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精典之作 心心相印 ——课文批注的一点作法

统编语文教材是国家教科书,具有权威性、规范性等特点。每个老师都有责任教好教材。教材既是教师教的内容,也是学生学的内容;既是教师教的方式,也是学生学的方式。用好初中语文教材教学需要的是功夫和技能,功夫就是知识和学问,技能是教学的经验。知识来自自己的学习,学习来自自己的研究,经验来自实践。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就要将每篇课文读得懂,写得会,说得具体。这同样考验我们老师明晰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要准确概括;知道课文怎么写是表达,要准确欣赏;课文为什么写是主旨,要深入理解。

我想教师教学生语文,先用语文把我们自己教好。诗无达诂,为了追求准确理解课内文言文,方便教学之用,训练自己的赏析能力。我尝试对《满井游记》作了一系列的批注,如下:

《满井游记》批注

标题意为:记游满井;记是一种文体,例文甚多,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开首记叙,点出时地节令,春寒料峭;“花朝节”百花生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花朝节的。)冻风时作,(“冻”写寒冷,“时作”显示频繁。)作则飞沙走砾。(夸张,写恶劣程度;描写。)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郁闷无奈心理。)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多次尝试,渴望出行却不能成行;急于探春,暗示厌弃城市、官场。)

(首段不凡,用意二:一、立意上,用城内局促难安与下文城外春意惬意形成对比,从而得出结论“始知田郊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二、结构上,写游却不能游,笔法新奇不拘常格,体现出作者“不拘格套”“发人所不能发”的创作主张。)

廿二日天稍和,(“廿二日”承上“花朝节”,交代出游时间;“和”双关,一言天气和暖与“厉”不同,一言心情解冻回暖;“稍”副词,实写天气程度,虚写心情急切。)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偕数友”点出同感者亦众;“出东直”和“至满井”写行踪,句短情喜,句情匹配,与“局促一室之内”相对。)

(此段没有过渡,直转,与意相配。简短交代了出游日期、春游地点及行走路线,干净利落。)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景情交融:景,柳、堤、土地、远景;情,“若脱笼之鹄”。“微润”春之始;“一望空阔”草木未繁茂,视线无遮无拦;“若脱笼之鹄”为比喻,极写兴奋之情。)

(概写满井春色总印象。)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近景1描写春水美:水态、水色、水温。“始解”与“乍明”,写早春;“鳞浪层层”,正面写水侧面写春风,河冰消融,写水态。“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是比喻,亦是联想,让人想到美女对镜梳妆的情态,具有美感;河水清澈,写水色。“冷光之乍出于匣”,是比喻,“冷光”有寒意,写水温。)

(此段写水。)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近景2描写春山美:山峦如梳女,娇美动人。“山峦为晴雪所洗”积雪由被动地消融变为主动地为山川梳妆打扮,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临大地、山峰转翠变化过程,积雪和山峰娇艳动人,充满春的气息。修辞:拟人、比喻;情感:赞美。景物+特征+情感;)

(此段写山。)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近景3柳麦美:“将舒未舒”和“浅鬣寸许”,摹形状态,“柔”拟人,与前文之“和”极具韵味,突出春天特点。“柳条”承前“高柳夹提”,“浅鬣”比喻,摹生长态势,照应前文“微润”,“寸许”极具分寸感。)。

(此段写植物。)

以上为第一层,写景。

写水、山、田野,抓信冰皮、水波、山峦、晴雪、柳条、麦苗以点带面,春水之美,春山之美,杨柳之美,麦苗之美,北国郊原的早春风光图,满井初春气息,生机勃勃,表达作者急切、兴奋、赞美之情。

顺序:由远及近;结构:总分。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写游者情态:“泉而茗者”清雅、悠闲;“罍而歌者”显得豪爽、痛快;“红装而蹇者”写穿着艳丽服装的女子,骑着毛驴缓缓而得,从容、舒适。“亦时时有”经常可以看到。反接“游人虽未盛”一句,说明游春者人多,作者怀有好感。)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风力尚劲,照应前文“天稍和”,亦与“飞沙走砾”不同;“徒步汗出浃背”侧写春意。)

(此段写游人。)

此为第二层,写人。余寒初退,春早人亦早。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写动物:拟人,鸟鱼之闲之喜,谓之移情,人之情寓其中。“曝沙之鸟”,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安闲恬静,静态;“呷浪之鳞”,水波中呼吸的鱼儿,自由天真,动态;“鳞”借代鱼。两句对出,一动一静,动静结合。)

(此段写动物,景中含情。)

此为第三层,写动物。作者体察入微,化身鱼鸟。

以上为文章第二部分。顺序:景→人→动物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议论明旨:用意1、与开头“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照应,由衷欣慰。2、与“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作者郊游满井的结论。“始知”目接神遇的深切感受,引发人们摆脱尘俗,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议论、抒情: “惟”字,自傲、自慰,“潇然”流露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的性情,彰显“闲官”之幸。)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议论、抒情:“近”字,空间距离相近,性情品格相近。山水有性情,物我相交融、如同逢知己。“余之游将自此始”眷眷珍惜之情,感受特别深刻;最后点明写这篇游记的时间是“己亥二月”,篇末记时,是古代游记的一种常见格式。)

(此两段为文章尾段,卒章显志。)



总览

内容:记游满井。

顺序:叙(不见春)→描(春美好)→抒、议(苦乐之异、天渊之别)

思想:热爱山水、自然

情感:悠然神往,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作文启示:1、写景多层次;2、结构总分总。

同类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现在,十有八九的老师,面对统编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不知如何去教,让学生如何学,特别是八年级每单元有两篇自读课文更是不知如何下手,更有甚者,以讲代学。总企图找到一种方式,就会教语文,不停教研,却解决不了问题;常常观摩,却学不来方法,没有知识和学问,更学不来知识、学问和方法。最终,不过是照搬他人课件,做题对答案——枉费教师生命,虚度语文时光,学生终无所获!

特级教师、前广东省江门市语文教研员蓸殿成老师说:做好课文批注一件事,语文教学,再也不须问他人。因为不会赏析课文的人,永远不会教语文。

读经典之作,精心思索。作者精心,读者尽心。心心相印,以心报心。我们语文老师主动提升自己分析文章和文学欣赏的水平能力,只有通过自己一字一句的学习琢磨,一篇一篇的研读、批注,才能获得。通过批注课文,懂得了字、词、句,懂得了语法、修辞,懂得了章法结构和语言表达,懂得了思想、情感和审美,懂得了作文就像课文这样写;懂得了把这些教会学生——让学生跟自己一起做,跟我自己这样学习读和写,有了这个水平,也就不愁语语文教学了,语文还有别的事情吗?

自批课文三百篇,教学学习乐开颜。批注,可读天下书。

以上既是自己近日学习所得,学了就用,用了就写,自然也是亲自实践所获,语文学习、教学路上且行且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精典之作 心心相印 ——课文批注的一点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