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审美的乾隆有点萌——如何看待综艺带动下的传统文化?
央视12月3日上线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首播获赞,并且迅速引发一阵历史文物热。这已不是第一次由综艺节目,电视节目带来的文化讨论了,从好几年前火的《百家讲坛》到这些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前些日子的《见字如面》,再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国家宝藏》都是以中华民族的文化作为切入点,请来一些当红的明星或者用竞赛的方式进行节目包装推到大家眼前的。
在一众综艺节目中,这股清流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每次这些节目播出都会迎来一场热议。作为观众,一方面欣喜于电视节目开始担负起传播传统文化的责任,另一方面也为在综艺推动下传统文化能走多远而担忧。如何在节目播出之后,不仅仅停留于“火一阵子”,而是持续引领传统文化热,这或许是文化类节目在创作之初以及走红之后,需要考虑的又一个问题。
而在今天的互联网数字时代,特别对于网络原生代的00后,或许通过文字类综艺节目把传统文化拉回大众视野里,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在纷纷扰扰的互联网时代,哪怕是真正的内涵都要裹上一层噱头的包装,这大概也是对于这个时代做的一些妥协。我只希望这些妥协能够真正换来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真正关注。就像武亦姝引来大众对《中国诗词大会》的关注一样,《国家宝藏》引起大众关注的开始也不是那些宝藏而是王凯在“瓷母”的前世故事里饰演的乾隆。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国家宝藏》的第一期节目。
《国家宝藏》节目集结了27件国家馆藏重器,在首期节目中,故宫博物院推选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石鼓”三件重量级国宝惊艳亮相,令网友直呼“震撼”。李晨、王凯、梁家辉以及素人“国宝守护人”用综艺舞台剧加纪录片的形式演绎了国宝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而正是这些充满趣味且逻辑严密的新奇故事引来各位看客的驻足。
1
日夜打磨的工匠精神
第一件国宝:《千里江山图》
10月份朋友圈有一阵被《千里江山图》刷屏过,系里几位同学也去了故宫,为一睹《千里江山图》的风采而早起排长队,可见《千里江山图》的魅力。所以在看完节目,我也是作惊讶状。
《千里江山图》曾经在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仪式上作为数码画卷呈现过,展开的刹那,为之震惊。宋徽宗要求《千里江山图》做到江山永固,永不褪色,而这在千年之前确实是个难题。
节目现场揭秘《千里江山图》“青绿之色,千年不败”的秘诀,节目请来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冯海涛老师来讲解青绿的秘密,冯老师花了四年的时间研究《千里江山图》,又花了两个月闭关临摹出《千里江山图》的部分,这才得出绘图的秘密即一幅图里藏了五幅图。五幅图是说《千里江山图》是画了五遍(五层)才有现在这种青绿之感。
第一层 需用水墨画粉本打底,画成11米长的水墨山水画。
第二层 需用红颜色(赭石色)铺垫冷暖对比。
第三层 用石绿(绿松石、 孔雀石)上绿色。
第四层 还是绿色,进行叠加。
第五层 方是青色(蓝铜矿),寓意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如此五遍才成就“亮丽的青绿”之色,而它千年不败的秘诀在于颜料。节目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的唯一传人仇庆年讲解画中矿物颜料的来源和制作工艺。
这些珍贵矿石都是仇庆年带着榔头到深山老林里采来的。
从石头变成颜料,每道工序都费时费力。每天需研磨8小时,要20天,才能磨出泛光的色泽。
比起国宝,国宝背后凝聚的工匠精神更加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用一辈子去精研一件事,这是他们热爱并且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2
被吐槽的农家乐审美
第二件国宝:瓷母(各种釉彩大瓶)
大家印象最深的王凯和他演绎的乾隆帝,就是在这个国宝的前世故事里。以下是各种釉彩大瓶遭到的吐槽和质疑:
“你的审美实在欣赏不来”
“你要做这么个瓶子,你家里人知道吗?”
“你就不怕后世说你浮夸炫技吗?”
“哪怕后人嘲笑你的审美也要你也一定要做这个瓶子?”
而你们的凯凯饰演的乾隆霸气回答:“我就是在炫!”
王凯在节目里扮演了清高宗乾隆帝,他展示了各种釉彩大瓶诞生的历史背景,该文物的精湛工艺堪称中国宫廷瓷器之最。
各种釉彩大瓶,这名字真是既朴素又霸气。
“各种釉彩”:一个瓶子上有17种花色;“大瓶”:瓶高86.4cm,又称瓷母。它是清代制瓷技术的集大成者。
你们的凯凯看到它的第一反应是:
这样看,它的颜值确实挺突出的。
说完意味深长地笑了
来看瓷母都有哪些花色:
不少网友嘲笑瓷母是农家乐风格,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有一种东北土炕大花袄的感觉?
然而王凯已经乾隆附体,对大瓶实力宠爱:
我觉得它是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品,因为它的内在,所以也爱上了它的外在。
乾隆是怎么想到要烧制这样一个花里胡哨的大瓶呢?我们来看王凯带来的表演小品:
乾隆帝坚持要把十七种花色放到一个瓶子上,景德镇督陶官唐英表示“有点过了”
乾隆执念道:“你们不懂,就是要过!要是王羲之黄公望在世,一定能理解我的赤诚!”
果然,他把两位爱豆气活了。
王羲之气呼呼地埋怨:“你把我的《快雪时晴帖》糟蹋成什么样儿了。”
遍布题字、印章的《快雪时晴帖》
委屈宝耐心解释:“您的境界高深,我提些简单的诗句,是为了让后世百姓看得懂。”
面对黄公望,乾隆又一脸无辜地称赞《富春山居图》“太妙了”,表情自信又可爱,还说:“每次翻看,我都会有新的体会”。
最后,实在看不下去的雍正都出来和儿子撇清关系了。“你弄些个大俗之风,我大清的颜面何存。”
乾隆的审美真是……怎么说呢,贼闹腾。
王凯的评价很克制:
乍一看吧,就觉得乾隆的风格和别人的就不太一样。它的颜色偏复杂、偏重。
与其父亲雍正帝的(朴素)审美对比下:
审美相差不止一个银河系。
但是这个“各种釉彩大瓶”正体现了乾隆对于“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的自信。每种釉层 的烧制成功概率为70%,那么17层就是70%的17次方为0.002326,从概率学角度看低于5%的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是正是乾隆的这种蜜汁自信成就了“各种釉彩大瓶”。
3
艰难的守护之路
第三件国宝:石鼓(被称为石刻之祖)
石鼓的价值在于石鼓上的文字,华夏民族拥有如此多的方言,但是各民族之间之所以能够交流就是源于汉字。我们对于汉字应该怀有一种骄傲。而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的“石鼓” 自唐代安史之乱起就开始流浪。石鼓的寻找和守护显得更为坎坷。在石鼓的前世故事里,司马池甚至为了石鼓真假之辨而失了性命。
而在今生故事里,故宫的工作者梁家三代人都守护着它,从第一代故宫人的南迁,到今日已69岁的梁金生先生。他们一代代传承着对于国宝的守护使命,一辈子守在他们最为骄傲和热爱的国宝身边。
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
这大概就是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谓的心理高峰体验,很庆幸在这样一个物质冲刷的时代,有一群人能够依然保有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忱,他们用一辈子去践行他们对于古文物的爱。我想这也是这个节目所要传达的思想,也是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