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古民居建筑

黄堡文化研究 第272期
作者:陈文合
编辑:秦陇华


即将消失的古民居建筑_第1张图片

走近历史的褶皱里就如同走进历史的深处,望着这些锈迹斑斑的铁器和残垣断壁,还有那些被盗窃者盗走柱石后留下的倾斜倒塌的廊柱和檩条,人们不能不有一种痛彻心扉的痛,那是割舍不下的对历史和家园的痛苦,那是一种民族记忆深处的永远也忘不掉搁不下的久远的乡愁。我仿佛看见,那五进的院子里走出了金戈铁马的将军和救民于水火治理天下于盛世的甘肃巡抚;走出了那些摇着扇子吟诗作画的文人墨客,走出了那些衣袂款款羞羞答答的绣楼小姐,走出了那些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

即将消失的古民居建筑_第2张图片

不管是古老的一般民居,还是深宅大院,还有那些星罗棋布大小不一的庙宇,那些屋脊,那些走兽,那些雕花,那些壁画,那些塑像,那些美妙绝伦无与伦比的刻刀和匠心,那是怎样一种文化的修养,那是怎样一种文化的积淀,那是怎样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那是怎样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安逸,我们今人往往望尘莫及。尽管还有很多现代的建筑,钢筋,水泥,瓷片,塑料管道,太阳能淋浴器,高高的电线杆子,水龙头,现代化的水泥砌就的所谓的水窖,但这些都显得是那样的俗气,浅薄,没有文化和历史的底蕴,这些堂而皇之的建筑,哪怕是与一个很小、不起眼,只是偶尔出现在墙上的梅花状、齿轮状的拴马用的铁器相比,都是粗俗的。而这些铁器只不过是古代人们用来做铁环的一个固定钮扣或现在所称的作挡板的垫片而已,只起一个垫片和加固的作用,就做的那么有艺术范儿,更何况那些精美的雕饰呢!那些铺在门口或者铺在屋檐下的条石,尽管经过了风雨的侵袭,脚板的磨砺,但依然是那么的艺术,那么的硬朗,那么的光滑,黑黝黝的油光可鉴,那就是磬玉石做的啊,怎不好过现在的激光大理石!

即将消失的古民居建筑_第3张图片

所有的木柱,横梁,直檩,叉手,都是埋在墙里的,就如同现在的框架结构一样,它无需土坯的支撑就能起到支架的作用,尽管墙体已经倒塌了,但它仍然屹立不倒。还有那些高高的城墙,自明代以来,在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下,每一个中国的府城、州城、县城、村镇、堡寨都筑起了一道道厚而坚实的城墙,堡墙。只要翻翻旧时的方志,不难看出即使是只有很少的人的村堡,都会有四四方方的城墙,这些城墙既是一种防御工事,也是一种宗法观念和纲常礼教,是一种人伦和规矩,也是一种思想理念、哲学体系的体现,它就是旧时的中国,中华的文明脉络和风俗习惯的延续。

我们可怜那些木材,可怜那些手艺,可怜那些艺术,也可怜那些为了几个臭钱就出卖祖宗产业的败类,一些只知道等靠要的饭桶。他们不懂古老文化遗存的价值,他们不懂历史文化的熏陶和传承,不懂这些有形无形的文化和理念是怎样潜移默化地在塑造着人们的心灵,他们只知道手中那些唾手可得的少得可怜的金钱。历史就这样湮没了,文化就这样解体了,国粹就这样糟蹋了,风一样的吹走了。

即将消失的古民居建筑_第4张图片

这些悠久历史或不太悠久历史的存在,这些古老文化的东西它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眼前,在我们随处可见的古老的村落里。我们所见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它虽然在惠塬,但很早的时候我们在申河就可以看到,在鱼池、在陈坪、在阿姑社、在柏树塬就可以看到。我们抚摸这些历史,这些有温度的故事,这些美丽的传说,我们的心灵感到了震撼,我们感到无比的羞愧,我们对不起祖先啊!当现在的人们津津乐道什么复古如古,花费巨资去修建一些仿古建筑的时候,他们却对真正的瑰宝视而不见,却弄一些什么假古董,尽管做得也很像,但那一文不值。就像很多年以前梁思成、林徽因对北京市委书记彭真所说的那样,你们毁掉了一个真的古迹,只能再做一些假古董,道貌岸然地去怀旧,去凭吊,去展示你们的丰功伟绩,但是,那又有什么价值呢?只是徒劳无功而已,只是靡费国帑剥削挥霍人民的血汗钱而已,有什么政绩可言?别那样大言不惭地去宣传,去说自己的复兴计划!用有限的民脂民膏造假而已!

即将消失的古民居建筑_第5张图片
即将消失的古民居建筑_第6张图片
即将消失的古民居建筑_第7张图片

面对盗贼的狂妄行径我心寒,面对对古物无动于衷的官僚我心寒,面对于弃宝物而掏大价钱大肆造假古董的老爷们我心寒,面对苍白的呼喊无人问津无人理睬我心寒,面对无知和漠视,我更心寒!我只能说,救救这些宝贝吧,别乱花钱了,能保护一块瓦是一块瓦,能保护一块砖是一块砖,能保护一段木头是一段木头,能保护一个院落是一个院落!别再让这些生灵在凄风苦雨中哭泣,别再让麻木的人们熟视无睹,别再让这些乡愁支离破碎,别再让古老的母亲伤心流泪,面目全非!

2017年5月11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即将消失的古民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