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功的六组动作

梳理一下六组动作

除了起势与收势。

站桩:马步桩、浑圆桩;偏马步与懒扎衣桩、单鞭桩。

缠丝功:左右手单手缠丝功;双手正反缠丝功。


站功六组动作

1、起势与收势

2、偏马步与右手懒扎衣桩

3、左右手单手缠丝功

4、双手正反缠丝功

5、左右手单鞭桩

6、无极桩、浑圆桩


六组动作不断微调


1、起势与收势

2、马步桩与浑圆桩(高低)

3、左右手懒扎衣桩

4、左右手单鞭桩

5、左右手单手缠丝功

6、双手正反缠丝功

7、左右手金鸡独立


站功:可以不限于六组

“六”是泛指,可以六组,可以不止六组,也可以在更多的动作中选定六组,是非常灵活与随性的,同时又不失规范。


“站功”动作调整充实为:


起势与展翅

画圆与收势

站立功与浑圆桩

左右手懒扎衣桩

左右手单鞭桩

左右手单手缠丝功

双手正反缠丝功

左右脚金鸡独立

三个方向提膝

两腿虚实转换(浑圆桩+两腿虚实转换)



站功:原地两腿“虚实”转换

横开一小步,双膝微屈站立。类似原地踏步,原地跑步,就是不向前走,在原地踏步或跑步。迁移到双腿“虚实”转换练习,这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动作,单纯到就是虚实转换。

松左胯、实右胯;再松右胯、实左胯,就这么简单。

松左胯时身体自然向左转到45度位置;松右胯亦然。

两手自然放松,虚腋下。双手随着身体转动自然摆动。体会腰转手被带动。

身体如同钟摆不停地匀速摆动。看似身体在转动、手在转动,其实仅仅是两胯的虚实变化。速度可慢、可快。步幅可大、可小。

脚底紧紧粘着地面,虚涌泉穴。呼吸慢慢跟上,自然的逆腹式呼吸。

将“虚实”转换纯之又纯、简之又简。将“虚实”转换的练习做到极致。


两腿“虚实”转换:一松一蹬,一前一撑

站功两腿虚实转换,可以概括为:一松一蹬,一前一撑。

联系偏马步的要求:实腿撑,虚腿蹬。

道理是相通的,两腿虚实转换时,比如左腿“一松”则为“虚”,“一蹬”就走出后弧线;另一条腿是同步的,受左腿的“一动”,右腿自然“向前”,“撑”住。

小结一下:左腿松、右腿实,左腿蹬、右腿撑,左膝后、右膝前;重心右,身朝左,手相随。


站功:浑圆桩+虚实转换训练

站功的开发空间非常大,浑圆桩可以与双腿虚实转换训练结合,会有意想不到的锻炼效果。动作非常简单,就是在浑圆桩的基础上,两胯虚实变化,虚左实右、虚右实左。这样,身体看上去在旋转,如同钟摆。此时,身体没动,腰脊没转,身体的朝向变了,是胯关节一虚一实的变化所致。

身体的起伏越小越好,起伏大了,是膝关节链接的股骨与胫骨的折叠角度的变化,没有锻炼到胯关节。起伏越小越难,此时腰脊如同磨盘在水平转动,腰与胯得到充分的锻炼。


站功:反手缠丝时的“移与转”

两腿虚实转换,是重心的变化,从左移动到右,从右移动到左,腰脊还没有转,是两胯变化所致。

反手缠丝时,先移动重心(两胯虚实变化)再转腰脊。有一个先移后转的腰胯运动。

“太极手不动”一定要具体分析与补充。身体与手都是被腰胯带动的。但是并不是说手不起作用,重心移动时,手在缠丝;腰脊旋转时,双手保持棚劲。

“旋转”的轴心是实胯;“移动”的轴心是隐匿的。

……



“起势”

左脚横开一小步,两脚同肩宽站立;

松胯屈膝;两手逆缠;双手向前棚,腰胯向后收,与此同时慢慢吸气,直到双手前平举,掌心向下。

双手按掌,向下向后收;两膝向前伸,膝不过脚趾;保持收胯姿势。与此同时呼气。

可以反复做“起势”动作六次。

一次“起势”结束,中间接一个过渡,吸气回到站立;呼气松胯屈膝。接着就开始做下一个“起势”。


起势与“三收一吸”

作为单招练习的“起势”,与“三收一吸”的细节结合,锻炼效果非常好。双手向前棚的同时,收胯、收肛、收小腹,长长地吸一口气。

这是一个难点,在这里化难为易了。“三收一吸”不断强化意念,动作自然而然跟上。


马步桩


马步是最基本的动作,又可以过渡到浑圆桩,所以值得一站。站马步桩时,可以默念六条原则。站浑圆桩时可以默念六个要点。

这样,可以把看似繁杂的“666”分解到运动的过程中,便于掌握和强化。


左脚横开一小步,同肩宽。松胯屈膝。双手放在小腹前。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士反之)。

这个动作比偏马步还更简单,不需要分虚实。




偏马步的要求  


 实腿撑,虚腿蹬,两胯松,手护腹,身中正,头虚领。

细节:


懒扎衣桩


右手成掌顺右大腿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手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手腕低于肩高于肘。

左手叉腰,四指在前,大指在后。


单鞭桩要求:


身体正对镜面(参照面),两脚开立约两肩宽,左脚尖微外摆向前,左腿屈膝松胯,左膝正对左脚尖,右脚尖微内扣向前,右膝与右脚尖关照,不可有跪地之意,右腿伸但不僵直,上身自然正直,身体重量左腿承受约七分,右腿承受约三分。左手成掌顺左大腿方向伸出,松肩,沉肘,坐腕,手指尖斜朝前、斜朝上,掌心对镜面。右手成勾手顺右大腿方向伸出,亦松肩、沉肘,腕子放松,勾尖自然向下。从左手中指起,顺臂,绕背过右臂至右手勾尖成一空间曲线。两手腕同高,但不可高于肩低于肘。(高低:肩腕肘)头自然正直,眼正平视,呼吸自然,心平气和。 



右手缠丝的六个点位

缠丝功一般有四个点位,分别谓之1、2、3、4。为了能够更加精细化一些,也是运用“666”的思维方式,增加到六个点位。也就是在原来的1-2、3-4之间个增加一个点位,使之更加精确,以减少运动的误差。

1、右手到45度,立掌,

2、腰转带动右手到0度,侧掌,

3、右手顺缠到右下方,托掌,

4、转腰带动右手到135度,

5、右手提到右上方

6、右手逆缠到180度,随后打开回到1号位。


右手缠丝:45度与135度

从懒扎衣的招式开始,右手立掌伸向右前方45度角。右手顺缠同时移动重心,右手带到0度位置。腰向左侧旋转,带动右手到135度,腰脊实际旋转了135度。

右手不过身体的中线。右手在身体左侧逆缠,身体重心走后弧,从左移动到右,将右手带到身体的180度的位置。右手打开,腰带动右手回到45度位置。腰脊也是旋转135度。

结论:腰脊的旋转,开与合各走了135度。手在身体两侧顺逆缠丝时移动重心,带动手转了45度。所谓合,腰脊是从0度转到135度;所谓开,腰脊是从180度转回到45度。

手打开时:非侧掌亦非立掌

小龙师傅纠正我缠丝功时手掌的掌型。以右手为例,手打开时,手掌在侧掌与立掌之间,是斜掌,好像是抹玻璃的感觉。手掌定型之后,就如同地球的同步卫星,以肩、肘为轴,节节贯穿。

缠丝功:后坐、吸胯、合劲

小龙师傅教拳前,都会正一正缠丝功。今天指出我的问题,要我注意吸胯,形成合劲。使我的动作更加规范,这样又缩小了一点误差。

师傅有时会用不同的术语,这样的话就需要弄清每一个术语的内涵,以及不同术语之间的关联。

比如,“后坐”是打比方,区别于“蹲”。“吸胯”是对胯的要求,胯往里收。“合劲”是这样之后产生的效果;所以,吸胯有时也叫做合胯。

后坐、吸胯、合劲,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说法,都是有关联的,说的是同一回事。

比较:坐与蹲;吸与合

“蹲”,膝盖受力,往下蹲时,胫骨与股骨的夹角变小。打太极拳松沉时切忌“蹲”。

“坐”,主要是胯向后伸,可以不改变胫骨与股骨的角度,股骨与身体的夹角变小。

吸胯,是指胯收进去的动作。胯收进去,股骨与身体的夹角就会变小,如同铰链将门合上。这种劲谓之合劲,此时胯的状态谓之合胯。


缠丝功:体会“吸胯”与圆裆

圆裆是太极拳所强调的。如何做到?胯要松、要沉、要收、要吸、要合,要往后伸。胯保持这种状态,裆就自然圆了;裆圆了,合胯的要求也达到了。

这一切都是相关的。一个地方没达标,其它都会受影响。

圆裆是立体的

想象人坐在一个球体之上,裆之圆是立体的。观察裆的形状,从正面看裆是圆的(∩),从上往下看也是圆的(∪)。

后弧线与移重心

如何走出后弧线?通过移重心来画出一条弧线。

裆圆了,才能走出一条饱满的后弧线。裆不圆就会直来直去。

以不动的手来检验

太极手不动,手动不太极。因此裆是否圆了,也可以通过手的运动线路来观察。

以右手缠丝功为例。右手从45度到0度,借助移重心时的圆裆,来画出一条圆弧。

接着是转腰,将右手带到135度处。右手从135度到180度的逆缠,走出一条圆弧。

圆弧是否饱满,可以成为圆裆的标志。而裆圆在吸胯。

站桩半小时

今年又爱上站桩。在数九寒天站上半小时,身上就像有一口锅,热气腾腾。

慢慢感受身体的变化。先是感到颈项有灼热感。左肩有点酸。两肾发烫非常明显。脚底发热。脊背发热,要冒汗的感觉。全身的血液在奔腾。

总的感觉,背部的变化比较明显。


站功:体会“以腰为轴”

当你在做“站功”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腰胯”是主动,其它关节都是从动,我想这大概就是“以腰为轴”。

以缠丝功为例,先移重心后转腰。转腰是腰胯主动,手是从动。移动重心时,腰胯走出一个后弧线。此时可体会力发于足底和收胯运动。

关注:腰胯运动的轨迹

太极拳从整体来说是“意气运动”,从动作来看是“以腰为轴”。腰是笼统说法,可以具体为“腰脊”与“胯关节”。

腰胯走的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主要是后弧线。形成太极图的外圆。

腰胯:旋转轴与支撑轴

腰脊与两个胯关节,一共三个点。为什么是偏马步?这就是为了腰胯旋转的需要,三个轴无法旋转,必须偏到一边,以某一胯为旋转轴,无论是左胯还是右胯,腰脊永远是支撑轴。

像“磨”或者“车轮”一样旋转,这旋转的轴是某一侧的胯关节。

以脊柱行拳

脊柱运动的四种方式:如果坐在凳子上,此时胯关节是不动的,腰脊仍然可以运动,并且有四种方式的运动,前后运动,左右运动,旋转运动,上下运动(拉伸)。



浑圆桩:肩肘腕、胯膝踝


浑圆桩,双手在胸前抱球状。肩肘腕正好有六个点位,其高度腕不过肩、肘不过腕;其宽度肘宽于肩、腕小于肩。

肩肘腕的相对高度与宽度确定之后,双手形成的抱球状就非常规范与稳定。以此迁移,胯膝踝的具体位置。

肩肘腕的位置是以肩定位,肩是固定的。那么胯膝踝,就可以用胯与踝来定位。

胯膝踝前后位置,以踝来定位,胯在踝后高于膝,膝在踝前不过趾。

胯膝踝左右位置,以胯来定位,踝略宽于胯,膝略宽于踝。

“裆贵圆”,此时可以感受圆裆,但都不能太过,以自然为好。


浑圆桩:肩、胯、踝的位置

站浑圆桩如何准确定位?手的位置看肩肘腕的高低宽窄;脚的位置看胯膝踝的前后左右。那么身体的姿势呢?可以根据肩、胯、踝来确定。

从侧面看,踝是确定的,胯在踝后,肩在踝胯之间。同时膝不过趾。

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动作可以用关节定位法来准确定位。


站功:增加金鸡独立

左右手金鸡独立,包括两手交替时,双手在胸前画圆,这就成了“站功金鸡独立”。可以帮助提高自己单脚站立的稳定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站功的六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