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了《鬼谷子的局2》中的第六、七两章,感觉里面有用的东西很多,特别是鬼谷子和苏、张、孙、庞四人的对话以及童子带领四人完成鬼谷子的考验时的一番总结,对我很有用,摘录下来一部分关于打坐的诀窍,供自己在平时练习瑜伽冥想时使用。还有一部分我觉得也很有道理的语句整理了一下供自己回味。
关于打坐的技巧,此书中有这么几段描写比较实用:
“盘腿坐好,微微闭眼,忘掉一切。什么忠孝爱恨,什么恩怨情仇,什么美酒佳肴,什么功名富贵,什么朋友仇敌,所有人世间的事,都须忘掉。什么也不想,什么也没有,心中只有一片空灵,空得要像一片山谷,要像这片天空一样!总而言之,要忘掉自己是在打坐,只有忘掉,才能坐下去。”
“万一忘不掉,可以试着:一、听秋声,二是听心跳,三是听呼吸,四是倾听树上掉下来的叶子,掉一片,数一片。只有心稳,身才会稳。心有多稳,身亦有多稳。心若稳如泰山,即使狂风骤雨也摇撼不得。”
书中说的打坐入定,其实和瑜伽中的盘坐冥想一样一样的。都是放空自己,放空心绪的一种修习方法,所以打坐的诀窍同样适用于瑜伽冥想,帮助收回纷飞的思绪,培养专注力。
关于上一次我的读书笔记中写到“机心”的事儿,今天在第七章里有引出了一段关于“机心与道心”的辩证论断,以及关于“术和道”的辩证关系,对我而言是一个很新的认知点:
关于“机心与道心”是这么描写的:
“世间多是争勇斗狠之人,充满机心,大道可应对世间奸人。常言道:一正压百邪,讲的就是邪不胜正。机心之人多为名利之徒,鼠目寸光,不足以成大事。成大事者,除机心之外,尚需培育道心。机心是术,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到头来不仅难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难能。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祸及自身,殃及他人。”
关于“术与道”的辩证关系是这么描写的:
“天下学问各有偏倚,学到极处,俱与道通,此所谓殊途同归。学问为术,万术同归于道。各学问内中既有机巧之术,也有统御之道。术为道御,亦为道用。换言之,术是利器,道是根本。若是只学其中之术,不悟其中之道,终将祸及自身。
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口舌之学也有术有道。口舌之术在于制人,口舌之道在于服心。口为心之门户,心为神之门户,若能做到善言,就能直通心神,做到服心。能说会道不为善言,善言者,言则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则神定如山,势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坠五里云雾中。此所谓不言即言,无声胜有声。即:知晓何时言,何时不言。唯有悟道,才能控制口舌,做到何时言,何时不言。”
并且这两章中作者寒川子借用鬼谷子和苏、张、孙、庞四学子的对话,写出了他对“道”的一番归纳总结。
何为道?——“道乃天地玄机,万物终极之源,老子称之为无。”
道既是无,从何处感悟它呢?——“道虽是无,却能生有。万物皆有道生,此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理。”
道既然是无,何处寻找它?——“宋人郭东子问庄子:“道在哪儿?” “庄子说:“到无处不在。”“在蝼蚁中、杂草中、瓦砾中、粪便中。”万物皆由道生,道亦在万物之中。万物无处不在,道亦无处不在,我们若要悟道,就要从感悟万物开始。”
从何开始感悟道?——“可从最乐于去做的事情开始,只有乐意去做,才能悟得深刻。”
“世间万物皆有道生。既为道生,内即有道,因而万事万物之理,亦为道之理。所谓悟道,就是修炼一双慧眼,经由此事之理,见出此道之理,再由此道之理,见出彼道之理,层层上推,终至见道。修炼越深,慧眼越锐,穿透力越强,距道亦越近。”
特别是关于“从何开始感悟道”以及对“道”实际应用,寒川子用通俗易懂的话提点了我对“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