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时给大一的演讲稿

  本文是大二时给大一新生做演讲的稿件,比较口语化。结合自身经历,我这边提了一些观点,权当总结,也与阅者交流。

那时候:

  大一,特别是第一学期,对编程一窍不通,填志愿也是仅凭着自以为计算机很牛逼就选了。第一学期,给自己的目标是:扎实基础,学好课程。谭浩强那本常被诟病的C语言,我精读了三四遍。自己写需求写代码,像万年历,学生管理系统等。

  书本后的练习,基本上是在A4纸上练习的,输入电脑运行不过是最后的校验,白板练习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代码。自己写的程序,先检查无误,在纸上跑一遍能跑通,而不是抱着试一试能不能运行的态度来测试程序。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后面学数据结构也好,一些复杂的算法,依靠IDE调试,大多数时候并不如自己在纸上跑一遍,用自己的脑子去编译一下。这里其实是强迫人脑深入思考,用则进

  很多朋友经常在小细节上犯错,究其原因,不过是基础不扎实,代码量不够。对于新人,不需要好高骛远,夯实基础最重要

  大一下学期,看了一下C++ primer 。 算法比较菜,所以对每一次作业都严阵以待,白板练习。后面觉得大作业写黑白框太丑,单单用C++太大众,就学了一个gtk,再后来觉得gtk老掉牙,ubuntu大力支持QT,就学了一下QT。学Qt的过程,最大的收获是强迫自己去看英文文档,学会自学。学的知识是可以复制的,但是学习能力却是不能复制的。不要老是想着要多学几门语言,基础扎实,学习能力上来了,学什么都是很随意的。这里其实是认知深度够了,泛化能力也会提升

  制定计划,并逐步去完成它。大二,我开始学世界上最好的语言----PHP。和老师做项目期间自学了python爬虫,收益匪浅。考了个软件设计师,参加了若干比赛。再补充了一下下前端知识。逐步开始在后端上发力。而这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后面回头看都是完成甚至超额完成的。

好习惯。

  养成一个好习惯将改变一生。说到习惯,早起早睡算是一个好习惯,早上六点半,晚上11.30。这个习惯是从大一开始形成的。跟很多朋友聊过这个习惯,大家都说宿舍太吵,宿舍环境也不好,可是当你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要试着改变自己。大学就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读书,书中自有千钟粟。技术,文学,旅游,生活,情感,小说,我是无一不涉,其中最爱古文和文学类书籍,一直觉得自己更应该是个文艺青年的。未读大学前,作为一个农村孩子,除了教科书很少接触到其他书籍的,也自觉读书少带来的浅薄,所以一直在补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嘛。

  旅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读书更要行路。广州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从开始定计划到现在,我走了二十来个地方。喜欢去古寺、道馆,书店、公园。像白云山,上面的能仁寺,白云仙馆,下面的麓湖。广府文化代表陈家祠、北京路的城隍庙,南越王墓,大佛寺,都是广州的招牌。不太看好只把课余时间拿来打游戏或者学习的。视野决定高度,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嘛;

做有趣的事。

  做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学gtk,qt,php,python都是如此。包括最近很火的tensorflow,是暑假在家突然想到要了解一下深度学习,就看视频,买西瓜书,听吴恩达的deeplearning课程。安利一下,吴恩达的课程在网易云课堂上能找到。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每一门编程语言都是有趣的,语言不分好坏,只是在具体的需求面前,哪种更加合适而已。像java做web开发很不错,但是要快速搭建还是用php,写tensorflow,简洁的写法当然是用python,高性能的东西,c、c++更加合适。多了解一些语言,会拓宽视野,而视野决定高度。只要基础扎实,入门一门语言就是几天的事。像我学python花了四天,敲完一堆demo。

  有兴趣是好事,但是也要有个主方向,像决定以后做后端,那现在就该把精力向它倾斜。其实就业的选择真的很多,条条大路能赚钱。当然,现在很热的几个方向我们都应该多多关注,像机器学习,AR。其实机器学习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他不过是一个让机器求参的模型。

  不要忘记修炼内功。 算法算是高级武林学术,每年大一玩acm的都很多,然后大二基本跑光了,包括我。算法如内功,在不和具体应用结合的时候看起来不过是天文数字和神奇公式,一旦结合,就产生巨大的效应了。现在也越来越倾向于招算法工程师了,算法能力比较难培养,而培养一个应用开发是可以很快的。其实算法能力会无形的影响你的整个项目,所以基本的算法能力是一定要掌握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二时给大一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