有在中国,人们乘地铁时才会用手机看电子书,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全面、最完善、最强大的网络信号。只有在中国,城市化的广度力度远超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所以才会建造更多的现代化高楼大厦。我们玩儿的不是欧美剩下的,而是欧美玩儿不下去的。只有在中国,才能让一个小渔村儿变成一座一线城市!只有在中国,奥迪才算豪华品牌,奥迪在欧美算不算豪华车姑且不论,你买奥迪又不去欧洲美国开管那么多干什么?!世界上豪华车中国人买的最多话语权却少,这算哪门子道理?!难道真是欧美说话一句顶一万句,中国说话一万句才顶一句?今天的中国又不是欧美的租界,欧美人觉得好,我们也觉得好,这是巧合。欧美人觉得不好,只要我们觉得好欧美人觉得爱好不好关我什么事儿?!只要我们觉得好就是好!为什么?因为,这是在中国,这就是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