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错觉定律:我们总是会“自信地犯错"

彩票真的是自己选就容易中吗?

日本有一家保险公司,发了一批头奖500万美元的彩票。然后,每张彩票以1美元的价格卖给自己的职工。其中,一半彩票是买主自己挑选的,另一半彩票则是卖票人挑选的。到了抽奖那天的早晨,公司专门派调查人员找那些买彩票的人,并对他们说自己的朋友想买彩票,希望他们能转让出来。那么,他们会以多高的价格来出售自己的彩票呢?

关于前面的彩票问题,很多朋友会觉得两者的售价肯定不一样。没错,最后的结果是:不是自己挑选彩票的人平均每张彩票的售价是1~96美元,而自己挑选彩票的人平均每张彩票的售价则是8~16美元。原因就在于,自己选彩票的人相信自己的中奖率一定较高。

其实,这就涉及心理学上的控制错觉定律,即对于彩票等非常偶然的事件,人们也以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支配。但客观上来讲,偶然性的事件是受到概率支配的。比如,你扔硬币1000次,正面和反面的概率一定都非常接近500。但是哪一次是正面,哪一次是背面,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

那么,回到最前面买彩票那个例子。实际上,别人给你买和你自己买,从概率上看,中奖的可能性是完全一样的。尽管从理论上人们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到了实际操作中,大家往往还是认为自己”精心挑选“的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更高一些。这可能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行为都能靠我们的努力和训练加以控制,所以就将这种意识错误地推及所有事,包括那些偶然性事件。

再如,我们掷骰子时,胜负完全是偶然的,与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毫无关系。当有人想掷出“双六"的时候,心中就在想“六、六、六”,随之口中也小声地唠叨出来,甚至不知不觉地用手逐渐加力捏骰子。可事实上,结果完全是偶然的,与这些附加的动作毫无关系。只是人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越努力,结果越容易如愿。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给大学生一些钱,让他们来做骰子的赌博。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掷骰子之前下的赌注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们都觉得靠自己的努力能使骰子按自己的意愿转动。不过,这根本没有任何逻辑上的依据,只是人们的错觉而已。

了解下控制错觉定律,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何赌博游戏会吸引很多人,甚至不少人为此倾家荡产业难以自拔。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

错觉:该克服时要克服,该运用时要运用。

实际生活中,人们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我国古书《列子》中曾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记载:孔子东游,见两儿辨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返,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时大盘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小曰:“孰谓汝多知乎?”

这里所讲的近如“车盖”,远似“盘孟”,就是错觉现象。简单地说,错觉是指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错误的知觉经验。它与幻觉或想象不一样,因为它是对应于客观的和可靠物理刺激的,只是似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捉弄我们,尽管这样的捉弄自有其道理。再如,飞行员在海上飞行时,海天一色,找不到地标,经验不够丰富者往往因为不清上下方位,产生“倒飞错觉”,造成飞入海中的事故,亦是同理。此外,在一定心里状态下也会产生错觉,如惶恐不安时“杯弓蛇影”、惊慌失措时的“草木皆兵”等。

同时,外在因素也会引起我们的错觉。曾有一个实验,有人分别从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挑选10个孩子,让他们估计从1分到50分(美元)硬币的大小。实验发现,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比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要高估硬币的大小,尤其是5分、10分和25分值硬币。而当硬币不在眼前只靠记忆估测或者把硬币换成相同大小的硬纸板时,则高估情况会急速降低。这个实验形象地证实了在不同家庭环境中形成的态度和价值观对知觉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力。

不过,错觉虽然奇怪,但不神秘,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于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

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例如前述的“倒飞错觉”,研究其成因,在训练飞行员时增加相关的训练,便可有助于消除错觉,避免事故的发生。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利用某些错觉为人类服务。人们能够通过控制错觉来获得期望的效果。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常利用人们的错觉来创造空间中比其自身看起来更大或更小的物体。例如一个较小的房间,如果墙壁涂上浅颜色,在屋中央使用一些较低的沙发、椅子和桌子,房间会看起来更宽敞。美国宇航局为航天项目工作的心理学家们设计的太空舱内部的环境,使之在知觉上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电影院和剧场的布景和光线方向也常被有意地设计,以产生电影和舞台上的错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控制错觉定律:我们总是会“自信地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