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版资治通鉴【673】围观者只有看戏,没有看法。2019-12-06

四年(公元236年)

1、

春,吴国铸大钱,一枚值五百钱。

华杉曰:

读中国史,到这种地方就让人“着急”,突然发行“五百元的大钞”,这影响国计民生,影响全国人民财富的超级大事,他认为不重要,只给一句话。我想《资治通鉴》如果是王安石写的,他可能会讲解评述一番,特别是这钱当时怎么发行的,廷议的会议记录也像其他事一样,展示出来看看决策过程,并分析一下事后影响。

孙权的五百大钱,叫“大泉五百”,重十二株,值五百钱,也就是两个五铢钱多一点的重量,虚值五百。这是干什么呢?就是抢钱,这是皇帝的“货币战争”,通过发行货币掠夺民间财富。

孙权跟谁学的呢?跟刘备学的。前面有记载,刘备打成都,承诺将士们说,成都府库里的钱财全归将士们,我分文不取,我只要地盘和政权。结果刘璋投降了,没打仗。刘备还是兑现承诺,让大家自己把钱财分了。但是这样一来,刘备没钱了,军需都没钱。刘备发愁,刘巴献计说不用愁,发行货币就解决,于是发行大直虚币——直百钱——上面写着“直百五铢”,值一百个五铢钱。刘备通过这100:1的压倒性优势,很快就把分给大家的钱换回来了,“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这样发行大钱,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就是民间私铸。正常的钱都有人私铸,现在同样重量的铜,改一个模具就可以翻几十倍的价值,这样大的利益,砍头也挡不住。所以这大钱的“红利期”也长不了,终究搞不下去。

2、

三月,吴国张昭去世,享年八十一岁。张昭容貌矜严,有威风,孙权以下,举国都敬畏他。

3、

夏,四月,汉主刘禅到湔(jian)县,登观阪,观赏汶水风景,十余日而返。

4、

武都氐人部落酋长苻健请降于蜀汉,他的弟弟不愿意,自己率四百户人家投降曹魏。

5、

五月十三日,乐平定侯董昭去世。

6、

冬,十月十日,皇帝回到洛阳宫。

7、

十月十五日大辰星旁出现孛星,东方天际也出现孛星。高堂隆上书说:“凡是帝王迁都建城,都要先定祭祀天地的园丘、方泽、南北郊,以及祭祀祖先的社稷之位,恭敬的供奉,然后才建城。要营建宫室,则宗庙为先,马厩、仓库其次,居室放在最后。如今园丘、方泽、南北郊、明堂、社稷,神位都没有定,宗庙规制也没有达到礼制标准,却崇饰居室,让人民困于劳役,抛弃农耕,外面的人都说:‘宫人的费用已经和军国之费相当。’民不堪命,皆有怨怒。《尚书》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意思是说,上天聪明,实际上是人民聪明,上天威严,实际上是人民威严,上天降下的赏罚,实际上都是随民言,顺民心。用采伐下来的木材,不加削刨修饰,就直接用来建筑简陋的宫殿,这是尧、舜、禹率先垂范的皇家风范。建玉台、琼室,是夏桀、商纣所做的冒犯昊天的恶行。如今宫室过盛,上天以彗星发出公开警告,这是慈父恳切的训诫。陛下应该尊崇孝子恭谨接受的本分,不宜疏忽,以重天怒。”

高堂隆数次切谏,皇帝颇为不悦。侍中卢毓进言说:“臣听说,君明则臣直,古代圣王唯恐听不到自己的过失,这正是臣等赶不上高堂隆的地方。”皇帝的怒意这才化解。卢毓,是卢植的儿子。

8、

十二月二十四日,颖阴靖侯陈群去世。陈群前后多次上书陈述得失,每次呈递亲启密奏,就毁掉草稿,时人和他家里的子弟都不知道他说了什么。舆论都认为陈群居于高位,却默不作声,拱手而已。到了正始年间,皇帝曹芳下诏收集群臣上书,编辑成《名臣奏议》,朝臣才看到陈群进谏的奏章,都叹息不已。

袁宏曰:

有人问我:“少府杨阜岂不是忠臣吗?看见君王的过失错误,就勃然而做出强烈批评,跟其他人谈话,也没有不说的。”我回答说:“仁者爱人,施之于君王叫做忠,施之于父母叫做孝。如今为人之臣,看见主君失道,当面批评他,甚至还在外面跟别人说,播扬他的过失,这可以说是直士,不是忠臣。司空陈群就不是这样,在朝廷上谈论终日,没有说皇上一个字不是,而所上的数十封奏章,外人都不知道。所以,君子都认为,陈群才是长者。”

华杉曰:

袁宏之论也有偏颇,陈群那不能叫忠臣标杆,他是保护自己罢了。曹叡管不住自己的欲望,当面呵斥他都不听,陈群的密奏,谁都不知道,说什么都当没发生,丝毫不起作用。陈群当然也知道不起作用,他把自己的过场走了就算了,无非是聊以自慰,没有非要为国家办成什么事的决心。

杨阜呢,当然也有毛病,当面批评国君没问题,但是出去到处说,数他人过失,显自己正义,也是一种虚荣。

说来说去,这都是一些个人的性格,本来也没什么,但是在那种历史环境下,每个人都是待罪之身,每一天都是暂时免祸,这些性格弱点随时会招来杀身灭族的下场,所以历代史家也很重视研究这些“智慧”的拿捏。等到在朝为官不需要这些“智慧”了,就进入现代文明了。

9、

十二月二十六日,皇帝到许昌。

10、

皇帝下诏,让公卿大臣各举荐才德兼备者一人,司马懿举荐兖州刺史王昶(chang)应选。王昶为人谨慎厚重,给哥哥的儿子分别取名为王默、王沉,给自己儿子取名王浑、王深,写信告诫他们说:“我以这四个字给你们取名,希望你们能望文生义,不敢违犯。速成横的东西,消亡也快;而成就所花时间长的,往往得以善终。早晨开花的,晚上就凋落。而松柏之茂盛,寒天雪地也傲然挺立,所以君子都以‘阙党’为戒。(阙党,出自《论语》: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於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阙党,五百家为一党,党,是一个镇子,这个党的名字叫阙。童子,是未成年的少年。命,是出使,替宾主传达辞命。阙党的一个少年,受主人之命,来向孔子送信传达信息。旁边的人看了,觉得这小孩有出息呀!小小年纪,主公就派他来办事了。就问孔子:‘这小孩是肯求上进的人吗?’孔子说:‘我看他坐在大人的座位上,又看见他与长者并行,他呀,不是求上进的人,是求速成的人。’按古礼,小孩应该站着回话,不应该坐在大人的座位上去。这孩子呢,急于表示我已经是来办大事的大人,大模大样的坐上去。行路,应该让长者走在前面,他却故意要跟长者并排走,也是宣示我和你平起平坐。所以这孩子呢,他并不是求上进,而是求速成,快快长成大人,你们都要承认我!)

“一个人能以屈为伸,以让为得,以弱为强,他所要的,就很少有不能遂心的。毁誉,是爱与厌恶的源头,祸福的关键,孔子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我对于别人,我诋毁了谁?我赞誉了谁?假若我有所赞誉,一定是有事实考验过他的。)’以圣人之德,尚且如此,更何况平庸之徒,还轻易去毁誉他人呢!别人如果诋毁我,就就退而检讨自己,如果我确实有该被诋毁的地方,那人家说得对。如果我并没有什么该被诋毁的,那是他妄言。如果他说得对,那对我有益,如果他说得不对,那也对我无害。他说得对,我就不应该怨恨他;他说得不对,又没有害到我,我又何需报复他呢?谚语说:‘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这是至理名言啊!”

华杉曰:

这一段啊,真是至理名言!要反复诵读,切己体察,知行合一。

首先,求速成不是求上进,很多时候我们表面上是在求上进,其实都是在求速成。这个要检讨自己。“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来得快的,去得也快。需要花费时间越长的,越有更长的生命力。比如我们在经营过程中,三个月能做做成的事,再过两个月别人就赶上来,甚至超过你。但是,如果你投入一件需要十年才能见成效的事,等十年后你浮出水面,别人看到了,要模仿你,他也得花十年时间,而十年后,你也又往前跑了十年,他永远也撵不上。

所以,太快就能成功的事情不要做,因为价值不大。要挑那时间成本最大的事情来做。我自己写作讲透资治通鉴,也有这个理念,写一本五百万字,需要七八年时间日日不断才能完成的巨著,加上之前的讲透孙子兵法、四书、王阳明传习录,和之后的讲透史记,整个华杉讲透中国历史智慧系列,一千万字,全部译成英文全球发行,也就不太容易有第二个人愿意再来一遍了。我也希望像王昶说的那样,“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香火,并将之传播到世界的松柏之士。

王昶的毁誉之论,也是至为精当。人性的弱点,就是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两个人有矛盾是非的时候,就诉诸舆论,现在称为“开撕”,双方都想让围观者接受自己提供的看法。但是围观者哪有看法呢?围观者只有看戏,没有看法。你看他们表态发表看法,其实也不是看法,是借题发挥,演他的戏,谋求别人对他的看法。这都是毁誉官能症,是病,得治!

这两个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时间问题,时间长度问题。毁誉也是一个时间长度问题,在乎他人的毁誉,也是追求速成和短期效应。如果养成以较长的时间长度来看问题的习惯,就不那么在乎毁誉了。当别人诋毁你的时候,你不要回应,让时间来解决问题,反而能够“不战而胜”,而且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当你被诋毁,不回应,而时间又证明了你的正义和正确并为舆论所公认的时候,你就获得了对诋毁的免疫力。所以,别人的诋毁,就是一针疫苗,干嘛不扎一针呢?这叫做“君子不辩诬”,另外还有“君子自污”的智慧,那是实在没人诋毁,只好自己给自己打疫苗。现在有人免费送疫苗来,何乐而不受之?

华杉版资治通鉴【673】围观者只有看戏,没有看法。2019-12-06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版资治通鉴【673】围观者只有看戏,没有看法。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