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一座想进来又想离开的围城

每个城市都有她的文化底蕴,只有融入进去了,才有归属感,否则你终究会成为一个过客。

清朝天命十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并修建了迄今保存完整的沈阳故宫,后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这也是盛京这个称呼沿用至今的原因,它代表了沈阳的荣极一时,沈阳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盛京的标志,盛京银行、盛京医院、盛京八大碗……

沈阳,一座想进来又想离开的围城_第1张图片
沈阳故宫

这些是我来沈的第二年才明白的,那时我大二,喜欢写作,是校报记者团的一名学生记者。记得在校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透过九舍宿舍的窗子,看到的是冰场上一个个起舞的精灵,他们时而快速前进,时而旋转起舞,他们不畏盛京冰天雪地的寒冷,在北国的冬天诠释者年轻的激情”,这是我第一次使用盛京这个称呼,也是我融入沈阳的开始。

大四毕业的时候,本意是想留在沈阳的,离家近而且习惯了这个城市的节奏。当时拿到的第一家公司的offer,是沈阳周边的一个小城市,提供住宿以及三餐,做的也是办公室管理的工作,除了地点其他方面我都很满意,考虑了很久还是签了这家公司。两天之后,沈阳的一家游戏软件公司也给我发了offer,但我已没有了选择的机会。就这样,阴差阳错,我还是没能留在这个城市。

毕业后同学聚会,大家的生活已截然不同,共同话题是我们相知相伴的大学四年,不同话题是各自的现在。银行的讲述每天遇见各种奇葩的客人,软件硬件的抱怨编程加班的枯燥无聊,管理部门的吐槽公司的党派纷争,经常出差的感慨四处奔波的辛酸无奈……无论怎样,每个人似乎过的都不错。我们始于大学这条共同的起跑线,但是却奔向了世界的四面八方,在不同的城市落脚扎根。其实应该感谢世界这么大,让我们散落天涯,却可以期盼相聚的那天。

大家似乎过的都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我呢?安于现状吗?不,我终究会成为这个小城市的过客,我想回到沈阳,去呼吸熟悉的空气,去看看热闹的街景,去逛逛太原街约上三两好友,回去的期盼从未停止过。

沈阳,一座想进来又想离开的围城_第2张图片
氧气书吧

几经辗转,我终于回到了沈阳,认识了他,有了自己的家,本以为我的心就会安定下来,可是站在沈阳这座熟悉的城市,我有时会望着北上广的方向,想象着如果自己在那里会是什么样。尤其是在沈阳工作不如意的时候,这种想法更强烈。

沈阳是一个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着“共和国长子”的美誉,但是受地域、政策、经济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些产业在这里发展的比较缓慢,比如电子、通讯、物流、医药、教育等等,我总觉得在北上广会有更多的工作选择,更好的发展空间。如果有人问我大学毕业工作去北上广怎么样,我不会像自己毕业时那样说北上广压力太大了,沈阳就挺好,我会说北上广虽然生活成本高、压力大,但是有更多的机遇,更能拓宽人的眼界,可以尝试一下。

其实在一个城市工作不如意,不一定是这个城市的原因,很可能是自己的原因。是自己还不够成熟,不适应职场的尔虞我诈,没有找到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方法。一个城市,每天有人失业有人重新就业,有人失恋有人刚刚牵手,有小孩出生有老人逝去,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有时老公会说又有北京或者上海的猎头给他打电话了,工资待遇都要比现在好很多,但是老公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每当这时我都会天真的说要不咱俩一起去北上广吧,老公说去那里咱们要租房子,挤地铁,开始新的工作环境,远离父母亲人,真的值得嘛。想想也是,在沈阳,我们有自己的房子可以免于不断租房的麻烦,上下班有通勤车免于在地铁上人挤人的无奈,不用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可以经常回家看看父母,得闲了还可以约上三五好友逛逛街吃个饭。

也许每个城市都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即使这座围城豪华奢靡如北上广也不例外。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学姐参加“一个人一座城”的征文中这样描述北京:让人欢喜让人忧。是啊,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城市何止北京一座,沈阳也是啊。

算起来今年已经是我在沈阳的第五个年头,这个城市尽管也有雾霾,也有早高峰晚高峰,房价也挺高,也有工作的压力,可是我已经习惯了啊。习惯早上迎着阳光走在上班的路上,让身影无限拉长,习惯下班路过菜市场想着今天的晚餐做什么,一菜一汤就好,习惯周末约上许久不见的同学好友喝杯咖啡逛逛书店,享受休闲的时光,习惯小长假逛逛沈阳周边的美景,感受这个城市的魅力。

沈阳,一座想进来又想离开的围城_第3张图片
沈阳鸟岛

沈阳,一座想进来又想离开的围城,如今我已像一棵树一样深深的扎根于此,与她血脉相融。                                                

你可能感兴趣的:(沈阳,一座想进来又想离开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