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抖音搜索关注「三表龙门阵」,每晚八点,我在直播间和大家聊天。
今日自媒体「摇铃铛」呼吁有关部门别收老人的捐款,众人纷纷转发称是。
老人来自重庆,87岁,摆摊卖货,30年攒了20万,全捐出去了。
这老人要是李嘉诚也就算了,可新闻报道中,她的居住环境实在逼仄、糟糕。
难怪大家会有共鸣呢,你自己过的并不如意,钱不留着改善生活,反而捐出去了,更「令人发指」的是还有机构接收了。
我是很佩服这个老人的,很多年轻人30年别说攒20万了,恐怕还得欠银行200万。我要是有20万,估计捐个一千,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伟大就是完成非常人之功。全国也没有多少人能做到重庆老太太那样倾囊而出,所以她才足够伟大。
这种伟大当然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一个成年人把自己毕生所得全部捐给社会,最接近获取这份财富的家人都没反对,我们外人不好说三道四的。
社会回报老人的应该是,人们给予最高的赞誉,殿堂级媒体给予报道(确实这么做了),慈善机构把她的善款用到位。
在重庆奶奶人格熠熠生辉的时候,我们必须响起掌声来证明:您的这份善举,我们看到了。
我们不能阻挡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因为「阻挡」本身就是一种规制他人价值的行为。
自媒体脑补了重庆老人平时的生活画面,窝、蜷缩、窒息……怎么惨怎么来。
不太好对别人的生活方式指指点点,要知道有些人就是不太讲究生活环境,就是愿意做新时代里的「苦行者」。
「摇铃铛」还在文中举了很多例子,捡垃圾的、蹬三轮的、扛大包的,搞环卫的,这些生活环境与水平看起来不在水准线上的人,都被媒体报道过把辛苦攒的积蓄捐出去了。
我们有没有想过,不让他们通过「捐款」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绽放人格光芒,反而是更残忍的事呢?
没有话语权的小人物,一辈子都是个 no body,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他想用尽全力擎起一把火炬,既能照亮他人,也告诉这个世界,我轰轰烈烈的来过。
当一个公民,一个老人决定做一件在我们看起来很伟大的事,那么,通往伟大的路上,该设置关卡还是铺满鲜花呢?
有些朋友担心,这样会不会起到一个不好的示范效应,难道是要「号召和引导更多的老人捐出自己毕生积蓄吗?」
朋友,社会从来不是一道简单的单选题。社会有很多机制在制衡一个人的决定。
譬如,家庭、事业、生活、人际关系,都是一个人做出决定前需要考量的成本。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会引发更多的「非理性捐赠」。
事实上,类似白方礼、重庆奶奶这样捐出毕生积蓄的老人在统计学意义上,从来都不是一个大概率的存在。
我们再来看,如果「不要再收老人钱」连实际操作的可能性都没有,那恐怕就是一种无用的情绪宣泄了。
年龄设定在一个什么区间,才可以捐赠?
收到老人捐赠,是否还要做严格的生活状况调查?
老人的居住面积达到什么标准,床上有几个被子,才能捐赠?
捐赠者的职业有没有限定?环卫工、小商贩是否可以?
如果你呼吁「不要再收老人钱」,你应该呼吁的是立法,而不是慈善、民政机构的情感与道德判断。
一个成年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一个成年人的意愿应该得到尊重,围观者泛滥到溢出的同情与想象,何尝不是一种霸权?
当一个老奶奶决定捐出毕生积蓄,我唯有歌颂她,而不是基于想象的怜悯。
你还可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