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比利林恩和马走日

舞台上的比利林恩和马走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吸引我去看《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因之一是李安,原因之二是技术。

华人导演中,我喜欢的有李安,有王家卫,有姜文,还有那个时代的银河映像。但是在此之中,最喜欢的是李安。李安所擅长的从来也不是技术,也不是讲故事,而是情感。有一年春节,我老婆怀着孕什么都不想做,什么吃的也吃不下,我和她一起在沙发上,流着眼泪看完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

李安是一个可以让男人流泪的导演。当然,流泪不见得就是高级,但是可能他的电影能在某一方面触动我,或者说某个片段我因此而共鸣。东方文化中的情感一般来说都是低沉内敛的,是收而不是放,是眼神的接触而不是空乏的语言表达。所以看到舞台上的比利林恩,我自然想起另外一个电影另外一个舞台的马走日。《一步之遥》看完后我简直气得要死,因为我恨这种粗俗虚假的春晚式莺歌燕舞,恨姜文摇头晃脑的to be or not to be。比利林恩一言不发站在那个舞台上,升国旗的时候让他泪流满面的是脑海里对啦啦队员的性幻想,这部电影就是这么高明,真实面前一切虚假和谎言无所遁形。

说回李安这个人,任何时候的形象包括语言都是朴实无华的,甚至穿着燕尾服举起小金人的时候。国内导演那一身老炮味道的王霸之气,是不是因为教育环境相关?要知道把锋芒藏起来挺难的。

舞台上的比利林恩和马走日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再说回新技术给人的感受吧。

因为120帧版本全球只有五家北京只有一家影院能看到,所以我花费巨资290块钱买了一张票,就是冲着新的感受去的。就体验上来说,这个钱没有白花。

首先120帧高亮3D,在动作场面的流畅性先不用说了,最让人震惊的是人物特写上,你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人头从你前方的荧幕之中穿出来,主角直勾勾的盯着你;包括片中几个人物在对话的时候,你甚至有种你就站在他们身后的一种错觉。实在要比喻的话,就是那种我突然变成六岁小孩然后看70寸的大液晶的感觉。

舞台上的比利林恩和马走日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比起画面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音响效果,以往电影中的背景声音其实是平的,而杜比音效能让你在嘈杂的闹市中分辨出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器物发出的声音,最接近人的真实感受。

这部片的转场也是流畅至极啊,教科书级别的剪辑。

舞台上的比利林恩和马走日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看完电影两天后才写的观后感,应该不是一时冲动的感受,供大家参考。

舞台上的比利林恩和马走日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舞台上的比利林恩和马走日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公交车上拍的隐藏在雾霾中的央视大裤衩

舞台上的比利林恩和马走日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眼镜应该是特制的,双面镀膜,跟之前看的那种imax不一样

舞台上的比利林恩和马走日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舞台上的比利林恩和马走日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舞台上的比利林恩和马走日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舞台上的比利林恩和马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