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和蜜蜂效应:坚持都是值得的吗?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做过一个苍蝇和蜜蜂实验:韦克把六只苍蝇和蜜蜂放在一玻璃瓶中,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蜜蜂不停地在瓶底打转,拼命找到出口,直到它们耗费自身所有的体能和精力——力竭倒毙或饿死。

而苍蝇不断乱撞,在不到两分钟内,最终从瓶的另一端逃逸出。

苍蝇和蜜蜂效应:坚持都是值得的吗?_第1张图片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其实,蜜蜂飞行能力并不比苍蝇差,它们的眼睛也并不比苍蝇进化的低等。无论蜜蜂和苍蝇,它们都是靠着密集排列的小眼构成的“复眼”生存,这样的构造可以帮助它们辨识光源、确认飞行方向。

不同的是,蜜蜂平时的工作是“高效”而有条不紊地两点一线:找到蜜源,回到蜂巢。而苍蝇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像个“没头苍蝇乱撞”。

蜜蜂相比苍蝇,它们其实更智慧。它们懂得追求光源并有着既定的行事目标,它们认为逃脱囚室的出口必然在最光明的地方,它们更偏爱有逻辑的坚持。

而苍蝇,它们欠缺逻辑和思考,他们只是不断尝试不同的方向,一不小心撞出了瓶口,像是运气在帮助它们。它们是头脑简单,甚至有些愚蠢的试错者,然而,这并不妨碍它们获得自由和新生。

韦克总结到:"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韦克还说到:“当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

不难看出,适应环境和随机应变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所以面对多变的环境和外部世界,一成不变的单向思维和一元模式已经远远无法帮助我们正常自如地应对不确定性。固守教条或者执着自己的认知,可能到最后就是困顿乏力而不能自救,在个人的思维模式里越陷越深。

我们听多了坚持和执着,但是前提是在有需要的时候,在合理的范畴和事情上践行。时不时地还需要切换不同的思维模型:

苍蝇的不断试错、冒险、即兴发挥、创新,以及蜜蜂的理性、逻辑、坚持、目标感。

谈到思维的切换,为自身塑造更多元的思维模式,这和查理.芒格提出的多学科思维模型不谋而合。

芒格多次引用这句老话:“对于拿着大锤的人而言,世界就像一枚钉子”,这是不明智的做法。毕竟现实的世界并不是按照学科分门别类,也并非独立而不重合的构建着单一的规则。

正因客观世界的复杂多变,拥有蜜蜂和苍蝇抑或其他思维,在具体情况进行再调节和选择,才是走到最后,找到“出口”的途径。

查尔斯.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也这样总结:“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心理学表明,在一元或简单的思维模式中,人们更容易扭曲现实。因为我们会自主选择什么样的事物和观点是我们乐于接受和承认的;反之,我们拒绝和抵触违背我们意愿的事实。这样的思维下,经我们筛选后的观点和认知,最终都是符合我们的思维模型。也就缺失了真正认识世界和了解现实的可能性,人,也就越活越“狭窄”。

所以韦克这个苍蝇和蜜蜂的实验想告诉我们的不单是学着变通的重要性,更给了我们对于如何构建变化和多样的思维模式以启发。

或许在开放、多元化的模式下,坚持与否,是很重要是思考。

但选择是坚持的方向和前提,而创造力和多元化思维对于学会选择、解决问题和应付变化同样必不可少。

苍蝇和蜜蜂效应:坚持都是值得的吗?_第2张图片

舍得花时间,做一份值得被分享的资源。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微信之父,张小龙

你可能感兴趣的:(苍蝇和蜜蜂效应:坚持都是值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