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记得之前看《流量池》一书的时候,其中提到创业者前期面对营销有一个困惑,那就是该做品牌,还是直接买流量做效果,非常难以抉择。
做品牌,主要是传统广告投放为主,广告看得见、摸得着,但是担心没有效果。
买流量,则可能是饮鸩止渴,流量越来越贵,而没有品牌,自然没有品牌溢价,只能不断的促销、降价。
而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则有一个适中的说法,“流量占据通路,品牌占据人心,补贴和品牌可以两手抓,补贴和流量相当于促销,而品牌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在现实生活中,据我接触到的,尤其是中小企业,则基本完全放弃了品牌,而把所有的投放都聚焦于流量上,按照CPC、CPA、CPS各种不同的计费方式。
(2)
今天上午我跟一家职业教育公司聊战略合作与投资事宜,将上述困惑类比在教育这件事上,教育应该保证内容还是结果,真的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当然,最好的方式,内容、结果两手抓,可是资源往往是有限的。
对于去接受教育的人而言,有一个大多数的共识,那就是看重实质结果,比如问到很多人读大学的目的,很自然的答案就是为了找工作;而针对大学生的,一些热门培训,如四六级、公务员、考研、留学等,都是为了后续一个赤裸裸的分数结果。
这也就逼着教育培训公司,需要更加注重结果,不然就无法招募到更好的学生,于是给予学生的教育成本中,越来越大的比例,以结果而目的。
我之前谈过,在职前教育中,不少机构对大学生提供保offer的服务,收取比较高额的价格,但这些费用并不是花在了教学之上,而在打点企业关系中花费的更多,最后的培训不过是草草走个过场。
相反的注重培训内容的公司,由于并不能100%的保障学生的就业(毕竟企业招人有多重的考虑因素,也是双方互相选择的过程),逐步的被前者所驱逐。
这也让我常常反思,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3)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在耶鲁大学毕业时,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将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他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
真正的教育,是拥有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
真正的教育是,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真教育的标准。
在当下,很多人质疑国内大学教育脱节、跟不上时代的时候,我真的挺想让大家看看理查德·莱文的论点,大学教育本就是传授技能的,那就自然谈不上脱离时代。
关于教育是否该保证结果,我认为是应该,但保证的不是分数、不是一个岗位,而是让我们自身变得更好。
(8月2日 晚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