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

文/庄园

儿时的记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七十年代,公共娱乐设施很少,大人的生活单调乏味,每个家庭几乎都有四到五个孩子,靠微薄的工资养育一群孩子的父母,每天疲于奔命地工作,晚上就围着一台小小的电视机消磨时光。印象中的父母每到周末休息,还要去买煤球在自家门口印蜂窝煤用于烧火做饭。从前的生活很慢,慢三拍的日子里曾有烧煤球炉子的时光。煤球炉子也就是蜂窝煤炉子。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城市人家家家都有一个蜂窝煤炉子。那时候的楼房多是筒子楼,有多户人家共用的长长的走廊。走廊里各家的门前都放着一个煤球炉子。

煤球炉子是一个矮矮的圆柱形铁桶,桶壁内可以放四个蜂窝煤,有的可以竖着放,有的可以横着放。上面有一个盖子。不用炉子的时候可以盖上。最下端是一个可以点火的方形小炉口,带着炉门。外桶壁上有一个提手,可以提起煤球炉。

早晨起来,人们弯腰在自家门前生炉子的景象已经定格成一个时代的影像。把废纸、硬纸盒、木块或玉米芯等易燃物品放在小炉口里点着,用它们引燃蜂窝煤。缕缕青烟冒出来,熏得点炉子的人咳嗽起来,眼泪也出来了。趴着,用嘴吹,或者用蒲扇扇。点燃蜂窝煤是一件技术活,也是一件考验人耐力的活。用蜂窝煤烧制的饭菜里揉进了这份辛苦,也揉进了这份耐心,辛苦烧制的饭菜吃起来也格外香甜。

当时的小孩子们娱乐活动却并不比现在的小孩少,而且大多是集体活动。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市场上除了必需品以外,人们开始在百货大楼柜台里看到儿童玩具的身影。然而,对月工资只有几十块钱的普通父母而言,橱窗里摆放的玩具很长一个时期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档商品。

那时,民风纯朴,放学之后、爸妈没下班之前,是我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好多小朋友在操场上、院子里,唱歌、游戏……印象最深刻也就是斗鸡。通常是把人员分成两组,对立站成两排。游戏开始后,双方人员均把一条腿搬起来,作为武器,攻击对方人员,直至对方受到攻击后无法继续支撑下去。这种游戏忽然让我想起古代的战争,也许它本身就起源于古代那种残酷的军事对抗。还有一种相对柔和的对抗方式。两组人面对面相距大约十米左右分两排站立,但每一方手拉手分开站着的。先由一方排出一人冲击对方的人链条,冲断链条后,冲击方成功,被冲击方失败而去掉一人。再由被冲击方实施冲击,如此循环,直至被冲击完为止,最后以链条多的一方为胜者。每次都玩得忘了时间,直到夜阑人静,哥哥姐姐们出来喊吃饭了,才依依不舍收兵回家。

每年三月份是放风筝的最佳季节,那时的小孩子很少去买风筝,也许没有卖的,大多都是自己制作。方法也很简单,用几根竹片做成框架,用细线绑起来,再把报纸或带颜色的彩纸用面糊粘起来。在那种环境下,孩子们的动手能力都很强。

小时候的春天是记忆犹新的。那个时候,我和同伴会一起扎风筝,一起捻风筝线,其中的快乐和趣味,是永远都不会被时间一点一点磨灭的。现在想起来,总会微微一笑来表示那时候人生的美好和童年的欢乐。童年里,那放飞的风筝,承载着我的幸福和快乐,我想让它高飞,想让它为我留下。可是我留住了它,却困住了它的自由;可我放开它,却失去了幸福和快乐。那个时候,我自私地把它留住,我得到了快乐。曾经放风筝是,因为想让风筝飞得更高,我会放出长长的线,让它在天空中腾飞。我也会一直牵着它,从它飞起到它落地。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一松手,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会在放手的那一刻消失。

时光飞逝,品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童年在记忆中已渐行渐远。童年就这样随着时光的推移成了记忆中一个最纯真的宝盒,里面有着没有污染的美好记忆。翻转记忆,童年那些往事,并不遥远,仍旧萦绕胸怀,它们将一直伴随我慢慢老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