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了,却也摊上事了,持续不断地造假指责使之成为“愁多多”。这让我们突然联想到了溯源:也许所有的商品上链之后,拼多多假货就不复存在了。
当然,这只是个美好的设想。
说起溯源,我们一点儿都不陌生。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有发生,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溯源机制,但之后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在标志性的三聚氰胺事件后,溯源才得到极大重视。
在这样一个信任机制不健全的社会里,当影响到财富、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时候,我们会借助溯源机制来判断商品的真假或者排查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
比如,会担心刚剁手买入的名牌包是不是正货,会质疑有机食品标签的真假,怀疑眼前的药品会成为下一个“疫苗”事件,这些情况下,都可以借助溯源机制来确认商品是否真实有效。
我们都是怎么做商品溯源的?
商品溯源是说,在商品的供应链管理中,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条形码技术、RFID以及人工辅助录入等技术,正确而完整的收集商品各阶段的信息,包括原产地、加工、包装、运输、零售等各阶段的信息。这相当于为商品建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 ID“身份证”,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微信或者公众服务平台等方式,从这个“身份证”上查到所有可能的信息,以证实商品真实有效,并有助于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和追责。
国家有相应的查询平台,也有第三方平台和地方平台,多各自为政。有些是地方标准,有些是多个试点城市展开,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溯源体系。而且进口商品和本地商品的查询也有区分,对于进口商品溯源,目前最多只能追溯到商品进境信息,几乎查询不到商品入境之前在国外生产和流通的情况。
比如,在国家食品(产品)追溯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通过输入条形码数字可以查询商品信息,但是查询到的信息并不完备。
以玫瑰花茶为例。输入条形码之后,我们看到的只是企业信息以及玫瑰花茶的品牌、名称、规格、标准号、保质期这些常规信息,而消费者最想知道的比如玫瑰产地、种植者、玫瑰品种、产品配料、生产日期等关键信息都没有披露。
溯源机制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并不完备,而且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干扰,但类似这样的溯源平台,形式大于本质,消费者并不完全信任,信息采集过程中耗费的成本几乎打了水漂。
有区块链技术加持的溯源有什么不一样?
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供应链管理中,是溯源机制的一大进步,沃尔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利用IBM 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追踪-记录”(track-and-trace)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沃尔玛可以跟踪货物从农场到货架的全部信息,原本需要几天或几周时间来完成的跟踪定位过程,运用区块链技术仅仅需要几秒钟。消费者也可以根据产品的条码或者二维码,查询到产品从农场到餐桌(from farm to fork)的全部信息。
当食源性疾病发生时,在区块链上能立即追踪受影响的物品来源,迅速找到问题。这样,餐厅或者其他相关者就可以从菜单、货架和供应链中移除这些受污染的产品。同时,公司和公共卫生官员还可以据此确认哪些社区可能已经受到了感染,提前预防并事后问责。在追踪到受污染的商品时,区块链会迅速找到其供应商并被做上标记,与此同时,提醒上下游的相关商家小心。
沃尔玛食品安全副总裁弗兰克·雅尼斯(Frank Yiannas)表示:以前要是有菠菜出现问题,可能要把几百家店的所有菠菜都下架,但现在只需要清理几家店里部分受污染的菠菜即可。他说:“有了区块链,可以战略性地移除问题商品,给消费者和公司以信心。我们认为,增强可追溯性对食品系统的其他方面也有好处。我们希望能抓住对食品流程决策有帮助的重要属性,并提高效率。”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Leon LIU对三言记者说,目前沃尔玛做了中国和美国的猪肉和芒果这两个试点,进一步的业务试点和应用还在规划中。
与此同时,京东、苏宁、天猫等线上零售平台也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溯源领域的的应用。
2018年3月,天猫奢侈平台Luxury Pavilion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正品溯源功能,把商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流通过程、营销过程信息整合写入区块链,使得品牌的每条信息都拥有特有的区块链ID“身份证”,附上各主体的数字签名和时间戳,供消费者查询和校验。
2018年6月,京东表示已与400多家国内外品牌达成合作,在其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的防伪追溯平台上,可以实现11000多种重点商品的全程可追溯,超过10亿件可追溯商品,商品溯源聚合小程序“智臻生活”也已经上线微信。
2018年7月,苏宁发布《区块链白皮书》,认为区块链能解决各类信用问题,未来尤其会在在与信誉、契约相关的产品溯源上应用区块链技术,打击各种不诚实行为。
除了这些巨头零售平台之外,对于特殊需求产品也有相关的区块链溯源平台,比如已经上线的葡萄酒溯源平台Wine Chain,钻石溯源平台Everledger等。据蚂蚁区块链表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酒茅台正品防伪溯源服务系统也即将推出。
区块链是怎么加强信任的呢?
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区块链技术“追踪-记录”(track-and-trace)的解决方案,不仅会很快的找到所需要的商品,还可以很快的定位问题所在并标记。
当然,实现这个结果有两个前提。首先,供应链上每一个商品的包装,包括板条箱、集装箱等必须是唯一可识别的,从而可以利用包装箱来判断是哪种商品。全球标准组织(GS1)在包装序列化中处于领先地位,他们提供了一种称为GTINs的独特代码,可以解决供应链产品包装问题。第二,供应链上所有的参与者,在每一阶段都要完全交出商品的保管权,这样才能保证区块链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准确定位问题所在。
以区块链为基础的供应商信誉和商品标准,会大大增强商品标签的可信度。消费者会从这样的供应商处买东西,所以商品标签可信度高的供应商,其信誉也会越来越高。而那些想在去中心化追踪系统中作弊的无良厂商,则会标记,逐渐被边缘化,最终被淘汰。所以,慢慢的,当消费者了解到,某产品标签是基于可追踪的且无法篡改的区块链技术时,信任程度自然会大幅度提高。
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方案,不仅对消费者有好处,对商品供应者也有很大益处。对于农民和分销商来说,实时获取最新的市场动态至关重要。而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工业领域的运用,恰恰能给供应链前端的分销商或农民提供实时市场信息,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定价策略。当农民或者分销商能及时获取到这些数据时,也意味着他们更具备生产力和竞争力。
那么,区块链能保证食品更安全吗?
区块链技术主要是解决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但是区块链只是一种技术,可以保证供应链中的商品数据更加准确和真实,但是不能保证食品更安全。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商品溯源中仍然会存在很多其他问题。
三言财经在之前的文章《深度解析区块链在商品溯源中的原理及应用》中提到,区块链技术的部署和实施需要由多个节点共同参与,带宽、存储空间、人力资源等资源会不断消耗,成本损耗较大,同时计算力能力也普遍受限。而一旦大规模应用,节点数量将呈几何级数增加,频繁的关系数据查询请求将对现有的链式数据架构提出非常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优化技术,但同时又会增加成本。
此外,区块链溯源平台的不统一可能会降低社会效率,并且漏洞会给假货制造存活的机会。比如,不同零售平台如果只用自己的私链,那么只能说是在本平台内的溯源是成功的,但却不适用于其他平台。如果某商品在某私链被确定为不合格的产品,但可能转而投奔其他私链之后却成功被确认为合格。所以,相比较私链,联盟链和公链的使用可能更符合溯源的初心。
保证商品源头数据的真实性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我们只能期望,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最终形成政府指导下的、能够达成最广泛共识的且有激励机制的溯源生态。
区块链是服务富人的专利吗?
我们知道,区块链会帮助社会重铸信任体系。如果所有的商品都上链,不同的品类和数量的产品繁多,尤其是对于零售公司来说,将会是一个大工程。虽然有物流成本降低,但整体会不会导致成本升高,从而使上链商品的价格升高呢?换句话说,这个技术是可以普惠大众,还是只是富人的专利呢?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对小区里的大爷大妈来说,他们可能并不知道具体什么是区块链,也不清楚啥是溯源,更关注的是今天的菜多钱一斤。就比如,有机食品的概念说了这么久,大爷大妈大多买的还是那些不被称为有机的蔬菜。因为跟有机的概念相比,他们可能更关注的还是价格。所以,如果上链会导致产品价格升高,那可以推测的是,大爷大妈可能还想跟往常一样买那些不上链的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思考的是,如果想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可信,改善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可能需要以国家信用来建立一个有效的行业区块链溯源平台。让行业内都使用同一个区块链平台,由监管部门对产品信息储存、传递、核实、分析,并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流转,达到统一凭证、全程记录、企业征信,能够有效解决多方参与、信息碎片化、流通环节重复审核等问题,从而可以降低社会成本,提高效率。这样,让所有能够上链的产品都上链,重塑社会信用体系。
当然,关于商品上链是否会有其他成本产生,以及是否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上升,目前并没有直接证据说明这一问题。
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Leon LIU对三言记者说,目前沃尔玛做了两个试点项目,还没有大规模应用,成本并不是试点内容之一。整个食品行业在运用区块链技术方面还在初期阶段。对于成本的判断,可能会基于运用该技术为整个行业和参与方带来的效益和成本综合对比的角度考虑。沃尔玛食品安全副总裁弗兰克?扬纳斯(Frank Yiannas)表示,数字化食品体系带来更大的透明度,相信该技术将为区块链解决方案的所有参与者增添价值而不是增加成本。美国《食品保护杂志》(2012)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食源性疾病减少1%,相当于为美国经济节省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