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邓芳,女,共青团员,商学院2015级市场营销二班学生。班级卫生委员,院自强之星,院级优秀学生干部,院级三好学生,曾任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员。2017遵义专项暑期社会实践团团长,带领团队获得微信作品二等奖。2016年参与创建并担任国家记忆寻访团的社长,在任职期间国家记忆寻访团被选为优秀志愿服务团体和五星社团,带领国家记忆寻访团一年度筹款4000余元,直接资助16名云南老兵;亲自走访老兵10余次,看望老兵30余人;带领团队成员参与烟台大学“半岛公益论坛”“南京研习营”等讲座,组织拍摄老兵口述史宣传片《安顺抗战老兵口述史》,于寒暑假跨越5省10市看望多名老兵。
听到门外传来几声清脆的敲门声,我们等到了今天的专访人物——邓芳。刚进门,就看见了她脸上那亲切的微笑,而这明媚的微笑也贯穿了访谈的始终。小小的个子,但在举手投足间能够让人感受到她身上所迸发出来的力量:她是带给老兵无限惊喜的志愿者,是同学们口中的“大眼姑娘”,是老兵晚年岁月中的陌生小天使。
每个抗战老兵,都是这个国家记忆的一部分
“16年寒假我去第一次接触抗战老兵,他们一家四口人住在廉租房里面,爷爷耳朵不好,要靠纸笔才能交流。而他儿子还要跑摩托养家,对他来说爸爸现在可能不是什么英雄,只是一个需要照顾的的老人。”邓芳回忆着自己初次与老兵公益结缘的经历,这改变了她对于老兵的一些印象。
而真正想要着手去做这样一件事,则是在参加完2016年6月南京•抗战老兵口述史研习营之后。在那里,她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名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他们性别有异职业不同年龄差异显著,却都在关爱老兵这条路上坚持了无数个春夏秋冬。
“他们想要把这些东西通过他们自己保存下来给我们。但是我们不应该被动的接受,而是应该主动去寻找,去参与到他们的这个行业里面去。”邓芳如是说。也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抗战老兵这个群体,返校后,她和学长学姐于2016年10月创建了校级公益社团——国家记忆寻访团。
她直言刚做社团会长的时候,压力特别大,“那种感觉就像是贫民窟里面的穷孩子突然变成了亿万富翁。所有的金币都砸向自己,带给我的更多是惊慌失措和迷茫”。但是除了“拼”,别无选择。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带领社团成员们走访了许许多多的老兵,举办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活动。清明组织烈士陵园祭祀,为了妥善安排人员站位,她和两个小干事接连三天顶着大风去陵园一块一块地数地砖;杂志义卖,她不仅发动寻访团的“国宝”们,还发挥了孩子王的优势,使校园里的小朋友也参与进来。社团的一切并非水到渠成,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摸索,是不断地反思、尝试还有付出,是一次一次失败与跌倒后更为坚定的步伐。无意之中,她已把这件事做到骨子里去了。
“这份责任落在你的肩上你就必须去做,就像是为人父母般的感觉吧。”邓芳这样形容自己对于社团的努力,而最终的结果也无愧于他们的付出。凭借着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无法想象的辛勤付出,国家记忆寻访团在2017年7月份社团答辩中被评定为了五星级,用时仅9个月。
“老兵不死,他们只是在慢慢凋零。让我们一起关注历史,关爱老兵,用实际行动去寻访抗战时期里那段缺失的国家记忆。”这是国家记忆寻访团公众号置顶的一段话,也是他们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
关于老兵——是英雄,也平凡
谈到令她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兵时,邓芳陷入了短暂的沉思,随后开始娓娓道来:“和我感情很深的,应该是张世奇爷爷,但我对他的了解并不是很深,我和他之间的交流可能不超过两百句话,大多数时间是我在一边不停地唠叨,而爷爷是处于一个‘听’的状态。”
张世奇爷爷作为一名中国远征军,曾飞越驼峰航线,穿越原始丛林野人山,参加过滇缅战役、解放战争。他是她看望次数最多的老兵,也是她亲眼见证逝世的老兵。她曾经发起纸鹤乡愁为抗战老兵庆生,带着1500多人叠的纸鹤给爷爷过93岁生日。但是七个月后,再次见到爷爷却是在殡仪馆。送去的纸鹤在生命的最后仍然陪着张士奇爷爷,同他火化入一个骨灰盒。一年多的时间里,邓芳和她的团队天南海北地奔波,到各地看望老兵,可能第一次看望也是最后一次看望,可能再次得到的消息是老人逝世的讣告。邓芳常常面对这样的离别,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悲痛。
“你很难过,但难过之余,你必须要跨越这些这种情绪再去做一些实质性的事情。”邓芳这样告诉我们。
令她印象尤为深刻的,还有安徽马鞍山的一个老兵爷爷——华倜爷爷。他是一名空军,参加过联合国成立的飞行表演。当时有26个国家选送飞行员,但只选拔一人,单单是中国就有400名学员在美。而华老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了联合国成立大会上做飞行表演的唯一一人。邓芳告诉我们,当时美军少校对他非常满意,想要把爷爷纳入“Talent Bank”,这意味着要入籍美国,成为美国公民。但爷爷坚决地表示说: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到中国去。
回国后,华老遭遇了一系列风波。虽然他不是真正的右派,但却没能躲过任何一场政治运动,“享受”足了一名正牌右派所该“享受”的所有“待遇”。生活的无情慢慢砥砺了人心,岁月的沧桑最终粗糙了容颜。当年英姿勃勃的青年此时已垂垂老矣,褪去了年少时特立独行与桀骜不驯的他,现在是一位平静、淡然、乐观的豁达老头,知足常乐是他健康的秘诀。
“我们去看望他的时候,爷爷已经九十多岁了,还在给新西兰一个领导写信,空闲时就不断地练字。”在生活中这位老兵爷爷身上所表现出的那种淡泊与自尊自强,给邓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然,成员们看望老兵被误解被拒绝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去看望一位女兵,在事先联系好村长并安排妥当过后,一行人长途奔波赶到了偏僻的目的地,然而仅仅聊了三分钟左右,就被村会计催促着离开。
“你就会觉得很难受,我们仅仅是想来看望他们,而并非想去谋取一些利益或者是受谁的指派来做这样一些事情,但他们的防备心理就会很强。”讲到这里,邓芳语气中半是失落,半是无奈,“我们这些学长学姐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会强一些,但是这对那些新人们来说,打击就会特别大。我们只能告诉他们:这样的事情会遇到很多,但依然要一次一次地去尝试,总会成功的。”
在老兵公益这条路上走得越久,看望的老兵人数越多,邓芳越能领悟到“再伟大的人也有平凡之处,再平凡的人也有伟大之处”这句话的含义。她遇见过坚持独居、通过卖菜自力更生的夏德兴爷爷,遇见过抱着从家乡“远道而来”的布娃娃乐不释手的王克定爷爷,也与手指上翘摆出“666”姿势的陶师侠爷爷挥手道别,抗战老兵是英雄,更是平凡人。
“老兵本来就是英雄,不需要万众的瞩目。他们到了现在的年纪,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那份热血,不是想冲就能冲上去,可能现在的他们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对于老兵,英雄是存在于那个时候,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平凡地维持他现在最基本的生活。”邓芳这样告诉我们。
当不认识的时候或许他们很耀眼,认识之后,其实我们都一样。
那些与我同行的身影
“陈宾老师是我们寻访团所有人的男神,他等寻访团的出现等了五年,社团大小30多次会议,无一缺席。”谈起指导老师陈宾,邓芳一双大眼中满满的全是感动。
就是会有这样一个人,无私奉献且默默陪伴。很多时候,陈宾老师都会选择静静陪在他们身边,看着这群“孩子们”玩闹,风雪天里做司机,高温天里送冰棍,对他们的错误宽厚地包容。老兵公益一路坎坷,陈宾老师是他们引路的使者,更是坚强的后盾。
“我想,我们都在互相的影响着,他教会我们作为一个学子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带给他生生不息的温暖和不期而遇的感动。”
还有那些可爱的小朋友们,邓芳自称“孩子王”,每次活动都邀请小孩子来参加。“孩子是未来,你去跟他们说不忘历史、热爱祖国,他们可能没有感觉,你要让他们参与进来,一起去折纸花、去义卖,一起感受历史,这才能把我们的传统传承下去。”她如是说。
当问起对社团未来的期许,她满怀感动地说:“我不知道这个社团能够走多久,只希望能够像陈宾老师说的一样。十年后2027年的某一天,当我们拖家带口再次回到山威的时候, 希望寻访团还在,我们的几十个人的小家变成几百人几千人的大家。”
“脱胎换骨般的改变”
“我觉得我在寻访团像是脱胎换骨了一样。”邓芳在回忆的时候笑了起来。
大一时她是一个很内向很安静的女生,连说话都不够利索,而现在摇身一变已是社团的“鬼马精灵”,变成了社团活动的笑点和笑料。
她坦言之前会经常性地自我怀疑,甚至一度以为自己人格分裂或有心理疾病,而国家记忆寻访团,给了她最好的蜕变平台。“释放自己的天性,不用太去在意别人的眼光。你应该怎么去活,就活得像你自己一样,别人评论你什么,那就让他去评论好了。”
回顾自己的老兵公益之路之时,她也感觉收获颇多:“我觉得我带给老兵的,远不及他们带给我的震撼多。我只想像他们一样乐观地活着,当年老的时候,过着很简单的生活就很幸福,不需要追求外在的名利。“
“秉承学子担当,坚守赤子之心”,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只要去做并坚持下去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而对于老人来说,抗战是最值得骄傲的事,但同时也是最不想让我们这一辈经历的。而唯有铭记历史,才不会重蹈覆辙。国家也开始越来越重视这份屈辱,不是为了以后的报复,而是为了警戒后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又一年的国家公祭日到了,让我们以国之名、慎终追远。
80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场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杀,30万同胞在浩劫中遇难,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
每当警钟响起,国旗半降,我的心突然沉重起来,像是与历史的一场对话,向所有的受害者表示哀悼,曾经你们的苦难因为那一代的热血而让我们远离那场战争,避免了我们惨遭荼毒。战争离我们渐行渐远,而我等却不可以只顾享乐。因为——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谁也不知道未来怎样,而唯有悼念过去。战争已经离我们而去,而和平的使者却未曾常驻,不知何时才能够实现铸剑为犁。我们从未经历过战争,但我们知道战争的残酷,所以我们才不会喜欢它。铭记南京的那场屠杀,铭记那场长达十四年的战争,铭记这个沉重悲痛的日子 。
愿死者安息,愿生者奋发。
12月13日上午10时,中国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国家公祭仪式。
校团委也将在明天上午十点于文泰苑518举行集中观看国家公祭日仪式活动,让我们在威海,与全国各地的人民,共同追思80年前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同胞,我们期待每一位同学的参与。
文本/王文鹤 毕嘉欣 袁林 刘宇阳 李嘉慧 刘禹同
图片/邓芳
编辑/孙帆
责任编辑/许婧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