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书中的光亮永远投射你心,让心底的感动一直温柔常驻。

愿书中的光亮永远投射你心,让心底的感动一直温柔常驻。_第1张图片

  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

  读书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前者之述备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 ……

  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大概是读书展现的最美好的样子。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提问: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个回答非常贴切绝妙:

  “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

 

愿书中的光亮永远投射你心,让心底的感动一直温柔常驻。_第2张图片


  是的,培根在《论读书》中说到: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笔记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有人会问,既然读书这么好,那我们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何苦折腾?

  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有人说,读书就是坐冷板凳。

  这个观点我只同意一部分。板凳也许是冷的,但是读书的心却从未停止更为强烈的搏动,一直是热的。

  或许我们该担心的问题是,看到了好的文章,立马收藏或者转发,但什么时候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去品读咀嚼呢?

  有朋友说,安静的时候才看书。其实,看书才让人安静。所有喧嚣的时光,都可用读书自觉地度过,公交车上是这样,排队等候是这样。看不见拥挤,听不到嘈杂,触摸不到浮华,不是我们在安静中读书,而是读书沉淀了我们时光中的杂质。


  最后,用白岩松的话做结吧:一天总是琐碎的,但是累加在一起却可能会获取很多知识,因此,我觉得一个能提供这么多“解“的书,会帮助一个又一个人更好地走这样一条成长的道路。

  愿书中的光亮永远投射你心,让心底的感动一直温柔常驻。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书中的光亮永远投射你心,让心底的感动一直温柔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