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你的错

都是你的错:我们为什么会相互指责?

of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on 得到

最有利于自我发展的关系,是一种自主的、有选择的,又能为自我负责的关系。

但在真实的关系中,我们很容易不自觉地逃避自己的责任,觉得是别人在主导着关系的结果。所以我们会试图用控制别人来觉得关系的难题。最主要的两种分别是:

“都是你的错”  和 “都是我的错”。


“都是你的错”这个场景很常见,它的思维源头是:从个体角度看自我。

举个例子:这是个控制的妈妈,所以老公和孩子都对她有意见。

这就是从个体的角度去看的结果。

如果从关系的视角看,我们就会看到,这并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的各方相互配合,造成的结果。

我们就不会直接去看这个妈妈是不是很控制,而是去看,老公和孩子做了什么,让妈妈这么爱控制?而妈妈又做了什么,让老公和孩子对她这么有意见?

如果把人从关系中割裂开看,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首先,它会让你有因果思维,因为妈妈控制,所以老公和孩子对她有意见,才想反抗她。

因果思维又导致的对错思维,既然有因有果,那么我们难免就会去追究对错,追究谁是不好结果的第一原因,追究谁该为结果负责。

有了对错思维,就会塑造出一种关系:好人和坏人的关系;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关系;惩罚者和被罚者的关系。。。。。。

无论什么样的关系,对错思维都把关系的双方对立了起来,塑造出对立关系。

讨论对错,就像两个在拳击台上的对手,都不敢轻易把自己防御的拳头放下。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我把拳头放下,对方是可能会穷追猛打一顿暴捶的。

就这样,谁都不敢认错,都指责对方错了。两个人的关系,在对错的讨论中陷入僵局。

纠结对错,实际上就是关系中的应该思维。

对错就是维护这个应该思维的工具,是让别人的想法屈服于我的想法的企图。“我说的是对的,你的观点是错的,所以你应该改变你的想法,接受我的想法”。

但是在真实世界里,别人的想法,就是可能就是和你的不一样,这是个事实,是你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

总结一下,从个体角度看问题,我们容易有因果思维,它导致会追究对错,这就进一步导致了“都是你的错”的指责。

那么从关系的角度看,我们该怎么看责任问题呢?

关系里,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的。根本没有什么明确的因果,也就没有明确的对错。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没有了对错,我们身处的关系如果出现了问题,该怎么办?谁来改变?

唯一的方法,就是回到“自己”。做我能做的事,承担起我在关系中的责任,而不管吧客人怎么样,也不管结果最终如何。

(这是佛系吗?但以我个人经验来说,这真的是唯一的办法。我们既没法改变别人,更没法改变自己身处的系统,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有过咨询师跟我讲,你改变了,你周围的环境也会跟着变,你的那个他也就会改变了。

理论上是如此。实际上呢,我改变了,我的气场也改变了。如果他也改变了,皆大欢喜;如果他还是老样子,那么我可以选择让关系破裂,这也是我的选择。

所以说,我真的觉得,这是唯一的办法。

不然怎么办?拖出去斩了吗?)

也许你会觉得憋屈,“凭什么让我改?”

是啊,你并不是必须这样,关系是允许破裂的,如果一段关系真的让你很不舒服,你可以选择从这段关系中离开。

你愿意改变自己,去修复这段关系,说明这段关系对你很重要,你很珍惜。

如果,你一边说我很珍惜,一边不愿意改变自己,只想改变对方,但是经验说明这根本无效,你还是坚持不肯改变,那么就是你错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是你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