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有何辜,受此荼毒?-嗜肉心理症候群及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

作者 / 房曼琪   譯者/海灼君

「對於這些動物,我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將他們當作物件,操弄牠們的基因,侵犯牠們的尊嚴,強迫牠們活在惡臭的監獄里,除了維持其必要的呼吸及繁殖功能外,剝奪牠們所有的渴望。」  __馬薩‧史可力 Mathew Scully

1. 宛如但丁《神曲》中的地獄   

美國知名新聞記者史可力 (Mathew Scully) 的著作《統制》(Dominion, 2003),以及人道協會製作的得獎電影《Undercover at Smithfield Foods》(瀏覽人次已突破百萬),完全揭露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 (Smithfield Food Inc.) 所操作的集約工廠體制下,豬兒們受虐的實況。該公司擁有全世界最大豬的屠殺場,每年生產六億磅的豬肉。其所設置的集約工廠,除了在美國的愛阿華,路易斯安那,猶他等卅,更分散在波蘭、羅馬尼亞、墨西哥。目前,中國國營豬肉加工製造商「雙匯國際集團」,已經購併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有著13.5億人口的中國,是現今世上最大的豬肉消費群。雙匯與史密斯菲爾德公司的合併,意味著中國將會採用大規模密集圈養 (Intensive factory farming) 的做法。史可力的書《統制》可以說是現代版的但丁 (Dante) 的地獄之旅。《地獄》( Inferno)為但丁史詩《神曲》中的第一部。在詩人維吉爾的陪同下,但丁首先遊歷了「死囚之界」;在入口處印刻了一段碑文:「一旦你來到此地,將放棄所有的希望。」這,正是集約工廠實況的寫照。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嗜肉心理症候群及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_第1张图片

死囚之界 photo credit: HSUS


一如維吉爾,史可力以他自己親身目擊的「史密斯菲爾德」集中營里受難的豬們,陪同讀者踏上現代地獄之旅。當史可力的車子開進北卡羅里納卅的郊區時,放眼望去,只見一片荒涼,死寂,連一個人影都看不到,除了一列類似倉庫的巨形建築物。在里面,數以千計的豬兒被囚禁在狹窄的鐵欄中,被剝奪了每個生命最基本的須求。牠們無法自由的行動,諸如搜尋食物、隨意漫步、探索、彼此交流、嬉戲玩耍、築巢等。史可力作出下列報告:「人類擅自更換牠們的基因,佐以人工授精,用機器飼養、監控、用電宰、戳刺、清除內臟、包裝。」 換句話說,集約工廠是無數有意識、知覺、欲望、感情的動物,被轉換成包裝商品的場所。這種結合了科技的集約運作,與納粹黨的滔天罪惡不相上下。豬兒們因為被長年囚困而導致肢體傷害(crate injury),如肌膚腫瘤或潰爛。牠們的四肢撐不起自己被生長激素催肥的沉重軀體,以至於造成腿足浮腫、關節退化,甚至於慢性骨折。此外,豬兒高度的嗅覺能力,對氣味有著敏銳的感受;在集約工廠裡,牠們被迫忍耐惡臭的氣味和濃烈的化學藥品,因為,在豬欄底下便是三十尺深的化糞池,佔有兩個足球場的面積。豬兒的雙眼有寬闊的視野,卻被限制在狹小的空間,牠們舉目所見只是無盡的欄杆,而非開闊的天空和綠野。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嗜肉心理症候群及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_第2张图片

跨國豬肉企業下的動物精神病院 photo credit: HSUS


母豬被強迫一年到頭都在懷孕,有如生產機器,不得歇息。當小豬被強制帶離,母豬唯有心碎。無異於人類母親的產後憂鬱症。動物密集圈養體制,對相當高智生命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折磨,可以說是逼迫動物發狂的精神病院。


2. 動物集中營內幕

當今由於世界人口已超過七億,集約工廠制已普及歐、美等國。跨國豬肉企業其實就是整體科技自動化的動物監獄系統,可以說是萬惡之最,將原本在地球樂園中活潑蹦跳的生命,被變成失去自由的死囚。那些被關在柵欄內的動物,生活在絕望中,僅有的活動是啃咀金屬欄杆,而導致口腔和牙床出血。史可力報告,有的豬兒還在強烈的反抗,而有些,既使被觸摸,已失去了反應,甚至有的已經僵死了。他感嘆道:「人對動物愈是殘暴與冷酷,愈反映自己的渺小與平庸。」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嗜肉心理症候群及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_第3张图片

啃咀鐵欄而致口腔出血 photo credit: HSUS


著名紐約時報記者麥克‧保倫 (Michael Pollan) 描述了集中營里豬兒們的心理狀態,那是一種在囚禁中「習得的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數以萬計的豬兒,嗅覺跟狗一樣敏感,卻終其一生被堆擠在糞肥窪坑吊著的石板之上,以至於罹患憂鬱症。」 由於豬兒不願弄髒自己的欄舍,被全面禁錮飼養的豬兒大多患有便秘,這是牠們之所以被長年餵食瀉藥的原因。


集約工廠已被幾位知名評論家譴責為動物的死亡營 (death camp)。對納粹而言,為了取得民眾支持其施行猶太族群大屠殺,他們必須作好宣傳工作來扭曲事實,給予國民在意識形態上,將種族滅絕 (genocide)的行徑正當化。如出一轍,肉品企業對動物的大屠殺,首先要在法律上得以合理化,並以不實的宣傳來得到消費者的苟同,每年約有十億個有情生命被處死。雖然納粹領導的種族滅絕行動己是歷史,而動物大浩劫正發生在此時此刻,且已持續數十年之久,我們能袖手旁觀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E. M. Coetzee)點明納粹對猶太人的系統性謀殺,與集約工廠內手無寸鐵的動物,被制度性謀殺之間的關聯。另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猶太人以撒‧辛格(Isaac Singer)也做過類似的比較,他沉痛聲明:「關於動物,所有人類對牠們來說都是納粹,而集約工廠就是不會終結的「特雷布林卡」(Treblinka)。(特雷布林卡是二次大戰期間,納粹佔領波蘭後所建造的集中營)」柯慈與辛格的評論,絕無絲毫誇大,任何敢於冒險踏入動物煉獄的人都會同意。


在《豬的經營業》(Pig Business)紀錄片中,導演兼環保積極人士,沃舍絲特(Tracy Worcester)及小甘迺迪(Robert Kennedy Jr.) 指控「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不但是對動物的虐待和屠殺,同時造成空氣與河川的污染,包括沿海地區,以至於上億的魚群因此死亡。養殖廠更是製造各種疾病的溫床,他們指出,一個豬的排放量是一個人的十倍。比如在猶他卅的集約工廠,里面850,000個豬的排放量,超過紐約市內85百萬人口的總數。在北卡羅來那卅的史密斯的集約工廠內,囚禁著上千個基因被改造的豬兒 (請看Smithfield Foods, by Robert Kennedy Jr.)。小甘迺迪是「保衛水質聯盟」(Waterkeeper Alliance)的領導人,也是對心毒手辣的「史密斯公司」最強烈的批評者。他發言為豬們抗議:「相較於同伴狗,豬兒無論在智力與感情上,並無所差異。」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嗜肉心理症候群及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_第4张图片

動物集中營 photo credit: Pig Business


在美國,百分之八十的抗生素是作為動物催肥生長素,更是用來控制疾病。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抗生素,密集圈養體制便會瓦解。儘管肉品工業不承認 99%的豬肉來自病豬,實際上,集約工廠擁擠的環境是滋生細菌與病毒的溫床;這些動物必然會患上各種的疾病。有上千的寄生蟲充塞在牠們身體內,所以勢必要定時給予抗生素類的藥劑,除了在三天中,當牠們被運往屠宰場之前,是被禁食、禁水。再者,人們偏重的肉品是來自充滿了荷爾蒙、抗生素、變更的基因及其他化學劑的動物肉身,很可能由於我們吃什麼就會變成什麼 (you are what you eat) 的邏輯,食用肉品中的荷爾蒙,勢必與社會暴力及人類精神疾病的盛行有因果關聯。近年來,由於網路揭露了集約工廠的內幕,許多人開始為這傷天害理的食物生產體系感到憤怒。小甘迺迪建議抵制集約工廠的三大策略是:鼓勵消費者只購買當地的產品,並參與立法,檢舉養殖工廠,以法律來制裁動物虐待及環境汙染的違法作為。


既然全球暖化不再是無憑的臆測,純素主義 (Veganism) 將成為普世的導引方針,以挽救氣候變遷危機。更有學者、律師、新聞工作者們挺身而出,為無辜的生命抗議。 2014年一篇來自《Wochit News》的食品報告,預言未來我們的飲食習慣,會如何從致病的肉類與乳品轉向健康的素食,如同愛因斯坦早前的預測:「人類未來的存活,取決於是否能在理智上選擇成為素食者。」的確,我們正在目睹一陣全球性的純素主義運動浪潮。素食,不僅僅是個人健康的選項,更是對於人類加諸在動物的暴力的控訴。以下將從肉食性的心理分析及如何以品格修養來戒除嗜肉癖。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嗜肉心理症候群及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_第5张图片

世界素食運動 photo credit: PETA


3. 嗜肉心理症候群

令人心寒的是上述的這種空前的動物大屠殺,竟然可以得到政府及民間的認可。這正是麻薩諸塞大學,社會學暨心理學教授,梅藍尼‧喬伊 (Melanie Joy) 的研究重點。經常,當提及動物為我們的食肉習慣而被虐待、殺害時,會得到「別告訴我這些,你會破壞我的胃口!」的回應,似乎牠們生來就應該為人類的享受而犧牲,這其實反映了一種理性與心理上的否認。喬伊博士正是要分析「別說,別問,也別給我看」此種複雜的否認心理。她認為是與肉品工業虛設的宣傳和新聞媒體的掩護有直接關聯,兩者協力強化了社會集體意識的「否認體系」(a system of denial),鼓勵民眾以動物產品為主食,導致暴力傾向的經濟制度。肉食者,為堅持自己的飲食習慣與嗜好,而在個人道德感上築牆,作為防禦機制的。針對這普遍的現象,喬伊博士提出了一個新觀念:「嗜肉心理症候群」(Carnism,字典裡還沒有),意指集體性的掩飾個人的嗜肉癖(meat addiction),且予以合理化。喬伊的著作《為甚麼我們喜愛狗兒,愛吃豬兒及穿皮革衣物?》(Why We Love Dogs, Eat Pigs and Wear Cows-An Introduction to Carnism》闡述了在社會與個人飲食方面,是如何產生道德上不一致的嗜肉心理症候群。【譯註】 讀者可以參照與喬伊博士立場相近的另一著作《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作者:Hal Herzog / 遠足文化出版)。


喬伊博士在書中提供了有力且令人信服的論証:「我們為何吃豬而非吃狗?」豬兒和狗有著相似的性格,是一樣的聰明,友善,敏感。牠們都是已被馴化的動物,和人類建立了長久而親密的關係。豬兒和狗兒,同樣對牠們的飼主充滿深情、忠心耿耿,會看家、防範入侵者,牠們都會搖搖尾巴表達喜悅之情。那麼,為什麼我們把狗兒看成是家中的一分子,每天帶牠們散步,而不是豬兒呢?多數狗狗接受年度健檢及疾病治療,反之,豬兒受到的待遇卻是天差地別,一生下來便任人處置,一如貨品,牠們不被視為有意識、感知能力的生命!監禁在集約工廠裡的豬兒被強制斷尾、拔除牙齒,以阻止牠們因嚴重的沮喪而自殘;牠們活在苦難的深淵,多麼希望有一雙慈善的手,為牠們打開牢籠。而大多數人卻視若無睹,彷彿牠們並不存在,拒絕關注這些生命 (請上YouTube觀看短片:《Imagine A World Without Factory Farms》)整體而言,喬伊博士分析暗藏玄機的否認體系,牽涉到三個抹煞良知的因素:那就是貪婪的跨國動物養殖企業,資本主義剝削性的經濟架構,以及主流文化鼓勵廣大民眾成為肉食者的教化。


「嗜肉心理症候群」披著誤導的信仰體系的外衣,允許動物被養殖的犧牲方式。喬伊博士觀察到:「對於動物、我們自有一套假設。更確切來說,我們將其視之為一種天然的贈與,應該為人類犧牲,因為,構成這因循苟且的信仰體系的因素是無形的。人們在觀念上已被操縱,願意加入龐大的共犯結構。之所以『幽微』是因為大部分的人,若被強迫目睹動物慘遭殺害的實況,都將會在心理上承受不了。」


總之,嗜肉心理症候群的探討,是在剖析隱藏的意識形態。在這無形的否認體系中,肉商挾持強大的遊說力,足以確保國會議員通過利己的政策,佐以混淆視聽的宣傳活動,來阻礙消費者的道德判斷能力。喬伊博士質問:「目前正有上億個動物經飼養、運輸、再被屠宰,而你看過多少?」 答案是我們連一個都未曾見過,直到富有同情心的積極分子暗中進行調查,才披露這些殘破的生命影像。這正是為何杜克大學法學教授帕爾地(Jedediah Purdy)在祕密從事屠宰場的調查後,建議通過「屠宰場公開法」( open slaughterhouse law),實施「透明性政策」(a transparency policy),規定集約工廠及屠宰場內安裝網路攝影機,以便詔告民眾,這樣,人們極可能會因為目擊實況,而對血腥的肉品感到嘔心。                                     


嗜肉心理症候群包括了將肉類蛋白質 (the protein myth)合理化之繆誤。喬伊博士歸納出一般民眾深信的三個堅持肉食的理由 (3個N),那就是:「吃肉是正常的(normal),自然的(natural),而且必要的(necessary)。」事實上,全世界有上百萬的純素主義者,過著更健康且富有同情心的生活。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 (Sartre)所謂的「不良的信念」(bad faith),是意指個人不願自負責任,而不經質疑的接受他人的信念,此乃違反個人道德完整性的自欺形式。這種人云亦云的不良信念,正可以運用到支撐「3個N」的辯駁。是因為這種心態,才使得個人對動物遭受的迫害漠不關心,無形中,成為迫害動物體系中的一環。那麼一個人要如何跨出嗜肉體系來擺脫不良的信念呢?喬伊博士認為,當人們清楚意識到動物所受的迫害,並誠實的來思考個人飲食偏好的道德準則,如此,心理上的隔閡自然而然會消失;取而代之,是覺醒者會經歷一種思考上的典範轉移 (paradigm shift),對受難的生命能夠從冷漠變成同情,這正是許多素食者的心路歷程 。


4. 托爾斯泰 - 品德修養首要步驟

我們不能完全確定人類是否天賦具有道德理性,卻有事實証實人類的破壞潛能是巨大無比。可見培養高尚的人格是建立文明的基礎任務。尊重生命,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為人在世的重要課題。偉大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素食主義擁護者。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嗜肉心理症候群及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_第6张图片

人道主義者: 托爾斯泰


一百多年前,托爾斯泰為維廉斯 (Howard Williams)的著作《飲食倫理》(The Ethics of Diet) 的俄文譯本寫序《品德修養首要步驟》(The First Step, 1892)。托氏這篇短文的主題是人應如何對待生命的道德評論。他的論點是:若人類宣稱自己擁有道德能力,他們必然會採取非暴力飲食(a non-violent diet)。托爾斯泰倡導的素食主義可追溯到早期婆羅門、佛教與古希臘哲人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所推崇的實踐精神。畢氏提出如是警告:「一旦人們屠殺動物,他們也將互相殘殺。確實,散播謀殺和痛苦種子的人,不可能收穫到喜悅與愛。」托爾斯泰的《品德修養首要步驟》(簡稱首要步驟)用意是在作為引導身心健康的生活指南。那即是個人應盡力生活在真理及仁慈之中,並過著不用奢侈品的純樸日子。他表明:「因為奢侈品是來自被壓榨的勞工。」歷史上,許多偉大的精神導師已體證了如何修身養性的方法,托爾斯泰解釋:「柏拉圖認為「美德」(virtue) 必須建立在自我克制上,逐步漸進至勇氣與智慧,如此才能成為一個正義的人 。」托氏認為:「一個沒自制能力的人,必會迷失在無窮的慾海中,而無法過理想的人生。相對於自我放縱,自制是個人發展品德的基本功課,比談論藝術、詩歌、哲學、科學或商業更加重要。」因此,實踐善良、正直的人生,個人先要能夠超越世俗的慾望。


《首要步驟》是開啟慈悲人生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建立個人飲食習慣的紀律,因為人的主要活動與飲食有關。托爾斯泰針對這點提出忠告:「在培養自制的過程中,務必尊循明確的順序,第一步就是禁肉食。一個人若認真地追求良善的人生,首要任務便是完全避開含有動物成分的食物。因為,先不說這類食物會引發生理上的強烈刺激,它在使用上根本就是不道德:涉及謀殺生命等違反道德的行為,是因為被貪婪及對美食的慾望所喚起。」當人們不親身經歷實際的殺戮,不見動物被割開的喉嚨、不聞動物的痛苦尖叫,如此才能享受肉品。托爾斯泰相信,倘若人們必須親自屠宰動物,看著瀕死的生命在掙扎中,那麼素食者必將成為全世界的主流族群。


托爾斯泰本身參與過1853年的克里米亞半島戰爭,親身目睹了戰場上的血腥殺戮。他的戰爭經歷,曰後反映在他最偉大的小說《戰爭與和平》。同樣的,當托爾斯泰讀完《飲食倫理》之後,決定寫作《首要步驟》。之前,他親身涉足參觀數間屠宰場,為了體會書中針對素食主義所提出的道德問題。他要親自理解,雞、小牛、母牛、羊和豬是如何被宰殺。在文中,托爾斯泰運用大篇幅,逼真地報導自己造訪屠宰場的恐怖經驗,描述那些性情和平且信任人類的動物,是如何被載往屠宰房。當牠們嗅到血腥氣味時,全身立刻僵住,因為牠們明白將發生的事。托氏目睹一個尖叫的豬被利刀穿刺,牠的軀體浸在血泊中;片刻之後,激烈的抽搐慢慢停止。一具曾經溫熱並有活力的身體,此刻冰冷而陷入死寂。連為了謀生的屠夫都厭惡自己的工作,他哀嘆著:「人真的不需要對這種事負責嗎?」這就是為甚麼托爾斯泰認為,對感知生命具有同情心是最崇高的美德。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人們良知蒙閉,容許如此暴行?托爾斯泰深思再三。造訪屠宰場後,他疾呼:「這太可怕了!問題是不僅僅造成了動物的痛苦與死亡,而人類嚴重抑制了對生靈的同情與憐憫而變得殘酷。」


托爾斯泰與喬伊博士,兩者都深入分析「蛋白質迷思」(the protein myth)不正確的意識形態,因它是引發分歧心理的因素,使人寧願掩飾動物受苦的事實。雖然大多數人以為肉類飲食對健康有其必要性,而他們仍無法忍受目睹動物被殘殺的景象。對於這種心理上的隔閡,托爾斯泰堅稱:「我們不能假裝自己不知道這些事。我們不是鴕鳥,不能認為只要拒絕去看我們不願面對的事,它就會不復存在。諷刺的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竟是我們想吃的。」一如喬伊博士,托氏也認為,若要糾正這種否認心理,個人乃須正視動物如何受折磨、宰殺及肢解的實情。他的論點相當明確:「實際上,吃肉是被貪婪與對美食的慾望所喚起,但涉及違反(針對殺戮)道德的行為。」


對於販售屠宰動物的業者,托爾斯泰感到惋惜,錢財及貪念竟能收買一個人的道德品格:「這些人顯然專注於財富與算計,絲毫未曾想過殺戮動物的罪惡。」 直到今日,托爾斯泰的話仍可適用於那些營運集約工廠的大資本家,他們還很確定,這些動物商品完全在合法的保護下呢!托爾斯泰在俄國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文人,他特別鼓勵俄國人民參與當時正在德國、英國和美國新起的素食風潮。仁道,人之道也;托爾斯泰將慈悲的素食主義作為人文道德發展的基礎,因為可以幫助人類在精神上進化為高尚的物種。


5. 一個具有高智及人格性的生命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嗜肉心理症候群及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_第7张图片

豬兒與人類有親緣關係


人與豬,這兩個物種有許多相像的特質,譬如能享受快樂的經驗,害怕痛苦,具有解決難題、預先策劃、組織社群的能力,也都喜愛安逸與家庭生活;雙親皆以無微不至的關懷教育他們的孩子。此外,豬兒情感纖細,善與其他個體建立親密關係。根據最近一份來自美國、荷蘭、蘇格蘭針對豬的科學研究,證實了一種被馴養的豬(swine)與人類有遺傳學上的關聯,兩個物種之間有諸多相似處及親緣關係。很諷刺地,人們會費心照顧他們的車子、電腦和其它儀器,卻拒絕提供集約工廠內的動物最基本的保護。毋庸置疑,人類在物質方面頗有進展,然而,道德智能程度又是如何呢?


野豬大約於一百萬年前出現,馴養的豬棲身在人的環境里已超過一萬年。如同大象,豬的族群由母系大家長領導,她負責整個家屬(由幼兒及雌性親屬構成)的安全。豬兒是世界上排行第四聰明的動物,依據WIKI.answer.com所載,牠們複雜的心智程度能和大象、海豚和靈長類相提並論。(請上YouTube觀看:《Matilda the smart pig!》)。豬兒以解決難題和從事探勘活動為樂(例如牠們會用鼻部操控電玩),因此,一旦缺乏心智上的刺激,牠們便容易感到無聊(這點多像我們啊!)。由於具備高度智力,豬兒具有推斷的能力。牠們有自己的語音來社交與表達感情、想法與意向。每一位豬擁有獨一無二的性格;這些特質暗示著豬兒在情緒及智力上都與人相似。牠們在意乾淨的環境,會遠離住處如廁。小豬出生不久之後便能認出自己的名字,成豬也有良好的記性和遠距方向感,這些特性與一般家庭寵物完全相同。因此,麥克‧保倫對豬兒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再三提出抗議:「我們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有著精神分裂的表現,愛護與殘酷同時存在。過節時,美國會有一半的狗孩子收到聖誕禮物,然而,很少有人會停下來想想豬兒(無疑跟狗一樣聰明且忠心的動物)淒慘的一生,牠們將成為聖誕大餐上的火腿。」不是嗎?我們分享飛鳥越空的自由,鯨豚跳浪的快樂,卻無法正視盤中豬肉背後的真相。


6. 朝向開放性的道德視野

人類並無天賦特權將自己的地位高置於其他動物之上。如果我們擁有自由權,卻拒絕承認其他生命也是天生自由,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儘管我們宣稱已發展出高度科技文明,動物工廠的營運,卻反映了現代人的慾令智昏,剝削的手段令人髮指,而範圍之廣是遠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唯一能阻止對動物的大規模殺戮的途徑,是必須由消費者為正義挺身而出,堅持不懈的制度改革。馬克‧貝考夫(Marc Bekoff)是位傑出的動物行為學家,他為動物發出令人深思的呼籲:「動物不但可以考驗我們的品性和同理心 (empathy),也能看出我們正派與否、行為是否高尚…因為在我們面前,牠們全都處於不平等、手無寸鐵的狀態。」


難道慈悲的對象須要有先決條件(prerequisite)嗎?這個問題本身已經顯示了人性的不足。當前動物智能學的迅速進展,証明牠們也有情意和心智 (heart and mind),也是具有人格性(personhood)的個體。人們喜愛享受冬天的陽光,朋友家里的小豬寵兒,冬天時,自己會將小毯子放在有陽光的地方,享受溫暖。動物倫理,足以挑戰落後、自閉的傳統道德觀。開放性的道德視野是沒有物種界域的,憐憫之心毋須設定人與非人的雙重標準。我們應該將每個生命當成主體來對待,關懷牠們的福祉,而非根據自己的利益來給牠們貼上價格標籤。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曾經作過如此承諾:「總有一天,人們將目睹謀殺動物的行為,就等於是犯下了現在所見的殺人罪。」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嗜肉心理症候群及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_第8张图片

仁慈的心胸


「幸福」(eudaimonia)在西腊文中意指善的心靈 (good spirit),這正是哲人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的中心思想,尤其是關於實踐性的智慧 (practical wisdom)。他認為善德是所有品格中的最高境界,與高尚的人格是不可分的。 幸福,不只是個人的福祉,而是來自仁慈的心胸,生活在親切、祥和的關係中。身為地球家族的成員,當今個人的飲食行為,具有嚴肅的環保及動保的意義。品德修養有助於人性的提昇,首先要以真誠、 寬大、接納的心胸,來與其他天賦具有生存權的生命,重建共存共榮的關係。關懷生命,會給冷漠的心帶來溫暖,給黯淡的人生帶來光明,這便是幸福的真意。


April 2015

References:

1. Mathew Scully, Dominion, 2003

2. Melanie Joy, Why We Love Dogs, Eat Pigs and Wear Cows: An Introduction to Carnism, 2010

3. Leo Tolstoy, The First Step, translated by Aylmer Maude, 1909

4. Tracy Worcester, Resistance to Factory Pig Farming Gather Steam, Huffington Post, March 8, 2011

5. Robert Kennedy Jr. Smithfield Foods: the truth behind its pigs and factories, Ecology, Dec. 1, 2003

6. Jedediah Purdy, Open the Slaughter Houses.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8, 2013

7. Nicholas Kristof, Can We See Our Hypocrisy to Animals, The New York Times, July 27, 2013

8. Meet the Animals: Pigs from the Farm Sanctuary.

9. Sentience in Farm Animals: Pigs, Mercy for Animals.


On You-Tube:

1. Pig Business.

2. Undercover at Smithfield Foods, HSUS. Won 2012 Webby Award winner.   

3. Why we love dogs, eat pigs, and wear cows, Melanie Joy.

5. Imagine a world without factory farms.

6. Top five most intelligent animals.

7. The emotional world of farm animals.

8. Please don't eat pork: pigs are smarter than your cat or your dog.

你可能感兴趣的:(彼有何辜,受此荼毒?-嗜肉心理症候群及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