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要内容来源自上世纪70年代风靡世界的《劳动与垄断资本》一书,该书作者是美国工人出身的经济学家哈里·布雷弗曼。该书出版后,很快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讨论。
所谓的科学管理,就是把一些“科学”方法应用于企业中来控制劳动。
但是,它所研究的却不是一般的劳动,而是如何使劳动适应资本的需要。它反映得是企业方对生产关系的看法。与其说它是科学,不如说它是在职工—企业的二元关系中,企业如何驾驭工人劳动的一种观点。
科学管理的观点是从企业如何赚取更多利润的角度出发的。这一点很显而易见,否则企业也没必要采取科学管理。它强调,管理人员用实验方法研究工作,然后把工作拆分为数个最简单的成分,组织职工系统性地完成每一成分。
不过,这也意味着科学管理的出发点不是对劳动的人道主义关怀。
科学管理的最早提出者,也是实践者,叫做泰勒。
泰勒提出“一个合理的日工作量”的概念:即一个工人在不损害健康的情况下,按照在整个劳动寿命中能维持的速度,能够做出的全部工作。但实际上,这个工作量只有少数的工人能够做得到。
他认为,阻碍这个工作量达成的原因是“磨洋工”,他把“磨洋工”分成两类,一类是人类懒散的天性,叫做天然的磨洋工;另一类是由于工人和其他人之间会产生种种联系,从而在工作中脑子里会有许多的想法和推理,这些想法和推理,需要时间来考虑,泰勒把这叫做故意的磨洋工。
他认为,企业受到的损害主要来自故意的磨洋工。
泰勒发现,工人实际掌握着劳动的过程,这样,工人就会反对发挥劳动中的潜力,只有把劳动过程的控制权,交给经理部门手里,工人才会最大程度地努力工作。
然而要实现这件事情的话,一个很麻烦的情况是,经理不知道工人一天的”正常工作量“是多少。
为了找到这个工作量,泰勒做了个实验。他在生铁搬运工中找到一位精力充沛且爱钱如命的工人,他让这个工人干活的时候就干活,休息的时候就休息,令行禁止,通过命令工人一天的所作所为,他发现这个搬运工一天能搬运四十七吨钢铁,而其他工人一天平均搬运十二吨半。
这样就发现,通过控制劳动的每一个过程,工人就会提高很大的产量,这个方法在经理们中得到了很大的推行。
不过,工人们也不是愿意被操控的。于是,经理们就通过提高工资的方法来刺激工人这样做,但在这科学管理的方式被普遍推行后,经理们就不再给出这样的高工资了。工人们最终,没有得到更多的工资,反而在竞争下,付出了更大的劳动强度。
我们看出,这种方法其实不在于提高生产技术,而在于在一定技术水平下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一定时间的生产效率。
这种科学管理方式,有三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使劳动过程和职员的技术分离开来。经理部门掌握劳动的知识,而不再是职员自己掌握自己的劳动的知识。这就使职员们不得不按照经理部门的经验来执行更快的工作方法。
第二条原则:使概念和执行分离。职员不知道劳动的目的和动机,只是劳动概念的执行者,职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职员也失去了对自身劳动的支配。
第三条原则:利用对知识的垄断来控制劳动过程每一步骤及其执行方式。使职员们拥有任务观念,职员的工作就是完成和如何完成由经理部门制定的任务。
这三条原则一直被沿用至今,并且在今天的任何一家企业,都发挥着“铁一般”的规律。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有什么话想说的,请在下方评论。
如果觉得有收获,希望支持多多点赞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