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极》|让世界看见最极致的美(1)

《第三极》|让世界看见最极致的美(1)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喜欢看纪录片,各种各样的纪录片,因为它的真实性和知识性。

如果你想对一个地方有所了解,建议搜一些纪录片来看,当然这些纪录片不是官方制作的宣传片,而是对当地最真挚的一种展现,真挚到有时候会有一些理想化,会让你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比如《第三极》。

我在西藏生活过两年,到过拉萨以外的那曲、昌都,山南和日喀则以及林芝,嗯,唯一没有踏足的地方就是那曲了,虽然有些地方仅仅是蜻蜓点水般的拜访,并没有深入了解它的深邃,但是在看到这部纪录片上映的时候,还是被它的美丽和壮观震撼到,让我深深的染上了西藏的“毒”。

用老西藏的话评价这部片子讲,把西藏理想化了,有些人带着这部纪录片的印象入藏,未免会有所失望,毕竟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恩怨,不可能像片子里展现的那样和谐美好。

不过,话说回来,西藏比人间大多数的地方都要好。就像我当年入藏时,带着的印象,是由《藏地密码》给我的全部印象,在西藏归来之后,仍旧感怀这种记忆,并将其埋藏在内心深处。

《第三极》|让世界看见最极致的美(1)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部纪录片从六个主题入手,向人们展现大美西藏,这些主题分别是《生命之伴》《一方热土》《高原之歌》《上善若水》《大山儿女》《高原相遇》,很感慨导演和团队能够沿袭西藏文化中对人,动物和自然的顾惜,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些画面。就像在拉萨街头和老人一起转经的山羊,像被老唐卡画师救助的老牛,像被百姓救助的黑颈鹤,寺庙中主动去找僧侣求食物的羊,甚至是草原上的老鼠等等,或许很多观者会认为这是人为的一些情节的设定,从而让人感受到人与动物平等的美好画面,我想说,这是真的。

《第三极》|让世界看见最极致的美(1)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拉萨的两年里,见到带着一只羊转经的老人许多次,基本都是在布达拉宫的脚下,有时候羊在前面走,有时候羊在后面走,而老人总是不急不缓的手里转着经筒,或是羊停下来等老人一程,或是老人停下来等老人一程,那种相依相伴的生活状态,让人心生感慨。

在拉萨,动物是可以上公交车的,所以在这部纪录片中,你看到老人带着山羊上公交车,山羊毫无惧意的上去,然后到站再随同老人下车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你在旅途中足够幸运,还会看到街头的狗,随人群爬到公交车上,坐出几站地后,便会自己下车,那种熟练的程度,好似动物界的“老司机”了,开车的多是藏族师傅,他们天生对小动物没有抵触,反倒是觉得小动物坐公交车和人类没啥区别,只不过,小动物不用交车费罢了。

说到生命之伴,我想摄制组既然拍到了随老人转经的羊,势必也听到过在拉萨街头,六七只小狗陪着一名老人转经的故事,真的是一串狗儿,小型犬,被老人用细细的锁链串成一排,狗子们在前面走,老人牵着绳子在后面转经,走的快与慢,由狗子们决定,因为狗子一旦累了便会坐在阴凉处不出来,老人只好就近找个地方坐下,等着狗子歇过来继续前行。

《第三极》|让世界看见最极致的美(1)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去到城市以外的任何一座寺庙,无论海拔多高,无论路多难走,有寺庙和僧侣以及转经人的地方都有成批的狗和牛羊,这些牛羊中有放生牛和放生羊,狗子多半是野生的,清晨趴在阳光浓烈的地方驱走一夜的寒气,中午则在寺庙背阴的地方寻得一时的清凉。冬日里,寺庙的人流少,信步在寺庙群的街巷中游走,或许你会碰见从墙外探头出来的小黄牛,萌萌的大眼睛发出探寻的光,一点儿都不会惧怕人,或许长久以来的人与动物相处的和谐环境,让这些动物已经适应了人类的存在。

因为高原恶劣的生态环境,让生活在此的百姓,对有生命的动植物有着天生的爱恋,你说是自然崇拜也好,你说是因为佛教信仰普爱众生也罢,很幸运,即便拉萨这样的城市一步步的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仍旧保留着人性深处的那种对生命的尊重,这样的尊重,不止是呈现在这一部纪录片中,如果你观察生活足够仔细,在旅途中总会发现,这里的人们把身边所有的生命,都视作是人类的伴侣,哦,当然,豺狼虎豹这些害人的东西可能就要除外了。还有一个地方显示比较明显的是,在有关藏文化的文字创作里,我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阿来了,虽然他是四川阿坝的藏族作家,但是他的文字中,会时不时传出来的,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对天地山川河流的敬畏,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身处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心却在天地之外,去思考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思考自然对人的反哺,去思考人类的局限。

《第三极》|让世界看见最极致的美(1)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成为了强者,并不意味着一定去征服什么,也不意味着可以把世间万物当成奴役,这部记录片告诉我们,在那个山高水远的地方,仍旧有这样一群人,和自然,和万物和谐相处着,也享受着这种和谐相处带来的万千恩赐。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极》|让世界看见最极致的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