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17_气机失调的病证

昨日描述的气虚,是人体功能下降或者能量下降而引起的病证。还有一些情况,并非人体的能量和功能不足,而是能量或功能分配得不合理,或者相互之间配合得不默契,这就是气机失调。

气机就是气的运行机制的意思。气机存在于全身上下,五脏六腑都有各自的气机,它们之间如果没有协调好的话,人体就会出现问题。但怎样算是协调得好,怎样又是气机失调呢?

在没有高科技作技术支撑的情况下,古人运用自己的智慧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中找到了评判气机协调与失调的标准——气的方向。中医认为,只要有生命存在,就会有气的存在,有气的存在,就会有气的运行方向。

在人体中,气的运行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在理论上可以将它们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行形式。人体的脏腑及所有组织器官都是气的升降出入的场所。有办法找到气的运行方向的话,就可以观察和比较人在正常情况下和非正常情况下气的运行方向的改变。在正常情况下,在脾胃的功能中,脾主升精,以升为健,胃主降浊,以降为和。如果呕吐的话,胃气本应降浊,却反向向上,中医就会认为这是胃的气机失调的表现(气逆)。

就人体全身而言,气的升和降、出和入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虽然从局部来看,并不是每一种生理活动都必须具备升降出入,而可各有所侧重,例如脾主升,胃主降,但就整个机体而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必须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气的升降出入平衡一旦发生异常,便会呈现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气机失调有多种形式,其中常见的有气滞、气逆和气陷。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阻碍,气的流通不畅,出现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叫做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这时出现的病理状态称作气逆,气虚无力升举,应升反降的病理状态便是气陷。

气滞

怎样知道是气滞呢?中医主要是根据闷胀和疼痛这两个症状来判断的。

气滞最常发生在肝和脾胃。临床上常见的气滞为肝气郁滞证和脾胃气滞证。

气逆

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症候叫做气逆,生理上应该上升的气机无力上升反而下降时,不叫气逆,而是叫做下陷。临床上有很多证候是由气机上力引起的,肺气上逆的咳嗽气喘,胃气上逆的恶心呕吐,肝气上逆的头痛眩晕。

这些证候一般不是独立的病症,而是脏腑病证时表现于外的症状。例如恶心呕吐可以是胃气虚弱的症状,也可以是饮食不当、食滞胃脘的表现。脾胃虚弱和食滞胃脘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病证,而胃气上逆只不过是这两个病证的症状。中医治病强调的是辨证论治,而不是辨症论治所以,中医遇到恶心呕吐的病人不能简单地诊断为胃气上逆,并给予降逆和胃的药物止呕止比而是要辨明病证,随证施治,而不是简单地对症下药。例如在治疗恶心呕吐时,如果病人的症状是脾胃虚弱证的表现,就应该用健脾和胃法,如果是食滞胃脘证的证候,就应该消食导滞,只有在恶心呕吐严重时才加用一些降逆止呕的药物或先用降逆止呕药治疗。同理,肺气上逆也是多种肺病的症忧中医治病讲究治本,而不能一味治标。咳喘的机理是肺气上逆,但治疗时不能单纯降逆止咳平喘。无论是肺热咳喘还是肺虚咳喘,单用止咳平喘妻只能减轻咳喘症状而不能把原来的病证治好。

气陷

气陷是气虚无力升举反而下陷的病证。这种气机失调实际上是气虚一种类型,一般是由脾气虚引致的。脾气主升,中医认为人在站立时内脏能够维持一定的位置就是依靠脾气的维持,如果脾气不升反降,内脏就不能稳固的维持在原来的位置而下垂,因此气陷证除了头晕眼花,少气倦怠等气虚症候外,以内脏位置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为特征。由于气陷证是有脾气虚弱引起,所以常被称为脾虚气陷证。又因为脾脏位于中焦(体腔的中部),脾气常被称为中气,所以中医更常称其为中气下陷证。

看起来,中医对于气的"升”、“举"的概念有些牵强,很难让现代人理解,但就是运用了这样的理论,中医可以依靠药物解决内脏下垂、子宫下垂、直肠脱垂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在西医看来,几乎必须手术治疗,用药物治疗很难奏效。在中医的眼中,这些问题属于气陷证,可以用补气和升提的药物予以治疗,而且有一定疗效。吃药代替手术会给许多不能做手术或者不愿做手术的患者带来好处,尤其是老年患者。

Day 117_气机失调的病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 117_气机失调的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