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次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滴滴出行这款产品,因此,在分析过程中,不涉及比较,不涉及褒贬,试图以客观的立场了解滴滴出行的每一个细节。
方法: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部分,分别还原设计的出发点,力图还原整个的设计轨迹。
战略层
企业愿景分析
滴滴在未来绝对不会仅仅是一个打车平台或者出行平台。
理解滴滴出行不妨借鉴微信的连接一切的概念,微信是以信息沟通平台为起点来架构一切,那么滴滴可不可以以出行或者说人的移动为起点来连接一切呢?!我想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无人驾驶技术以及电动汽车的发展,很明显出行成本将会变得越来越低廉。那么那时,以人的移动为核心,连接人线下移动的终点譬如购物、医疗、上学、旅游、社交等等。这或许会形成一个更加庞大的商业帝国。那时,或许交通将像谷歌搜索一样是免费的,而滴滴的收入来源是广告以及乘客在终点的消费行为带来的收益。
我们知道,事实上从连接人们生活场景这一角度而言,滴滴与微信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微信是以信息沟通作为流量引入点,而滴滴是以人们的出行作为流量的引入点。现在的滴滴,有点像刚开始的微信专注于信息沟通这一平台基础的构建。只不过,交通移动这一基础的构建需要硬件配套,相应的技术以及对人们相应生活方式的教育引导,因而不像微信信息沟通这一基础构建那样简单迅速。但是,我们说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对人们的生活将是巨大的颠覆。未来滴滴界面很有可能是各种生活场景的汇集,而打车页面将成为一个内嵌的部分。也就是说,用户只需在界面中输入今天要外出干的事情,滴滴就会推送相关的地点出行方案等等。用户无需在需要一个输入起点与目的地的界面。
那时,或许滴滴出行将会改名为滴滴生活。
未来滴滴医疗场景描述:我们知道对于重症患者而言,由家到医院这段距离的出行是较为不便利的,如果滴滴可以跟某些医院达成协议,在滴滴中为这些医院接入入口,病人到这些医院就医滴滴提供免费接送,而滴滴从广告费中抽取相应的费用。虽然滴滴也可以走微信为020提供入口的方式,但是我觉得通过出行连接线下的终端消费行为更符合滴滴出行的产品调性。
用户需求(当前)
1 用户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对于出行的需求,譬如雨夜打车,譬如打车等待时间不确定,打车地点不确定等等。
2 都市高级白领对于出行具有较高的要求
3 同一办公区的人下班后回居住区顺路
4 公司聚会结束后,酩酊大醉不能开车回家
5 都市大量的私家车有很多闲置现象,且下班回家如果可以载一些顺路的旅客可以减少出行成本
以上需求均是用户当下出行的基本需求,滴滴打车借助于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来建构前面愿景中提到的移动交通这一基础的构建。这一过程很明显,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不是三五年而是更长,当无人驾驶以及电动汽车技术成熟之后,人们出行成本的迅速降低,此时用户的一些隐性需求将被更大的激发出来。
用户需求(未来):此时滴滴出行更名为滴滴生活或许更合适。
1 李先生晚上要出去与一个客户见面,需要一起吃饭。用户在滴滴生活搜索相应的酒店,滴滴根据其终端消费状况,自动为李先生与客户 制定了相应的出行路线及相应的部分免费车辆。
2 王先生要去香港旅行,于是在滴滴生活中输入相应景点,于是王先生旅行途中的路线以及旅店全部以移动路线为核心自动生成,并提供 了部分免费接送服务。
3 小许要和女朋友结婚了,于是相约到周生生珠宝店买钻戒,于是在滴滴生活进行了预约,滴滴根据其终端消费状况自动生成其全程路 线,并提供部分免费接送服务。
未来,滴滴通过对用户数据的积累,或许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大范围的出行服务,而不仅仅限于车这种交通工具。而是所有的户外出行活动。当滴滴可以完全打通用户的所有户外交通出行之后,滴滴也就掌握了用户的出行数据,我们知道用户的行为是为用户画像最为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通过用户经常到妇科医院以及时间段的分析我可以判断该用户代孕,通过用户经常出入高档会所我可以判断该用户属于高级白领,甚至我可以通过判断某用户经常出入KTV以及政府部门,判断该人有违纪可能。通过这些用户画像可以点对点的投放相应的广告。当然,最为关键的是当滴滴掌握了用户的所有出行方式,就等于抓住了用户户外消费活动的一条主线,籍着这条主线,滴滴可以将用户的户外消费活动串联起来。用户在滴滴上的交通轨迹是线,终端消费是点。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珍珠链”战略。这样,滴滴可以帮助用户实现规划户外生活的求。
有时我在想,未来滴滴的商业价值或许远高于微信,因为用户在滴滴的行为是切实反映用户经济基础的数据。
范围层
在未来,人们的出行会变得更加便捷,那时,人们的出行将会是免费的(部分),滴滴生活的界面将是各类生活讯息的入口,人们会通过滴滴生活管理与外出有关的一切活动。滴滴生活会根据人们在终端的消费行为,对人们的交通费用进行灵活的处理。此时,滴滴生活的使用界面与现在界面的最大区别就是打车行为已经不需要人为操作,系统会根据用户对目的地的选择自动适配。而现在的整个交互逻辑将内嵌为系统的隐藏部分。
功能规格(当前)
移动方式作为滴滴出行平台的基础,是平台导入流量的基础手段,也是未来扩大业务的切入点,但是因为滴滴出行业务的顺利展开依赖于交通工具这一外在条件,因此现阶段滴滴出行业务的拓展核心就是交通工具与司机。前面提到滴滴与微信在本质上其实是相同的,只不过两者连接人们生活的切入点不同。不同于微信可以快速凭借独特的设计来吸引用户,短时间构建起微信的信息通讯这一平台基础。滴滴出行需要借助强有力的运用手段而非设计来构建平台的基础。这也就是我们现阶段看到的,滴滴出行推出的各种出行方式来扩大其在人们户外移动中的影响力。
虽然现在滴滴侧滑界面中有滴滴商城,发现模块也提供了各种入口。但是很明显由于当前滴滴出行还处于构建平台基础的阶段。因此,这些模块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发挥。同时,由于目前滴滴出行宣传的重点还是“出行”,因此用户还很难将日常生活与一款打车软件建立直接的联系。
功能规格(未来)
但是,随着某一个时间点的接近,滴滴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以户外移动为中心的连接人们户外活动的信息处理平台。这个时间节点就是在无人驾驶技术,电动汽车技术成熟之时,交通成本降低,以及滴滴完全打通平台与线下各个入口之间的连接形成相应的配套服务机制。此时,滴滴打车完全可以通过广告,用户部分终端消费(高消费)等收入实现免费出行。
入口一:医疗。滴滴可以通过与医院合作,为医院提供入口,病人只要在相应的医院就医,系统根据消费情况提供相应程度的低价接送服务。
入口二:旅游。滴滴可以通过与酒店、景点合作,只要用户在相应的场所完成相应的消费,系统根据消费情况提供相应的低价接送服务。
入口三:购物。滴滴可以通过与商场合作,只要用户完成相应的消费就提供相应的低价接送服务。
……
功能优先级(当前)
如前所述,鉴于滴滴出行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目前的着力点在于构建用户体验良好的出行体验。任何其他的功能都不可以妨碍到这一目标的实现。
功能优先级(未来)
出行方式的重要程度降低倒不是说不重要了,而是说这一阶段出行方式已经变得平稳,此时平台将会以此为基础进行转型。以出行为基础,连接户外活动。此时,滴滴将不再是打车平台,而是真正的生活信息处理平台。
结构层
信息架构图(当前)
信息架构图(未来)
交互(当前)
当前用户进入界面后的唯一核心操作就是:1 确定当前位置 2 确定出行方式 3 输入目的地 4 时间等其他信息确定 5 下单 6 付款。换句话说,一切干扰这一流程的功能都是多余的。这是由当前滴滴出行处于通过整个核心流程的完美体验培养用户的需求决定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界面元素的分组与布局。其次是各种元素的呈现方式。再次是用户操作方式。
根据用户整个过程中的行为分析,我们知道前五步为一组,后一步为一组。因此,用户进入后的界面为如上图所示的布局,可快速帮助用户完成整个过程。又知,前五步是按顺序分步发生,因此,界面前三步作为界面主要显示元素,第四部元素作必要隐藏(非必选元素)。第五步元素用户只有在完成了前三步才做显示。第六步付款在接下来的页面中顺次展现,使得整个操作流程连贯顺畅。为了使得这个流程操作更加易于操作,需要考虑的是转场之后那个动作是用户必做的,将其默认展示,甚至自动发生。并且要配合视觉、布局,帮助用户快速捕捉页面重要操作元素。
在以上步骤中,用户发出请求,当司机确定订单之后,用户与司机需要确定双方之间的位置,这是整个交互体验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滴滴出行的解决方案是,根据用户输入的地址,为用户展示其地址附近的上车点。在实际中用户往往无法准确描述等车地点,或者司机对该地区不熟,无法快速理解乘客描述的地点。通过地图上的展示附近上车点,可以帮助双方较容易地理解彼此所确定的上车地点。当然,未来随着定位系统的发展,或许实时定位系统可以帮助用户实时锁定对方的准确位置。
事实上,就目前滴滴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乘客端界面只要完成上述核心流程,基本就可以了 ,进一步的设计也不过是交互体验的深化。本质上而言,滴滴是一个以运营为核心的平台。因此,其核心工作是围绕如何保重乘客端可以快速的找到车辆无需等待,而司机端可以快速的载到乘客无需空载。因而,运营的重要性远大于设计。
交互(未来)
外来的交互将是多元化的,尤其是伴随着各类虚拟设备的发展,以及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根据用户所处的不同场景提供给用户最为便利的交互模式。譬如,当用户乘坐的是豪华型的单人交通工具,系统自动提供给用户语音对话输入模式。如果用户是多人乘坐,则提供给用户界面输入模式。在车中用户还可以事先预览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在用户预览相关信息的过程中系统提供给用户目的地相关的商业广告。当用户在目的地事毕之后,只需一键即有相应的交通工具在相应的地点等候。那时,用户信息已经完全云端同步,车内服务机器人会像一个老朋友一样提醒用户的各种出行计划,提供各种建议,在车内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处理办公文件,阅读私藏书籍等等。
框架层
界面设计(当前)
对于滴滴出行这种工具类APP而言,实用性永远是第一位的。那么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点,视觉设计在完善用户核心操作流程方面可以提供哪一些帮助呢?
首先,纯白的卡片式设计帮助用户完成了核心操作流程中的第一步与第三步,而顶端可左右滑动的出行方式选择栏以橘色凸显被选择的目标出行方式,清晰简洁。
其次移动的小车可以快速帮助用户确定当前车辆的位置以及移动方向。绿色的定位标示,以及推荐登车位可以快速帮助用户确定当前位置。
作为一款以运营为中心的产品,滴滴右上角的活动中心体现了这一点。
无论是滴滴的红包还是右上角的活动中心,都是为了培养用户的生活习惯。事实上,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人们对新生事物往往是排斥的,至少会抱有谨慎的态度。也只有通过提供给用户超出其预期的实惠,才可以打消用户的顾虑吧。当前阶段的滴滴出行,可以说是在通过硬件(车+司机+数据)构建平台基础,通过运营吸引流量维护流量,通过设计锦上添花。很明显,运营是重中之重。
表现层
滴滴出行界面表现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界面过于追求极简化导致的缺少对比度。人眼识别物体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对比产生的差异,上图左是对滴滴出行主界面的加灰度加高斯模糊处理,可发现模块之间缺少必要的区分。上图右是对主界面以相同方式相同参数处理的微信界面,同样是追求简洁的微信,相比而言界面的可视性就大大优于滴滴出行。
滴滴出行整个界面的设计用色趋向于轻柔,我们说对于界面设计一切设计手法的使用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引导。而滴滴目前的视觉特点其在辨识度区别度方面的作用远大于引导性。如何判断引导性,在这方面网易云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网易红清晰有力,每一个内容模块都有相应的使用网易红的icon,辨识度极强。再看滴滴打车,橙色配灰色,视觉上软绵绵没有力度,整个视觉落在界面上之后没有抓力点很分散。尤其不能理解字体用浅灰色这一点。
界面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用户视觉始终聚焦于打车的核心操作,使用户的视觉能够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径顺序移动。如果这一点不能很好地实现,其他的什么品牌识别度、什么用户体验都是浮云。而滴滴出行首页就犯了这么一个错误。低对比度造成的聚焦缺失。如上图中微信的聚焦效果就很明显。
写在最后:
我深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人们的出行成本将会越来越低,而随着滴滴出行对于用户数据的积累,滴滴绝对不会仅仅是一个打车软件。结合用户终端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出行的免费,进而彻底的改变人们现有的出行方式,也就是说,未来的滴滴会更加重视用户出行的终端行为。当然,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滴滴在这一过程中有可能被其他新的科技取代而不能实现这一目标,不过希望总是有的。在这一过程中,滴滴完全可以通过推出类似过渡性的业务来培养用户的习惯,滴滴需要在科技发展变革的临界点前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原创/自译教程:滴滴出行地图事件--来自设计师的爆料(原创文章)》作者:滴滴打车http://www.zcool.com.cn/article/ZMTg0OTMy.html
2《一个产品新人如何评价滴滴打车》 作者:张天埜( 读音ye同野)http://www.woshipm.com/pmd/136414.html
3《滴滴创始人程维:悲凉的找钱往事,不堪回首》作者:焦丽莎http://www.woshipm.com/chuangye/256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