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家到我上大学的那个南方小城要转好多次的车,老家河南,处于河南与安徽交界的地方,交通闭塞,没有火车,而上学的地方在安徽芜湖。因为我们那个小县城没有火车经过,所以要坐火车的话需要到邻省的亳州去,通常的坐法就是我需要先从家里面花5块钱坐半个小时的汽车去县里,然后转市际班车去邻省的亳州市,但是亳州市区不让市际班车进城,所以我只能选择在市西郊下车,最后坐1路公交车穿过整个市区到火车站,最终再坐7个小时的火车后才能到达芜湖。
之所以选择了这个城市,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实在是无奈之举,高三成绩不理想,想着复读一年提高点成绩,可以选择个好点的学校,可是事情总是出人意料,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我所谓的努力奋斗下一年后,我高四的高考成绩竟然比高三那年还要差,彻底无语。当时的心情简直难受到无以复加,现在想起来心里面还是会多多少少有点不舒服。在直到分数后,当时一志愿二志愿包括三志愿我填报的都是本省的学校,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要去外省上学。但是很不幸的是,我一直都等到花都谢了也没有一个学校给我发录取通知书。当时那种等待的心情实在是焦急无比,日子过的度日如年。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可依然没有任何的消息。直到通知录取的时间都结束了,我还是没有接到任何一个学校的通知。当时难过极了,不直到自己以后该做什么,未来该怎么办?就在此时,省教育厅发布了一个通知,说有些学校没有在本省录取到足够的名额,需要重新补录,但是时间只有一天,那个时候我还在福建莆田的一家电子厂里打暑假工,补录的那天我请了一天的假,从早上八点就守在电脑旁,补录是十点开始,就这样在网吧里完成了补录,当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觉得能有个学校要我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想过要到哪个学校或者是学习什么样的专业。在学校的补录明细表里稀里糊涂就选择了后来的学校。
九月份,是学校报到的日子,那年对于我来说有很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以上学的名义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因为对我不放心,父亲决定陪我一起去学校报到。记得当时去学校报到所带的那个行李箱还是从姑姑家拿来的,因为要带被子,我们家没有行李箱,不舍得买也不想花那个钱,正好当时姑姑家里有一个以前打工是用的箱子,于是就跑到姑姑家,拿了回来用上了。九月十一号晚上坐的火车,买的是硬座,也不直到需要坐多少时间。晚上十一点的车的过路车,因为是过路车,时间也没个准点,结果就是整整晚点了两个小时,直到凌晨一点钟才坐上了火车,但是当时我却一点也不困,带着第一次看到火车时的惊喜跑进了火车,买的是硬座,刚开始还好,毕竟对火车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但是后来就慢慢地困了、累了。最后实在是困得受不了了就趴在那里睡觉,直到早上七点多种才到达芜湖火车站,坐了公交车赶去学校(后来才知道学校有免费的大巴去接,只是当时我没有发现,)一路上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惊奇,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好多的高楼大厦是我所没有见过的,这边的城市是那么的干净,街上行驶车辆是那么的多,无数新鲜的事物走进了我的目光里,就这样坐了大约一个小时才到达我的学校,学校所处位置为城南大学园区的中间,和旁边的高校相比显得又破又小,说实话当时还是比较失望的,觉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父亲在安顿好我之后并没有过多停留,当天晚上就坐车回去了,后来才从母亲那里知道,父亲晚上没有吃饭,在火车上也没有吃,直到回到家才吃了饭,内心很是愧疚…………
进了学校之后,分好宿舍,和那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互相认识了之后就开始了大学生活,紧接着就是军训,每个人穿着迷彩服,在大大的太阳下面站军姿,喊口号,学唱歌……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后就开始了所谓的大学生活。后来通过慢慢熟悉后才发现,班里的同学大都是来自安徽本省,在我们班级里只有三个人是外地的,算上我一共就两个河南的还有一个是江西的。19岁之前从来没有出过我们那个县,来到芜湖后有很多的事物是让我惊奇的,首先就是气候,这里属于南方,主食是米饭而不是我们老家的馒头,这里的天气尤其是让我受不了,老家的天气说热就是热,说冷就是冷,可谓是冷热分明。而这里如果是热的话则是湿热,简直是要人命,而冷起来则是阴冷,痛彻心骨。其次就是饮食了,在这里最让我感觉奇葩的是是一种类似包子的食物,包子的外形,里面却是大米馅的,尝试吃了一个后感觉特别难吃,从此以后一直到毕业我就再也没有吃过了。芜湖是一个江边城市,宽阔的长江从城边流过,落日余晖下,坐在江边看着江上船来船往,吹一吹风是我大学时代最为惬意的事情,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听到货轮的汽笛声,声声入耳,伴我入眠。
学校是新建的校区,在大学城的中间,原来的这个地方全部是民居,拆迁后才变成的大学城,所以里面的学校大多都是新建的,那些拆迁过的地方有些就变成一个个大学校园服务区,里面包含了学生所需要的衣食住行,饭馆、网吧林立,水果摊,小吃摊,各种精品店,绝对是我们业余时间的好去处,园区的道路命名也很有特点,以经纬为第一个字后面则是按顺序排列,经一路、经二路、纬一路、纬二路………………大学城中最繁华的服务区中属纬七路和纬六路的服务区最好,也是我经常去的地方,里面有很多好吃的东西,而我最喜欢吃的梅花糕就在纬七路的服务区里,距离我们学校步行大约十分钟左右就到了。有时候放了学或者不上晚自习的时候就会从南门或者东门出去,走到纬七路的服务区去吃东西,在去的路的两边上有很多摆地摊的,大多都是周围学校的学生,售卖一些袜子,数据线什么的,有时候城管来了也不会驱赶,只是说要注意,下次不要摆了。完全不像现在网上那样!服务区除了寒暑假外,永远都是人声鼎沸,热闹无比的样子。各种时令水果一车一车的排在那里,柚子,橘子、西瓜,苹果…………在那里我也是第一次吃到了铁板豆腐,在老家的时候可没有见过这玩意,简直是我每次必要的美食,豆腐切片,铁板上油,待油热之后,将豆腐摊在上面,煎的外焦里嫩,撒上孜然及各种调料,简直是再好吃不过了。其实仔细想想,喜欢吃的无非就是那几样:梅花糕,铁板豆腐。更多的是打包回去,在回去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吃,不一会就解决了战斗,拍着肚子回到寝室,洗漱睡觉。那时觉得:用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填报自己的肚子真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
大学里和同学们的联系不多,基本上是很少联系吧,因为我报到的比较晚,没有和本班的同学分到一个宿舍,就和其他专业同样没有分到本专业的凑到了一个宿舍里,宿舍六个人来自本系不同的专业,基本上本系部的专业我们宿舍里都有,和我同一个专业的只有一个,虎哥,来自安徽宿州的灵璧,因为我们都是一个专业所以平时上课啊吃饭啊什么的都是在一起,哪个时候还不流行基友,不过以现在的角度看来我们当时就是一对好基友,哈哈哈哈哈……
大一的时候我们还被要求每晚要上自习,系里面给我们指定了一个教室作为我们平时的自习教室但是即便是去上自习也是在那里去聊天,玩手机。没有人在那里看书学习,印象里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大家觉得上自习实在是太无聊了,于是有人就提议看部电影吧,同学们都随声附和着,于是班长打开多媒体,也不知道谁给递的U盘,放的是《49号杀手》,开始的时候也没什么,但是呢,后来慢慢就变了味道,大家都知道对于欧美电影来说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啪啪啪的镜头,这部剧也不例外,正当男女主人公正在那缠绵悱恻的时候,教室里的门开了,辅导员过来了,看到那个画面别提有多尴尬了,可关键是高潮还不是在这,当时事发突然,谁也没有来得及去关闭电影或者是暂停,此时镜头拉近,出现了女主人公全裸正面的镜头,我看到了画面羞红了脸,辅导员也看到了,全班同学都看到了,气氛尴尬至极,辅导员的脸不知道是绿还是红,喝令班长关闭电影并严厉指责了班长和副班长。指出了以后不准在班级看电影的严厉命令。从那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在班级放过电影了。
临近毕业的时候,基本上每个星期大家都会出去吃饭聚餐,宿舍六人每人兑个五十元钱就可以下馆子吃顿好的了,宿舍的那帮人只要听到了晚上要聚餐的消息后基本上早餐和午餐就不会吃了(其实我也不吃,哈哈哈……),全等着晚上那顿,到了饭馆,点上菜之后,基本上能做到一盘菜从左手端进来,不消一分钟就可以端出去,而且还不需要洗盘子—吃的连菜渣都不会留下。
后来就彻底毕业了,大家都各奔东西,几年的大学生活大家似乎都没怎么努力学习,就是按部就班的上课下课,对于未来,大家都没有什么好的规划。得过且过,只能把希望给予未来。毕业后,我回到了老家,辗转了几个城市,最终在现在的这个地方苟且着,老大虎哥结婚生子,幸福美满。老二和信哥在上海打拼,老六回到老家依托家里的关系考上了公务员,过上了让我们羡慕至极的生活(就这点追求)。
我记得离开的那天是7月底,走的那天大雨倾盆,还是和报到时一样,晚上十一点的车,同样的一班火车,只是三年前是来报到,而如今却是毕业别离。宿舍里的几个兄弟打着伞送我到学校南门外,叫了出租车,我心情万分复杂的坐在车里和他们挥手告别,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熟悉的街景,默默地对这个城市说:再见,芜湖!再见,我的大学,看着宿舍的那几个哥们我在想,以后我们还能再聚在一起喝酒吗,芜湖以后我还会回来吗,也许不会了,谁又能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