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佛僧晨读课笔记:解读欧阳修的《秋声赋》
这是一个比较虚的题目,对我们来说,非常虚,如果我出这么一个写作题目,大家基本就要全军覆没的状态。秋声,谁会去想这种东西?根本想不出来。然而,欧阳修写出来了,好处,我先说说。
1、我们一般读有影响力的赋词,都很华丽,比如司马相如这种,豪华的不得了。我们熟悉的《滕王阁序》,也算是赋词,而且是华丽的精品。但我们感觉这篇《秋声赋》,似乎一点也不华丽,欧阳修读书有个方法,就是抄书,因为家里穷,所以借来抄。抄多了,就熟悉了,发现了秘密。
2、此文总解:
自古以来,赋多流于俳丽,俳丽则多失其真,泯其意。
如欧阳修之《秋声赋》,如此既简洁峻峭,又精练有力,又径直抒意,又一波三折,乃是文章必学之法。
先学其文精练,再学其词句精练,再看他胸中块垒,再看他曲中求直,泼泼洒洒,参差分明。
注意文之写秋声几点,秋之色,秋之气,秋之容,秋之意,秋之声,浏然而下,毫无窒碍。可为通透至极。赋,即是直叙其事。
3、总结起来说,注意这几个问题。
这篇文字,几乎包含了一切我们写叙事叙物文字,甚至小说的,很多方法,我们一一分解。
首先听到赋,不要害怕,以为很难。赋,就是直叙其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就是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就是赋。很简单如果文章里面,你看他说一件事情,一个物事,那就是赋。比如《史记》写事,那就是赋的变化。一般遇见古人赋词,你看有四六句啊,什么也得句子。四六句,基本都在抒情。抒情诗兴、比的变化。赋,就是叙事。比如,安安吉祥者,松江府人也,祖上属会稽。这就是赋。
兴,就是有一件事,我们不好直说,直说不容易明白。我要说男女恋爱,不好开口,我就说,你看两只鸟儿在河里,叽叽喳喳亲热个不停。用这件事,引申到我要说的窈窕淑女和君子怎么怎么地,本意是要说窈窕淑女,先说关关雎鸠。先说的这个就叫兴。你就这样理解,没问题的。
4、如果你去看,《滕王阁序》之类的赋,有个小叙,而这篇没有,一句破开,从来赋有叙,而欧阳修无序,开笔乃叙。“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注意听字,听,则有声。
「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此即为赋,赋声,便是描绘声,看其描摹层次,初者如何,忽而如何,笔势纵横参差。
5、但写到这里,你感觉写完了,赋完了呀。文章写不下去了,但欧阳修还在写。「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这是一个方法,叫借视陪闻,文之转折处。人在室内,只能闻秋声,不能睹秋形,未必要有此句,然下文必写视觉之触,方得周全,于是乃有此笔。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波折之处,谓秋声非常人所能闻所能睹,于是渐渐入正题,看欧阳子所见之秋声也。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再赋秋声。看其文波折,先咨嗟,次怪叹,声声语语,不离秋声。世人作文,几笔下去,常常已离题千里矣!
6、下面注意敲黑板,大招来了!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这是什么?秋色,此为宾,为声铺垫。这是秋色,但要注意,不是重点,是辅助铺垫,为秋声而来。「其容清明,天高日晶;」(秋容,宾。)「其气栗冽,砭人肌骨;」(秋气,宾。)「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秋意,宾。宾即引,即发,即铺垫,如此一层层引发,作何文何声有难?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看秋之色,秋之气,秋之容,秋之意,而得秋之声,八字而已。但行文沛然凌冽,一气呵成。
7、「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这句写什么?转笔,此二句写秋未至。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这就是秋来了,秋来了草变色,木落叶,摧败零落。直赋秋声,到此而止,秋来也。注意,赋秋声,到此为止了,读书仔细的话,就会发现下面不是写秋声。
8、「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欲再赋秋声,再拆分赋秋。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赋秋)天之于物,春生秋实,(赋秋)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注意我括号里的字写的什么,要清楚!再赋秋,直把秋写得无所遁形,360度无死角,一笔笔都要说透。但到目前为止,这家伙要说什么,我们还是不知道。
9、「“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这句才是重点,写秋,写秋声,无非都是为了写人。你看他说到了人。
赋秋之处,边赋边作注,秋,刑官,属阴;秋,兵象,属金;秋,天地之气,肃杀是心,秋心肃杀,是愁也;秋,有实,主商声,商声在西北,宫商角徵羽(12345),在七月,商又是伤,故秋悲,主杀戮。春有万物,繁盛已极,则必有秋杀之而得天道。看起赋秋,至说到无话可说。而至此句,方说出作赋本意,时有春秋,所以草木虽无情,然遇秋飘零,何况人有情也,怎可得永年,用欢娱?
10、前面有一句,“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你看,秋还有心。秋、心,合起来不就是“愁”字么?愁,就是忧。所以,下面就说忧啦。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这也是转笔,看笔转至人也,写秋声,写秋,只为写人。人生在世,忧愁物累,皆不能免。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此句写人所不必忧,然人不能免之,人知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人明知故犯。
11、「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这就是感叹了,那些欣欣向荣满面红光的,到最后都“槁木”,满头黑发,渐渐花白如繁星。为什么作这篇赋,这就是为什么!为了这句感叹,为了这半夜里一声叹息忧愁。所以写了这么多。
12、「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这一句,叹世人不必忧而自忧!
是不是最后这几句的意思,大家搞不懂?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烦心太多,事情不断,疲惫不堪,心中感触练练,常常恍恍惚惚红红火火六神无主。这句就这个意思!
「“有动于中”」中,一般在这种地方,实际上就是心,心中。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这一句的意思就是,我们总想一些自己办不到的事情,比如相中彩票5.6亿,力不能及,智又不能。这些事情想多了会怎样?「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想多了就脸色不在红润好像肾虚,头发斑白像个白头翁。
13、「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这一句,就是讥讽世人,总是为那些不该操心的操心。你又不是石头做的,你是个人,是个肉体,跟草啊树啊什么的争枯荣,你又说秋天带走了你的繁华,恨秋声。何必呢!
14、「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赋到此笔,直呼大妙,欧阳子一番感叹,秋声一通大作,自然之大声,欧阳子之大慨,莫不为大,然而童子不知,一寂,衬大声大叹。又添世间一小声——虫声、叹息,以对大声。文波不止!荡漾以结!
这是一种作文的方法,我说了看他胸中块垒,欧阳子一番感叹,秋声一通大作,自然之大声,欧阳子之大慨!秋声,是自然界之大声,但这种大声,只有我知道了,童子浑浑噩噩,不知。童子不知,可知我也是瞎操心。外边秋声如涛,但童子不知,一响一寂,对比衬托而已。
15、为何不是欧阳修想学童子无忧无虑?为何不是欧阳修羡慕童子无忧无虑?这就是耳中所听,眼中所见,写个文章,发个感叹。你注意看,前面写的都是很澎湃的大声,自然界的大声音。最后,写了“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写了两个小声,虫声和叹息声,这是作文的方法,一个对比小结,波澜而已。文波不止!荡漾以结!
16、比如:写秦岭一个古道,“放眼但见草木萧索,天地无气,只余满川斗石,仿佛秋天下的蛋!”要开动脑筋,打开思维,你会发现文字犹如鬼神之力。秋天下的蛋那句,是我写武侠小说的时候,写景时用的。
17、有些大家不理解的句子,我说一下,给一个技巧。
比如黟然黑者为星星,黑头发里面夹杂着白头发的样子,他是说,忧愁多了就这样,所以劝大家不必为闲事忧愁操心。人呢,跟草木一样,到秋天就得死,顺其自然,不要瞎操心。只不过是文法的问题,文笔的问题。
「渥然丹者为槁⽊,黟然⿊者为星星」就是形若槁木,白发斑驳。这八个字的变化用法。但此处不是为了显摆词汇量,也不是他不会写这八个字,他是有用意的。渥然丹者,就是脸色红润精气神很好,变成槁木。这是一个对比,秋来了丰草绿缛,都飘零,忧愁多了,脸上的胶原蛋白就不见了,皱纹就多了,化妆品都救不回来。
所以,跟前文写的那些都搭配。前写佳木葱茏,秋来飘零。后就写,渥然丹者,忧来变糟。这种东西,从来读书没人注意。然后还以为欧阳修秀词汇,不说人话,你说形若槁木,白发斑斑不就得了?
【读书】解《秋声赋》,跟爱佛僧读一年,你会成神。公众号:遗忘的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