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别离》这部Yi朗片子,只花了30多万美金的小制作片子,在网上好评如潮。
导演高群书在微博上感慨:“给中国伪电影人们再来一大耳刮子。他们再以各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的愚蠢、自负、自恋、自私,不如赶紧找块Yi朗豆腐撞死算了。”
要知道,Yi朗对电影的审核之严远超过中国。尽管诸多限制,这部片子还是突出了重围,荣获奥斯卡几项大奖。
怀着好奇之心,我在网上观看了这部片子。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我的感后感,那就是——有信仰的人,道德底线终归要高一些。
1.
剧情介绍:这是阿斯哈·法哈蒂导演的一部电影。导演用冷静、客观又充满关切的镜头风格,展现了当代Yi朗人在亲情和宗教生活方面的纠结。
纳德与西敏是一对夫妻,女儿叫特梅。西敏打算一家三口移居国外,但是纳德反对,原因是纳德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照顾。两人为此对薄公堂,准备离婚,但是法院驳回了西敏的请求。
西敏赌气回了娘家。西敏走后,纳德分身乏术,不得不聘请了一位护工瑞茨来照顾父亲。但是,父亲如厕和尿湿裤子却无法独立更换的问题困扰着瑞茨,依《古兰经》教义,瑞茨不能帮他,但却又不忍坐视不管。瑞茨的女儿因无人照顾,也不得不陪伴在她左右。
纳德一次回家发现,父亲被绑在床上,而瑞茨居然擅自离家,出离愤怒的他推倒了赶回来的瑞茨。没想到怀孕的瑞茨竟然流产,瑞茨丈夫怒不可遏将纳德告上了法庭,他们各执一词,法官也难以判决……。
2.
整个影片基本都是室内剧,场景很单调,但看起来一点都不枯燥,情节非常紧凑。
纳德是一个正直的中产阶级,女儿的老师出错了,他宁愿女儿挨批评,不得分,也不要女儿盲从老师。
他很理性,在和雇工谈工资时,该是多少是多少,有原则,不当烂好人。
他很孝顺,照顾痴呆的父亲毫无怨言。电影中他给父亲擦背的镜头让我印象深刻。
他很善良,由于雇工的丈夫咆哮法院,警察要关他禁闭。纳德,不是幸灾乐祸,反而忍着自己被冤枉的委屈,替对手求情。
雇工流产,是否与纳德的推搡有关,他表示怀疑,还亲自和女儿回家做了实验。但自己的父亲被雇工绑在床上,差点送命,令他十分愤怒。一开始,纳德打算起诉雇工。但在要脱掉父亲的衣服验伤时,他却突然放弃了。因为他知道,一旦起诉雇工,雇工肯定会坐牢。雇工一家已经够惨了,她的丈夫刚出狱,现在还欠一大笔债。
纳德放弃验伤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高贵内心!
换我的话,至少会抓住雇工的把柄,威胁对方,让对方放弃对自己的起诉,大家扯平,不了了之。
3.
但纳德并不完美。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纳德也对法官撒了谎,表示自己并不知道雇工怀孕了(这直接关系到是否涉嫌谋杀,在Yi朗,让人流产等于谋杀)。但他在女儿的询问下,坦诚交代了自己的撒谎。十二岁的女儿为了保护父亲免受狱灾,也被迫对法官撒了谎。
后来,在雇工丈夫的威胁下,为保护女儿,纳德不得不选择了妥协,愿意以赔款的方式来私下了结这桩官司。
但他要求雇工手按《古兰经》发誓:她的流产是因为他的推搡所致。这是全片的高潮之处!
雇工夫妇也是Zhen主的信仰者,在女儿和众多的协调者面前,雇工不敢发誓,她怕自己和女儿遭到报应。至此,雇工的丈夫才得知了真相,原来妻子的流产是头一天被车撞所致,与纳德无关。但他还是要求妻子发誓以获得纳德的巨额赔偿,用以还债,但妻子拒绝了,雇工丈夫愤怒地打了自己一顿后,离开了家。
真相大白,完美解决。靠的却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信仰的力量。
作为zhen主的信仰者,纳德在满腔委屈,困惑后,把最后的裁决交给了zhen主。如果雇工敢当着她的女儿对着《Gu兰经》发誓,他就愿意相信她。
4.
雇工一直诬陷纳德,大概是气愤于纳德说她拿了家里的钱和慌称不知道她怀孕,但在最后关头,信仰的力量战胜了愤怒和贪婪。
她的丈夫之前一直以为是纳德害死了他的孩子,非常愤怒,对纳德动手并威胁纳德的女儿。雇工丈夫这个角色是片中我最不喜欢的人,简单、粗暴、冲动而没有脑子,还去威胁纳德的女儿,为了得到赔偿,要求妻子发伪誓,简直就是个人渣!
但他也是Mu斯林,妻子拒绝后,他没敢再坚持,愤怒地打了自己一顿(不是打妻子)。他再怎么渣,还是有他的底线!
5.
看完片子后,我对妻子开玩笑说,“今后我们公司的Yi朗客户敢撒谎,我就让他们手按《Gu兰经》发誓,恐怕比合同更管用。”
一个国家的法律再完善都会有漏洞,而宗教为之提供了补充和自动纠错功能。
Yi朗是以什Ye派Musi林为主的国家,绝大部分人都是穆si林,相信zhen主,zong教对人的影响在某些时候甚至大过了法律。我们去年在Yi朗旅行时,碰到的绝大部分Yi朗人都非常友好,热情。就在街头问个路,随便聊一下,就要请我们到家里去吃饭。
在街上,还有Yi朗人跑到我们跟前说,“我们不是Kong怖分子”。他们清楚地知道国际社会留给Yi朗的污名,所以对游客加倍地友好。即使是美国人,他们也是欢迎的。看了这部片子,我又萌发了今后再去Yi朗的念头。
本片可以作为Yi朗人的国际名片,展现他们的精神特质。相信看过这部片子的人能对Yi朗少一些误解,多一分热爱!他们是有信仰的人。
而有信仰的人,道德底线终归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