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读书摘记3

2019年1月24日      星期四    晴

          《新教育》读书摘记3

    第三章    新教育与中国文化

1、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1)孔子仁学的“十六字精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2)《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3)《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5)《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6)《道德经》: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新教育的文化使命

新教育实验将培植自强不息、仁心充溢的本质生命,并从其存在的“诗意”中,开办一系列人文课程;从其存在的“思性”中,开办一系列科学课程。而这一过程将始终确保“诗”与“思”的统一性。

3、教育的真谛乃是文化的自我创生

(1)用文化的视野关照教育,用教育的视角反思文化,用教育与文化的眼光打量我们自己。

(2)文化即教育,教育即文化。人之所以成为人,其本质乃是文化,乃是教育。

(3)非道弘人,人能弘道。新教育人的使命,就是自觉地把中国文化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作为我们教育的根基和创造之源;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推动文化的自我创生,让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在我们这个时代重新显现并焕发青春。

《新教育》读书摘记3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教育》读书摘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