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传播”究竟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么防护?
文 | 宋思宇编辑 | 星煮
2月8日,在上海市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气溶胶传播”一词被列为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出现在了大众面前。尽管疾控中心专家对此进行了回应,表示目前尚没有证据显示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一词仍引起了网民的热议。
“一场微风就能让一座城市的人都被感染。”
“戴口罩已经没有用处。”
“气溶胶传播”究竟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么防护?不要慌,不要怕,和小南一起往下看。
“气溶胶传播”并不是新冠肺炎专属
“气溶胶”其实并不可怕,我们所处的环境的空气中,就散布悬浮着很多气溶胶粒子,我们所熟悉的“雾”和“霾”的形成,也都有气溶胶的参与。
“气溶胶传播”则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的远距离的传播。
通俗的来说,病人在进行呼吸、咳嗽、打喷嚏、唱歌等呼吸活动时,都将产生粒径不同的空气飞沫,这些飞沫自病人的口、鼻而出,携带着一定的病原体。
在这其中,粒径较大的飞沫,受到重力的作用,在数秒内沉降到地面;粒径较小的飞沫则迅速蒸发,形成飞沫核,在空气中继续悬浮。
当环境中的飞沫核具有足够剂量的致病菌,并由易感染者吸入后,即可造成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气溶胶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方式,并不是新冠肺炎专属,“非典”疫情、“H1N1流感”事件、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爆发等,均与病人呼出的生物气溶胶相关。
“气溶胶传播”值得重视,但我们也无需恐慌。
“致病微生物”没有那么容易活
传播距离远、覆盖面积大、漂浮时间长,是许多人对“气溶胶传播”产生恐慌的原因之一。
“致病微生物”真的会以“气溶胶”的形式,千里之外来“投毒”吗?就算它想有这个心,也得认清自己的本事有多大。致病微生物离开其宿主并雾化成生物气溶胶后,飞沫中的介质、温度、相对湿度、氧敏感性、紫外或电磁辐射……等各种环境因素都将对其产生影响,可谓道道是个难关。
哪怕其侥幸生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渐丧失活性。即使病原体仍然活着,一旦丧失活性,丧失繁殖能力,也可能被认定为没有危害性。“气溶胶传播”通常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如进行临床器官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时,或在医院建筑等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公共服务场所内。
同时,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病原体飞沫核的局部空间浓度也逐渐减小,对人体的致病威胁也较大幅度地下降。
在正常生活工作条件下,民众只要做好佩戴口罩等可阻挡飞沫传播的防护措施,便可不必过分担心。
如何进行科学防护
1.口罩仍然必不可少
目前,新冠状病毒的主要的传播途径,仍然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仍然是必要的防护措施。
国家抗疫医疗队党支部书记、中日友好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处副处长郭丽萍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也提到,在现在给公众的各种防控措施里面,其实已经把气溶胶传播涵盖在内,公众不必额外恐慌。
因此,与其担心口罩可不可以防护住,计划着为自己制作“防毒服”,不如踏踏实实戴好口罩,把基础性的防护措施先做好。
2.出入密闭性空间需注意
电梯等人员聚集性较高、密闭性较强、空间较小、通风能力较差的场所,较易造成致病微生物的滞留。在出入此类密闭性空间时,需格外注意,与空间内人员保持距离、不随意触碰空间内设施、以纸巾垫按电梯键,哪怕电梯中只有一个人,也不应抱着侥幸心理,暂时摘下口罩。离开电梯后,应尽快进行个人清洁,清洁前减少对口、鼻、眼的触碰。
目前,部分公司已正式复工,在上班途中应优先选择步行、骑行等出行方式;乘坐公共交通时,则应佩戴口罩、避免触摸、注意防控。
3.“开窗通风”不等于引“毒”如室
许多人本着“空气中有病毒漂浮”的态度,闭门闭窗,将自己置于较为封闭的环境之中,然而,这种做法反而容易将病毒和细菌,滞留在自己所处的环境内,造成感染。病原体飞沫核的感染概率与其在所处环境内的浓度,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适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以大大稀释空气中的病原体飞沫核比例,减少感染,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办公室的“开窗通风”也不可忽视。办公室人员聚集性较强、流动性较大,需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对于中央空调等连通性换气设施,则应谨慎使用。当然,如果你处于疫情聚集地附近,或家中有人正在隔离,则应谨慎通风,避免不同房间因空气流通交叉感染。
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对他人的健康负责。冲洗马桶时,盖上马桶盖再进行冲水,以防止气溶胶传播的发生,同时,也应注意定期对马桶及马桶盖进行消毒清洁,保持卫生间的卫生环境。
外出后,对外套、鞋子等衣物及时清洗,手机、钥匙等个人用品的消毒也不可忽视。返岗复工期间,更是要与他人一起,努力创造安心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
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以纸巾捂住口鼻,减少飞沫的传播;自觉与他人保持距离,不面对面讲话、面对面就餐,减少聚集时间;及时对办公用品进行清洁,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
5.增强自身免疫力
病原体的感染率与易感人员的感染性存在关联,武汉医学专家以“在这个时间不要减肥”的方式,提醒着大家,应注意保证自己的免疫力和健康。许多人“宅”在家中已经有一段时间,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等,都较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在家中“抗疫”的同时,应适当增加维生素及水的摄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保持身体健康。面对疫情,我们既不能轻敌,也不能太过焦虑,看见有关疫情的消息,应以积极的心态、理性的思维去面对。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复工,许多人在搓手期待外面的世界的同时,不免又有一些“瑟瑟发抖”。
在踏出家门的那一刻,不要忙着享受接触外面世界的喜悦,更应提高警惕,认真做好个人防护。上班时,坚持主动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距离,做好个人清洁工作;下班后,不聚餐、不在外面长时间逗留,及时返回家中。
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认真完成手中的工作,哪怕“宅”在家里,也要让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以更好的自己,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
参考资料:
[1]钱华, 章重洋, 郑晓红. 呼吸道传染病气溶胶传染致病机理及预测方法[J]. 科学通报, 63(10):931-939.
[2]李丹. 病房人体飞沫污染源及传播特性[D]. 重庆大学, 2015. 及新华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部分信息
来源|南都周刊
END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权请邮件:[email protected]。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后台回复「小南」试试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