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电视里除了各个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争奇斗艳的宣传以外,还有就是康师傅的广告。李易峰问:“师傅,年味儿没了,怎么办啊?”一只舞狮跳出来说:“那就加点儿呗!”可是,年味儿真的仅凭几瓶不同口味的大桶康师傅就能加上么?
自有记忆开始,我便随着父母北上,生活在北京,和爸爸这边的亲戚一起,做了十一二年的”北漂“。快过年就开始盘算着买新衣服了。犹记得那件红底金色图案白边的唐装背心,盘扣式的,小孩子穿起来很可爱。姑姑家几个姑娘和我年岁相当,托有姑姑是开女装店的,我们几个一人一件。现在买衣服是分分钟的事儿,花色多款式多,过年前也会有家人催着买,只是不会特意选择红色的喜庆的了。
因为亲戚里有开饭馆的,每逢过年,我们都会聚在饭馆里。那时候人多,大概有五家,总共得有十五六个人,有几位大厨作保障,饭菜总是十分可口的。有代表“年年有余”的鱼,有早已酱好的牛肉,有汆好的四喜丸子,有做好的酱爆大虾,有炸好鸡翅薯条······三十那天只吃一道早午饭,之后饿了就吃点糖果点心,正餐等到晚上。十几个人分成两桌,每桌的菜色都相同,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常常大人不爱吃的小孩子爱吃,吃完了这桌就去“掠夺”另一桌。大人们也都无妨,他们喝酒聊天,不在乎菜的多少。大家一起吃一起看春晚,也是其乐融融的。
白天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小孩子们围城一桌,玩着游戏。那时候没有PAD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电子游戏,玩的都是传统的游戏。抢椅子、击鼓传花、大富翁······游戏简单去总是不亦乐乎、乐不可支,有时候真的笑到肚子疼,甚至是笑尿了。
晚上吃完饭,大人们去到雅间那屋,开始打麻将。那时候我还小,不懂打麻将的乐趣,直到现在我们到了二十多岁,逢年过节凑在一起也爱搓个几圈,只是不玩钱的。大人们过年打麻将肯定是玩钱的,以至于小孩子第二天经常会询问大人们谁赢了谁输了,谁赢的最多谁又输的最多,生怕是自家的。我老爸天生不精通打麻将斗地主炸金花这一类的“赌博”游戏,他自己经常归于不幸运的比重大于技术差的比重,经常是输的那边儿,我总是心疼规劝,他却从不收手,说只有过年这种打牌的好机会,不玩多浪费。
小孩子们倒是很难熬到新年倒计时,12点之前就睡下了,以至于不知道零点以后还要吃饺子的传统。在之后某一年,饭馆都逐个关门之后,去了一个姑姑家里。那时候已经是大学了,熬夜真是家常便饭,在和一个同学互道跨年快乐的时候,被大人叫去吃新煮的饺子。据说饺子里塞了几枚硬币,为了求个好运,吃到快撑了才吃到一枚,开心的不行。
过了几年,饭馆所在的地方面临拆迁,过年的“大本营”没了,各家也就各自过年了。只有一年聚在了一个姑姑家,那还是因为一个奶奶过80大寿。无奈客厅小,容纳的人数有限,再也回不去小时候十七八个人的阵仗了。有几年也受到了亲戚的邀请,但是老爸觉得在自己家清净方便些,也都一一回绝了。
我家屋子小,一个小圆桌放满满登登的菜,放碗都是将将够。肉的素的应有尽有,饮料酒水畅饮无阻。八点多伴随着春节联欢晚会吃饱了饭,我们三个小孩子走出去遛弯,看看别人家放的鞭炮。很小的时候鞭炮还没限放,空气质量还不那么差,放鞭炮的人还是多的。腾起的各色烟花点缀在巨大的黑色幕布下,美极了。多年后在某部偶像剧中,一对情侣相拥着站在巨大的烟花之下,欣赏着这副美景许着美好诺言。而那时和兄弟姐妹一起走街串巷欣赏烟花也是一种浪漫。那时候还有二踢脚可以买得到,现在已经是禁止买卖的了,原因好像是······它的威力太大了,每次听到第一声响的时候就眯眼捂耳了,到现在依然是。
现在雾霾成了我们心头的大结,生怕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对于放鞭炮这件事大家的争论也多了,同时伴随着烟花炮竹价格上涨,销量也少了点,至少我家是。买上几挂传统的挂鞭,几个烟花,几个小孩子拿在手里的ci(一声)花就够了。想看更宏大的,就看别人家放的,反正舍得花钱买响声的人是不少的。
小时候过年,春晚是必备菜肴,也许是那时候不懂,也许是因为那时候吐槽能力不够高,也许是因为那时候春晚水平确实不低,总之春晚还没这么遭受诟病,还是很受广大中国人民的欢迎,至少北方人是吧。但是现在的春晚,微博上的实时吐槽才是最大的亮点,挑谁假唱谁失误了才是最大的趣味,那些哼哼唱唱的小嫩明星们已经越来越不和我的胃口,唯一感兴趣的就是语言类节目,它们虽然依旧贴近生活,一些老面孔还在,一些新面孔源源不断,但是创新性趣味性却不及当年。以前的春晚能引领下一年的口头禅,如今却只能听着某位没下巴的男笑星重复着过去一年的老段子和口水流行语。
小时候过年,喜气洋洋的新衣服和晚上那顿大餐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买到的新衣服都会珍惜很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这些东西都不再是稀有品,日常生活随时都可以买到,都说“物以稀为贵”,在这个“物以奇为贵”的年代,儿时的珍品在现在都是家常便饭,那种珍贵的感觉只能回味,不能重现了吧。
小时候过年,合家欢众人聚,亲戚们欢聚一堂,笑着闹着,彼此面对面,语言对语言,做着原始简单的游戏,体会着难能可贵的快乐。而不是一人一个手机,低头沉浸在网络制造春节,沉浸在和网友的互动调侃中,时不时发个状态说“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却总是不肯放下手机,忘记了身边最亲的人。
小时候过年,年味儿是个到点儿就来,只差大年三十这个东风的东西,是个周围自然而然不用刻意营造的氛围,是个举国上下万众期待的时节,是种由心而生的快乐,而不是个对于工作了的人来说只是个用来休息的长假而已,不是个对于单身的人来说怕被催婚怕被逼着相亲的恐怖日期。
可是时代在发展,我不能让时光倒退,时光机永远只是存在于多啦A梦的口袋里。我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年味儿的淡去却手足无措。我想要重温童年里那打心底热闹的春节。
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放下手机,融入家人。
因为,再热闹的网络,在你关了WIFI关了流量之后都将归于沉默。
陪伴你的只有一个屋檐下,共枕眠的家人。
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