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史诗《特洛伊》

这是一部老电影,那时的布拉德皮特正当风华,而今额角皱纹增几许?这是一部经典电影,浩浩荡荡的战争场面,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豪华的演员阵容,一场希腊神话的盛宴,让人沉浸其中而畅快淋漓。 

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所描绘的人神混战的场面不同。在电影中,把所有与特洛伊战争有关的诸神之间的纷争统统剥除,撇开了神的光环,用现代人的眼光站在现代人的角度重新对这场发生在三千多年前的战争进行解读,最后蒸馏出了这部更倾向于史实的宏大巨制。在致力于史实的同时,又糅合了神话中的故事情节,这就形成了这部没有神只有人,只有英雄时代的英雄们的电影。

英雄的史诗《特洛伊》_第1张图片

仅管我一直梦想着能在影院里观赏到一部较为完整详细的讲述古希腊诸神事迹的影片。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华丽高贵的形象全部都逼真的投射到银幕之上。又能把他们的高度拟人化了的神格特质,他们的正义与邪念、肃穆与荒诞、博爱与凶残、和睦共处与勾心斗角,拥有着凡人都拥有的缺点与烦恼,他们的嫉妒心及小肚鸡肠都一一呈现。仅管这个梦想至今仍不可求,仅管是没有任何神的《特洛伊》,也任然无法抵消其魅力,仍然有其极大的可观性,令人重复观赏,耐人寻味。 

帕里斯与海伦双私奔

影片中,风流俊郎的特洛伊小王子帕里斯在与斯巴达的王后——绝世美女海伦相遇。两人互生情愫,决议私奔,一起逃离斯巴达去特洛伊。途中,帕里斯的哥哥赫克托尔发现了弟弟竟然偷偷带上了海伦之后极为恼怒,狠狠地训斥了帕里斯,可事已至此,也已经没有退路了。并且赫克托尔深知,两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也绝非是一个女人所能决定的,该来的始终都会来。于是赫克托尔选择了理解自己的弟弟。

 得知自己的王后海伦被帕里斯诱拐了之后斯巴达国王墨涅拉奥斯震怒,他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两人结盟准备攻打特洛伊,墨涅拉奥斯发誓要夷平特洛伊城并亲手杀死海伦以洗清这份耻辱。

 希腊军的统帅,野心勃勃的阿伽门农,早已觊觎特洛伊城多年,苦于没有口实,出师无名,海伦的出逃,正好成全了他。

在神话故事里,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罗马名:维纳斯)为了得到金苹果,亲口许诺给了裁判人帕里斯以全希腊最美丽的女人,是她劝诱海伦出逃并帮助她与帕里斯私奔的。

为荣誉而生的人们

荣誉,是英雄时代的武士最高的追求。

阿基里斯(又译:阿喀琉斯)骁勇善战是希腊第一勇士,毫不夸张的说,特洛伊能不能打、攻不攻的下来,全凭一个人的意志,那就是阿基里斯。而阿基里斯与统帅阿伽门农夙有嫌隙,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里就有阿基里斯与阿伽门农之间争吵厮骂的场景。

阿伽门农是极其不情愿的,但他也不得不去寻求这个视自己为仇敌的人的帮助,他派去了另一部荷马史诗《奥德赛》里的主人公奥德修斯前去劝说阿基里斯,奥德修斯能谋善辩,是阿基里斯忠实的老朋友。他告诉阿基里斯,参加这场战争的人,都将获得无上的荣耀,都将名垂青史。

阿基里斯的母亲——希腊神话中的海女神忒提斯。忒提斯在很早以前就听说一个关于自己儿子的预言,预言说她的儿子阿基里斯将会名垂千古,但是却注定活不到老,年纪轻轻就会死在战场上。她告诫阿基里斯,但阿基里斯心里早有打算。尽管不舍,她也阻拦不住为荣耀而生的人。

风流王子的耻辱

很快,希腊大军就兵临特洛伊城下了。风流王子帕里斯的内心激荡不安。他感到内疚,因为他的行为给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招来了灾祸。战争因他而起,希腊人也是为他而来。他觉得一人做事一人当,他不想连累自己的父兄,他决定与墨涅拉奥斯一绝雌雄,以此种方式来定夺战争的胜负以及海伦的所有权。

可单纯且战斗经验绵薄的帕里斯无法抵御身经百战的墨涅拉奥斯,几回合下来帕里斯就败下了阵来,暴怒的墨涅拉奥斯紧紧追赶着帕里斯,帕里斯则落荒而逃。

帕里斯紧紧的抱住哥哥赫克托尔的大腿,寻求庇护,墨涅拉奥斯肆意的辱骂着帕里斯。赫克托尔对自己的弟弟颇感失望之余却也护卫有加,履行了身为哥哥以及统帅的责任。

海伦的自责

这个全希腊最美丽的女人,自从来到了特洛伊,她的内心一刻也不曾平静过。尽管自己的丈夫帕里斯对自己百般呵护,公公普利阿摩斯和哥哥赫克托尔都把她当作自己人看待,理解她认可她。

但是她还是无法停止自责,希腊人因她的背叛而蒙羞,她被受尽谴责。特洛伊又因为她的到来而卷入了战争。她亲眼目睹自己的前后两任丈夫为了她决斗厮杀,她看到无数的战士血染沙场,看到无数的特洛伊女人都沦为了寡妇。她觉得,一切都因她而起。似乎只有自己主动的回到希腊,任由希腊人任由自己的前夫处置,才能一洗罪孽。正当她决定离开之际,赫克托尔挽留了她。

无论是《特洛伊》电影也好,史诗《伊利亚特》也好,在对待海伦与帕里斯的问题上,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海伦的出逃最多挑起了帕里斯与墨涅拉奥斯之间的个人恩怨,却无法造成两国之间庞大的政治冲突。在影片中,有多处情节交代了希腊军攻打特洛伊的原因,并非是为了追讨海伦,而是出自于阿伽门农的征服欲。而在《伊利亚特》里,则直接把责任归咎于了诸神。


双雄决战,巨星陨命

基里斯为了抱表弟帕特洛克罗斯(神话中为密友)之仇,气势汹汹的前来寻衅。特洛伊的统帅赫克托尔早就准备好了这一天的到来,于是上演了城楼上与父母妻儿诀别的一幕,铁骨柔情令人动容。

起初,阿基里斯与赫克托尔各显锋芒,旗鼓相当,一场激战下来,双方斗得难解难分。后来,局势就慢慢的发生了变化,阿基里斯愈战愈勇,而赫克托尔被动防御节节败退。胜利的天平最终倾向了阿基里斯,阿基里斯的短剑刺入了赫克托尔的胸膛,赫克托尔当即殒命。

赫克托尔的死仍然无法倾泻阿基里斯的愤恨,他从战车里拿出了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一端系在赫克托尔的脚上,另一端系在了战车上。阿基里斯驱驶着战车肆意的驰骋,疯狂的凌辱着赫克托尔的尸体,他拖着尸体驶过特洛伊城下,驶过希腊人的营地,一路上扬起的沙尘让赫克托尔面目全非。

老国王普利阿摩斯目睹此景,悲恸过度当场晕厥。


白发人送黑发人

希腊人的丧葬文化也颇为考究,虽然他们实行的是火葬,但是骨灰也是需要专门收容的。他们认为,死去之人如果得不到好的安葬,他们灵魂是无法渡过阿刻戎河到达哈德斯冥府的,他们的灵魂会游荡四方作祟人间,给活着的人带来灾祸。

为了要回儿子的尸体,承受着丧子之痛的老国王普利阿摩斯亲身涉险,来到了阿基里斯的营帐。劝说阿基里斯归还自己的儿子,让自己为儿子准备葬礼。阿基里斯面对眼前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耋耄老人,心中恻隐,同时又惊叹于老人的勇气,于是就归还了赫克托尔。


阿基里斯之死

影片中,把阿基里斯之死穿插在了木马屠城里,而在《伊利亚特》里则把他的死安排在了特洛伊被攻陷前。

神话故事中,阿基里斯的母亲海女神忒提斯在听到了儿子年纪轻轻就会战死沙场的预言之后,非常的担忧,于是她决定要为儿子造一具金刚不坏之身,她抓住阿基里斯的脚跟,把阿基里斯的整个身体放在冥河里面涮,受到冥河之水的浸润之后,阿基里斯从此刀枪不入。但是,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的脚后跟。因为只有这个地方是没有被冥河之水浸到过得。

每次听到这个故事,都不得不惊叹于古希腊人惊人的创意能力,把因果关系安排的如此巧妙。阿基里斯之踵,也成了西方人使用了千年的谚语,代表着致命的弱点。

而杀死阿基里斯的正是帕里斯,他一箭射穿了阿基里斯的致命之处——脚后跟。帕里斯在之前与墨涅拉奥斯的决斗中颜面丧尽。而这一神来之箭也终于洗掉了他懦夫的名声,狠狠地扬眉吐气了一把。同时,也报了杀兄之仇。


木马屠城

特洛伊战争接近尾声,虽说特洛伊的统帅赫克托尔已死,但破城仍旧无望。聪慧的奥德修斯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令希腊人造了一只巨大的木马,并在与特洛伊人的一次交战中假装战败而遗留下了这只木马。

打了胜仗的特洛伊人把木马当做战利品带进了城内,普天同庆。深夜,潜藏在木马里的希腊将士与城外的希腊大军里应外合,突破了城门,特洛伊城沦陷,希腊军大肆屠杀,特洛伊洗劫一空。(电脑病毒“木马”,就由此而得名)                   至此,耗时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就以希腊人的胜利而告终。正如奥德修斯所言,这场战争被广为传唱,流传至今。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仅管最后的胜利属于希腊方,但我们很少会对这个胜利者表示认可与赞赏,希腊人赢得并不光彩。影片更多的是激起了人们对于弱者,战败方特洛伊的同情与怜悯。

 一将功成万骨枯,英雄们的事迹被广为流传,可他们的荣誉名声又是由多少无辜惨死的累累白骨堆砌而成的呢?并且这堆积如山的白骨被人抛诸脑后无人问津。这就是战争,为名誉而战?正如赫克托尔所说——把战争当成了游戏。

《特洛伊》是战争片,但其宗旨却是在倡导和平,对蓄意挑起战争的人们予以了强烈的谴责。阿伽门农就成功的被塑造成为了一个权欲熏心的野心家的形象。大英雄赫克托尔则是正义之化身,影片正是借由这样的一个化身,来传达对于战争的态度和看法。希腊方在经由阿伽门农这个角色的个性设定而沦为了彻彻底底的侵略者。特洛伊人,则是正当的防卫,虽败犹荣。影片借由赫克托尔之口,诠释出了这种崇尚和平的政治正确。

英雄的史诗《特洛伊》_第2张图片

相比之于赫克托尔,由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阿基里斯似乎并没有那么的受欢迎。他我行我素,不顾大局,但他真的很牛。阿基里斯代表的是全体英雄时代的武士们。他英勇善战,对待身边的人有情有义,追求至高无上的荣耀,而这正是那个英雄时代所倡导的类似于侠义精神的社会主流价值观。阿基里斯与赫克托尔象征着一个时代,一个英雄的时代……

因为对死亡充满恐惧,所以我们追求不朽。

如果世人传颂我的故事,让他们说,我曾与英雄同在。

人的生命犹如冬麦般脆弱,但这些名字将永垂不朽。

让他们说,我生活在赫克托尔的时代,一名伟大的将帅;

让他们说,我曾活在阿基里斯的时代,一名伟大的战士。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雄的史诗《特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