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砸手机想到的

从砸手机想到的

从砸手机想到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砸手机想到的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看了一个新闻,心里很不爽,出于牢骚,写了评论,结果没上墙,于是更不爽,索性写篇文章骂几句,不喜欢就别看。

据2017年10月9日星期一的《齐鲁晚报》微信公众号上的消息,10月8号,在河南南阳,某中学举行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学生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猛砸砸烂。视频中,在一个集会上,在一排队列前,一人持话筒点名,一人拿锤子在砸手机,话外音是一位工作人员的声音,主要说两点,学生进校后,手机应该让老师保管,否则一旦被发现,就没收销毁。其次,这种销毁行为是为了学生好。最后,该工作人员着重强调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家长们都很支持。

看到最后,我禁不住笑了,在老师面前,家长敢不配合吗?还有,我们小时候每次挨打,家长和老师们不都语重心长地说我这是为你们好,我们哪次都不敢说不是,即便说了,也是在心里默念而已。

我不爽的地方倒不是老师对学生玩手机的态度,至于学生该不该玩手机,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我生气的关键点在于,老师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我写了评论:这是最省事的解决办法,却也是最愚蠢的解决办法。老师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所谓有的“传道授业解惑”都不过是假象,真正的面目是暴力暴力暴力!

不要怪我的评论也不免有“暴力倾向”,上过十几年学,经历过几十个老师之后,回想一下,最先遗忘的是老师的“解惑”,学过的知识都可能早已随大便消失在洗手间的下水道,老师的“授业”也可能只保留在自己专业知识大厦的一角,(倘若自己还有自己专业的话!)而不知道到底是哪一角。影响最大,最可能记得甚至终生的是“传道”那一部分,说白了,也就是做人。因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除了父母,最能影响我们的,也就是老师了,而且在开始上学后,父母的话可能会当成耳旁风,但老师的话不会,在那时的记忆里,老师就是上帝。正因为如此,老师的一言一行,才会深深的影响到我们,无论他是好,还是不好。

老师教导我们,要有礼貌,要尊重师长,做人要有素质,做事要有耐心,教的很好。孩子们觉得很认真,但当他们被集中到操场,亲眼目睹手机被砸被丢水桶,你会觉得他们会怎么想?

儿女对父母从无限信任和依赖到独立,会有一个叛逆期,这种叛逆源于对父母形象的崩塌,他们发现,自己的父母原来不是自己认为的那样伟大;对老师的认识,也有这样一个过程,而南阳这所学校的老师用实际行动加速了孩子对自己形象的崩塌。因为,当锤子砸向手机时,素质与涵养在哪里?当手机丢进水桶进,礼貌与耐心又在哪里?即便拿高倍望远镜来看,我看到的也只是暴力和暴力。

从砸手机想到的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砸手机想到的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不想听解释,当然也没人给我解释,我在想,所有的话语教导都不如身教。或许,老师可以将学校建成无手机校区,甚至让学生的很长时段内与手机隔绝,这将是老师们的胜利,却是老师形象的失败;胜利带来的只是暴力幻影下的所谓权威,失败带来的却是自那时开始的学会屈从和对虚伪的继承。这个世界需要被禁止的很多,却不应该只是手机;这个世界需要学习的人和做事的方法也很多,却不能少了老师和沟通的能力,尤其是做人的根本。

多说几句,有一个段子,说父母们禁止孩子在上学时谈恋爱,而在他们走出校门时埋怨孩子不会恋爱。这不是笑话!如果老师和家长们联手,成功地将手机驱逐出孩子们的世界,那么,会不会有一天,他们发现需要对走向世界的孩子上的第一堂课是如何使用手机。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多么无趣和悲哀。当然,这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但是,手机之外的呢?毕竟,我们做了太多“言传”与“身教”南辕北辙的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砸手机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