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丞相李斯的成名之路充满坎坷

李斯,战国时期楚国人,这位秦国时期的著名人士,可以说是当时地位仅次于秦始皇和赵国的第三人了,但是这位仁兄年轻的时候并不是那么的如意,他曾经在楚国担任掌管文书的官吏,是什么使他改变的呢?原因是又一次他去粮仓看到了一群很胖却又不怕人的大老鼠,因此想到了在茅房中那些瘦小却非常怕人的老鼠,因此想到了人挪活,树挪死的道理。就这样他辞去了官位外出游学,拜在了荀子门下,这个荀子虽然是儒家的代表性人物,但是主要思想却更接近于法家。这也为李斯法家的思想奠定了 基础。

秦国丞相李斯的成名之路充满坎坷_第1张图片

当李斯认为自己学成的时候,就分析了各个国家的现状,于是就选择了秦国,并说了一个非常有道理的话“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就这样李斯拜别自己的的老师荀子,来到的秦国。但是李斯的运气不是很好,刚来到秦国,还没找到机会见到大王呢,当时的秦国大王秦庄襄王就驾崩了,而后秦始皇嬴政上位,因为年纪小,所以当时的大权在吕不韦的手中把控着。正赶巧了吕不韦当时这在招贤纳士,这样李斯的机会来了,李斯和吕不韦交谈之后,就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进入了秦国的政权之中,后来见到了秦王嬴政,李斯抓住了机会不断的向嬴政听出自己的见解,提过几次意见之后,秦国成为了秦国的客卿。

秦国丞相李斯的成名之路充满坎坷_第2张图片

正赶上李斯事业的上升期的时候,秦国出事了。韩国派出了郑国鼓动秦国兴修水利,想要接着兴修水利削弱秦国的财力和人力,但是这一目的很快就暴露了,当时的其他各国为了削弱秦国的势力也派出了很多的人,这些人全都藏在宾客之中。于是嬴政下令驱逐其他国家的人,李斯也在驱逐之列。李斯不甘心,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书》,书中讲明了很多为秦国做出贡献的外国人,其中包括百里奚、张仪、范雎、公孙鞅以及吕不韦等。在这篇文章中李斯描述了秦国的现状和历史,就这样李斯重新得到了重用,郑国则因为善于修建水利,成为了秦国主持修建水利的官员,可以想象,如果韩王知道是这个后果,会派郑国这个水利人才来到秦国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国丞相李斯的成名之路充满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