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金庸

武侠泰斗金隐退,

江湖儿女庸护谁,

妙笔栩栩大世界,

空留迷者徒伤悲,

飘然远去巍峨景,

渊博传习铸丰碑;

快意恩仇刀剑影,

风起云涌侠客行,

大器鲁钝乃郭靖,

断臂杨过神雕鸣,

情为何物岂莫愁,

古墓龙女蓉聪颖,

嬉笑怒骂洪丐公,

游戏人间老顽童,

瞻前寡断书生气,

赵敏郡主真情义,

善恶贪妄连城诀,

雪山飞出两难缺,

怡红小宝闯宫廷,

友爱跌宕拼佛经,

辟邪辨阉枭雄命,

独孤天下令狐名,

心灰意冷督师子,

越女鸳鸯白马铃;

正邪雄聚华山顶,

论武论道论品行,

侠骨柔肠颇辗转,

国仇家恨胸怀行,

吴越唐宋元明清,

田园沙海步市井;

红尘卷舒百态事,

童颜而立伴复明,

豪侠巾帼评褒贬,

家国仁义大侠情。

十月三十日晚上见闻金庸先生辞世,起先认为是谣传虚假新闻不甚在意,直到夜间二十三点时听到中国之声播出紧急录作的纪念回顾节目时,方才如梦初醒,惊得睡意全无。以至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脑中都是此事,不胜感慨遗憾,追忆怀念。次日全天伴随着各类节目的追思,又是一番缅怀惜别。

小时候总追着电视看,至今仍记忆犹新。寒暑假有梁朝伟、陈小春版鹿鼎记。平时写完作业晚上有任贤齐、古天乐版神雕侠侣。再长大些则有张卫健版鹿鼎记、李亚鹏版射雕和笑傲江湖。胡军及之前一版的天龙八部。刘亦菲版神雕,还有雪山飞狐、连城诀等等,无论大陆版、港版就不一一详述了。

那时看完还和小伙伴们绘声绘色聊其喜好人物,精彩处更是手舞足蹈。不知从哪一天起,小孩儿间追跑打闹时,嘴里吆喝的词从“天马流星拳、一只耳别跑、如意如意喷火、龟派气功、人间大炮准备、奥特曼激光……”不知不觉变了风格。有时成了挥着双臂的“降龙十八掌”可攻可守;有时把手放到对方头顶,五指关节弯曲成钩是“九阴白骨爪”,而手心向下则是“吸星大法”,过后似乎自己真的功力精进一般,洋洋得意;有时背后踹人臀部嘴中喊着“平沙落雁式”然后或笑着跑开,或大家闹成一片;还有时双腿蹲着屈膝,双手按在地上一蹦,学“蛤蟆功”,事后才搞懂欧阳锋是大反派,虽不再模仿但真是“自幼不学好”。

此外九十年代去吃麦当劳便会多拿几根吸管,将它首尾相连自制“打狗棒”,小学扫除时的笤帚墩布杆儿、操场树枝杈儿无不是刀枪棍棒好道具,那时一位位武林小高手从教室、小区院内杀出又叫又跳,唯有老师或家长这些“盟主”的出现,才能镇压“我等好汉群雄”,也难怪大人将武侠作品视为“禁书洪水猛兽”。另外路上看到用拐杖的人,会想到流落民间的“前太子段延庆”。遇到比自己还小的孩子,会怀疑她是大人变的“天山童姥”总得偷偷留意打量一番。每次到白云观时总想一探究竟,有没有“全真七子”隐居于此。手指交替点人叫“点穴或六脉神剑”,小区里跑着玩叫“凌波微步”,下雨时穿着小雨鞋趟积水洼,这叫“轻功水上漂”。如此种种乐此不疲。

巅峰之时大串联小孩间甚至能够一边“龟派气功”轰击“金钟罩铁布衫”,一边“降龙十八掌”大战“独孤九剑”,旁边的“皮卡丘”十万电击被一招“乾坤大挪移”打中了“奥特曼”,天上飞着神雕地上跑着老虎熊猫,怎一个乱字了得。似乎小伙伴都是从那爱幻想的“疯癫痴迷”年纪过来的,只是引起兴趣向往模仿的对象不同而已,直到随着年龄渐长才回归“正常理智”收心读书,不过又要迎接青春期新的江湖躁动。

中学为高考备战提心吊胆,大学自由兴趣广泛,对武侠的关注时缓时断。到了大二那年突遭变故后休学,在同学帮助下,集齐金庸先生十五部作品和讲座等,居家系统的仔细聆听,反复数遍沉醉其间不可自拔,精彩段落拍案叫绝,情节跌宕令我称奇。这是与看影视版不同的感受体验,每天除了吃饭喝药、洗澡睡觉,心思皆系于此。随着剧情发展,客观上转移分散了我被变故打击的苦闷压抑之心。为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令狐冲任盈盈、张无忌赵敏等人历经波折终成眷侣而心喜。也为穆念慈上了杨康贼船香消玉殒而痛惜。更为岳灵珊令狐冲、张无忌周芷若等人的有缘无分而可惜。当然还为韦小宝这市井小人物的传奇而憧憬,功名利禄佳人陪伴,功成身退有情有义,羡慕不已。变故这些年,金庸大作、德云社、讲坛和各种书籍等相伴度苦难岁月,助我熬出阴霾“笑熬江湖”功不可没。如今逐步有所改善,更可说是“十年磨我这一剑……贱……见人”。不知为何,看到美女总想“吃天鹅肉”这也算是“后遗症”了吧……

看金庸,小时候看的是武打热闹门外汉。中学时看的是情节发展人物主线。大学时看的则是历史背景家国情怀,侠义恩仇,男男女女有恨有爱,是史是事更是人,一幅绵延数百年之江湖苍茫画卷。

金庸,大侠未走,只是隐退,江湖一直留有先生之伟岸,名扬后世百代传。

你可能感兴趣的:(念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