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客笔记(ID:LKNOTE):记录、分享阅读笔记、学习笔记、随笔杂谈。
全文约2600字,阅读约需15分钟
《孤独小说家》读完有一段时间了,总觉得小说讲述的故事有一些触动人的地方。简单点说这是一个讲述普通人跌跌撞撞趟过生活给予的各种艰辛考验实现其成就和梦想的故事。然而这样的故事情节如果站在小说创作的角度来说似乎太过常见,太过落于俗套,于是读起来不容易触碰到读者的兴奋点,给人感觉就很容易被归类于平淡的大路货。这固然代表了一种对阅读体验的观点总结,但这种观点的背面其实是否也代表了一种生活的滋味叫做欲言又止?
在豆瓣阅读看了一下这本书的评论,感觉口碑比较两极化。总结起来,一些人觉得这是一个平凡中见真情的故事,感动而温暖;一些人觉得这个故事平庸无聊,营销过度,实际内容不达预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不同的声音是好事,让我觉得比较有趣的是,后一种观点获得诸多点赞。或许可以说原因是因为立场和角度不同,因为即便就我自己来说,如果站在故事本身来说,我是第一种观点的支持者,但站在故事的讲述方式或者逼格高一点的文学性说,我也觉得后一种观点不无道理。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种现象似乎在暗示——这是一篇不合时宜的小说。
什么不合时宜?
当我们讨论不合时宜的时候是要结合背景的,而这篇小说的背景简单说是有双重属性的。一重背景是这是一个根植于日本社会由日本作者创作的故事。另一重背景是这个故事在中国的绝大多数读者是不可避免地要带着当前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感知来阅读和理解这个故事的。所以说不合时宜,是对读者说的,尤其是对中国读者。而这也很可能就是口碑两极分化的一个原因。
为什么说对中国读者来说这是一个不合时宜的故事呢?那首先是因为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飞速进步的时代啊!仅就80一代来说,有多少人是少年时代还生活在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憧憬之中,到了青年时代就可以在国庆黄金周走出国门满世界逛逛逛、买买买的。何况这种转变只是这个国家和时代所取得进步的一个小小注脚不是么?不管你承不承认,也不管你喜不喜欢,过去三四十年至今都是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什么才是主旋律?是奋斗,是速度,是与此相伴的,成王败寇的嚣张与苦涩。至于其他,只是主旋律的和弦,就好像讲停下脚步仰望星空,先讲讲就好。赶路重要,停下来仰望星空沉思的事情,晚点再说。这恐怕就是很多人心里真实的想法和心理状态吧。
所以一个日本作家讲述的活得有点潦倒的屌丝作家用十余年的时间终于实现自己的成就与梦想的故事实在是太不合时宜了。在中国读者看来,会觉得这样的奋斗成长经历太缓慢,这样的生活太平淡,即便花了很长时间终于实现了某种成就,那种满足感可能也不及好像还是觉得自己是个loser的空荡失落。慢工出细活不是我们的style,这样的故事太乏味了。年少出名,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即视感才更符合多数人心里的预期和口味。不是说多数人贪婪,而是确实要感谢时代,真的给了我们这样的可能。
不合时宜的摘录
回到这本书本身,再来看看那些不合时宜的地方吧。比如书中说:“一般来说,自由职业者必须比正式员工多工作一倍,甚至两倍,才能达到与后者相同的生活水平。”这样的揭露不合时宜吧,多数自媒体号在讲在宣扬的是自由职业者的自由洒脱无拘无束,是自由职业状态下随时可以来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之诗意,是随时可以炒掉老板的痛快与霸气。当很多人还沉浸于此无法自拔的时候你跟人家说自由职业者的艰辛,是不是不合时宜,所以你说你的,别人不爱看总是可以的。
再比如:“完美是什么,耕平想。一切不过只是外人的评价而已。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被小说或电影删节的生活细节。犹犹豫豫、迷迷茫茫中顶住生活中的压力,期待着明天崭新的开始。”这也不合时宜,生活已经够狗血了,所以完美就完美吧,不需要给我们提示什么生活的细节了,做一只快乐的鸵鸟为什么不可以?
再再比如:“在博客、网络上公开自己作品的作家日趋增多,伴随着这种趋势,创作过程也日益民间化、大众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巨著也越来越难产。耕平完全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诞生伟大作品的年代,往往也是充满苦难的年代。若果真这样,还不如就生活在一个诞生不了伟大作品却可以创作自己喜爱的作品的平凡时代。”——是的,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but,一个人心底对于迅速成功的巨大渴望难免会让他觉得这种观点极其没有志气,不合时宜。
平平淡淡才是真
平平淡淡才是真,说的人多了,但实际上这也属于“知易行难”的一种价值观。不是在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才想起平淡是真,不是在意气风发的时候嘲笑平淡是真,也不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搬出平淡是真。我始终觉得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嘴上说说容易,真内化成一种稳定的价值观都少不了时间和经历的沉淀,这是做不了的减法。
有意思的是,我猜想这本书口碑好的另一极也恰恰源于其被诟病的平淡中。比如那些或许可以叫做小确幸的部分——“虽然世界是不公平的,但出版界并非仅靠金钱说话的世界。在这个狭窄而又宽阔的世界里,窝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可以写写自己喜欢的小说,虽不见得有什么大成就,或许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吧。”
再比如那些直面现实不卑不亢的表达——“人,就是一种只会关注他人失败的动物。这个国家只教给孩子成功,却对失败不屑一顾。若自己仍坚持留在出版界,就必须做好面对无数次失败的准备。做一个有风度的败者,就必须抓住下一个挑战权。”……“幸福属于死者,而不属于被遗弃在这个世界上的生者。”
末了,尽管同样是平淡朴实的语言风格,但全书尾声时候关于思考和阅读的两段话颇值得玩味:
关于思考:人的心,无法随心所欲。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想的事情,有时还让人想一些不愿去想的事情。那就不要企图逃避这个问题,好好去想吧!虽然有痛苦有酸楚,也忍耐到底吧!心真是个任性的主人,扔过来的全都是蛮横无理的要求。……思考的力量是异常强大的,说不定哪一天,人们便向着他思考的方向变化,所以,我们必须远离消极的思考。
关于阅读,作者借主角之口说:“我想在场的各位,应该都有被书籍拯救过的经历。在生活苦不堪言的时候,在人生失去方向的时候,在厌恶一切的时候,无意中拿起一本书,它能推你一把,让你迈出新的一步,让你产生重新面对社会的勇气,连一本滑稽可笑的书里,也有拯救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