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这么做?不都说,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筐子里,以免风险太大,而且“筐子”多了,更容易卖出去。
可是,咱这里的鸡蛋,可是为我们的看家本领输送营养呢,可不能分散精力,导致营养不到位,本领瞎晃荡,到最后,还是落了一个四处游荡的板砖命运。
留一厘米,深挖到底,找到定位,上路走起。
要精确找到这个一厘米的位置,不是什么容易事,也不是说随处就可以。
首先,分析我们擅长的和喜欢的,两者交集处,细分定位
在过去,什么事我们可以轻松做好?如果让我们的朋友评价,她会说什么关键词?这些都可以当做其中的判断标准。
擅长又能做好的,能持续给我增涨能量,如果确定了,就认回死理,把其他所有无关紧要的放下,专攻一招。
当然,也有可能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定位,那没关系,我们先把手头的事,做到最好,然后再去尝试一下想要尝试的,做得多了,定位自然就清晰可见。
就像我定位在一句话微文案的领域,也走了很多路,开过小吃店,做过微商,折腾过淘宝......这些经历,并不是浪费,都是在为以后发力,积聚力量,尽情去试,就对了。
做好定位之后,并不是就可以轻松地等着成功就好了,我们还要提升认知,怎么提升,当然还是老一套:看书、找一个好老师、动手做。
关于看书。我会关注这个领域的资深行家,他们的公众号、微博等,会不定期更新书单,从中挑选一本开始,我们下一本书要读什么,就不用太费心找了。因为每本书中,多少都会提到其他相关书籍,根据这本书去找下一本,再根据下一本去找下下一本,就好了。
找一个好老师。喜欢一个老师,或者有一个领域的榜样,那就去接近吧。看他有开课,就去买他的课程,看他有社群,就想办法加入,看他出了本书,那么别犹豫,去买回来,精读,你总会发现能链接上他的方法。
动手做。理论再好,没有行动都是白搭。用作品说话,比表100个决心,都有用。你所有的思想、经历、价值观等,都会反映在作品里。
不管外界的东西怎么变,回归到作品上才是王道。比如我的微文案,我不能光靠嘴说,文案有多重要,我要尽可能地去帮助品牌方,打造品牌形象,提高变现能力。
这个定位,看书,找老师,打磨作品的一系列动作,又会成为我们独一无二的经历。用我们的经历,去吸引更多人,和我们一起加入文字的队伍,用文案的力量,去滋养更多产品,更多品牌,更多人。我们的经历,就这样变成“产品”,属于我们的,不可复制的产品,能让我们收获信任,赢得同伴,实现梦想的产品。
经历要去哪说?当然不可能闷在自己房间说。讲好经历,站在更高舞台,刷新能量圈。怎么讲好?用学到的微文案思维,形成我们的演讲稿件,一遍遍,用打磨作品的心,去打磨这个特殊的产品。
这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生命中的每件事,都能和自己的定位联系上,就像我的微文案思维充满我整个生活。
这个过程,不会走得很平坦,一个人可能很辛苦,又很难坚持,那怎么办?
找同伴,一起同行。挑一个靠谱的社群,选一些靠谱的人,一起打卡,一起讨论,最重要的是,能一起搞事情。说的再多,不如一起大干一场,让彼此更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战友,彼此赋能。
整个打造个人品牌的流程,定位是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后面的很多步,都可能因为发力不准,聚焦不到位,导致时间浪费,精力白费。在每个领域扎一猛子,即使混上脸熟,到该上的时候,拿不出作品说话,透支别人的信任。
形成一个正能量循环圈,会持续刺激我们向上成长。定位开路,聚焦精力,打造行家实力,用作品做最佳信任背书。
因为有优势,所以被需要,因为被需要,所以有价值,因为有价值,才会更有竞争力。这也是我们微文案思维的其中一个,揣摩消费者心理,占据消费者心智,让我们成为他需要时的第一选择,无论过多少年,这个准则都不会变。
借不变打赢变化,一切从定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