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要悲观已经太迟了

今天我可能必须认真地,义正言辞地告诉你,冰雪世界的样子,并不像上图那么快乐。作为一个地球公民,我们应该懂一些这个蓝色星球的现实。

一部良心纪录片,《HOME》推荐给你

HOME:要悲观已经太迟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只有一集,片长118分钟,完全可以视作电影。

导演是著名法国摄影师、生态学家、环境保护者Yann Arthus-Bertrand(扬·阿尔蒂斯·贝特朗)影片经过15年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拍成。很多著名品牌赞助,讲述者也是大牌配音,中文版由周迅配音,她坦言配音的过程中哭了好几次。

对于这部纪录片,贝克特说,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但问题就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

虽然是环保主题的影片,但每一帧图都在展示自然的壮阔和生命的丰饶,并不是想象中的污秽恶瘴。地球的万物都被贝克特描绘得生动异常

“河网终于形成,就像是人体的血管,树木的枝丫,输液的导管......蓝绿藻和贝壳结婚生下珊瑚,大堡礁35万平方公里的珊瑚丛中,又孕育了1500种海洋鱼类......”

在这样美丽的星球上诗意地栖居,化成尘埃也是幸福的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抗争,我们又要抗争什么呢?

还有一段不诗意,略显残酷的独白

“在北极圈,三十年来,冰冠面积减少了30%,但当格陵兰岛迅速变暖,一整个大陆的淡水,注入海中咸水。格陵兰岛的冰储存地球上20%的淡水,如果融化了,海平面会升高七米。”

“但格陵兰岛并没有工业。格陵兰岛的大冰原受地球其他地方排放的温室气体所影响。我们的生态系统并无疆界,无论在哪里,我们的行为在全球各地引起回响,地球的大气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我们共享的资产。在格陵兰岛表面,湖泊开始形成,冰冠融化的速度,连最悲观的科学家十年前也预计不到。”

大家都以为,格陵兰岛融化的淡水会顺着裂缝流到冰的深处再次冻结。但是恰恰相反,它们从冰层下面流过,注入海洋。冰原和冰山被分割,漂浮在海洋表面。

对于北极圈的生物来讲,失去了固定的住所,只能任凭漂浮的海冰随波逐流,居无定所可能威胁它们的生存与繁衍。今天,北极熊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灭绝动物。在未来的50年时间里,北极熊的数量可能下降三分之一。

北极冰盖全部融化也可能引发新的世界大战——北极资源的争夺战。北极附近的大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可能会争夺冰盖融化带来的新航道,北极附近丰富的石油、银、铜都是各国争夺的焦点。

但是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很多国家陆地面积都会减少,全球的气候调节系统也会变化,这些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是避无可避的。

我们一方面叹息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带给全球的不利影响,一方面又觊觎北极地区的资源,巴不得冰盖全部融化。人类真的悲观吗?还是末日来临前的狂欢?或者悲观只是一小部分环境友好者自艾自怜。

                                                                                     

当我们看到北极熊漂在浮冰上居无定所时,我们记得全球在变暖;当我们遭遇厄尔尼诺无力反抗时,我们记得全球在变暖;当我们抢夺北极的资源时,谁还记得全球在变暖呢?

还是说,北极熊居无定所与我们人类无关,遭遇厄尔尼诺只是低纬度国家自身地理位置的错,难道大国之间争夺资源就要让这些小国背负自然的惩罚吗?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一定不被允许的。我们是地球上的成员,人类与动植物都是;我们兴建工厂发展工业,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中,一方面由于地球正处于间冰期,另一方面人类的行为加速了这一进程。现在,我们确实应该悲观;但是,仅仅悲观并不能解决问题。悲观说明我们意识到了问题,但悲观之后呢?

既然人类的活动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那我们至少可以想办法让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盖完全融化来得晚一点。

科技的发展不仅只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科学的方法与技术同样可以被人类用来保护环境。

在地球处于间冰期的今天,我们不但要约束自己的行为,还要拼尽全力与自然变暖相抗。

在延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战争中,所有人都是战士,无论大国小国,无论个体的力量多么微小。我们都必须抗争。如果失败,没有人会幸存。

本期奇思妙想:我想在某个或晴朗的或风雨如晦的日子里,你抽出时间看了《HOME》,惊叹于自然的壮美与生命的辽阔,转眼眉头紧锁,决意抗争

你可能感兴趣的:(HOME:要悲观已经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