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

“众筹”一词虽从英译而来,但在中国语境下有其不同于英文原意的新内涵。在汉语中,“众”为人多之意,“筹”为聚集之意。众筹,顾名思义就是“众人筹集”。筹集的东西不限于资金,而是任何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分为三类:物质资源(资金、资产)、人才资源(能力、智慧)和社会资源(客户、人脉、圈子)等。

什么是中国式众筹?

所谓中国式众筹,就是基于熟人圈的筹人、筹智、筹资的新方式。

从本质上讲,中国式众筹有两个区别于西方式众筹的核心特征。首先,西方式众筹主要是面向陌生人的线上平台众筹;中国式众筹是面向熟人圈的众筹,更加重视线下互动和全程落地。

其次,西方式众筹的目的是筹资;中国式众筹的核心是筹人,通过筹人提前匹配和锁定项目未来发展所需的资源,这比单纯筹资的价值大得多。

中国有句老话能够简单直接地表达出众筹的内涵,那就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里,钱和力分别代表了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才能、智慧、人脉等)。但这样还不够,在这个基础上改一改,可能更贴切——不但要出钱,而且要出力。而这一切,本质上就是筹人。人是一切的根本。人到位,资源对接,强强联合,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因此,中国式众筹考虑的核心是,如何使出资人把时间、关系和资源都带进来。

杨勇,被称为“杨众筹”,先后推出1898咖啡馆、金融客咖啡、佳美儿童口腔医院等众筹项目

拿大家的钱,做大家的事

我们理解的众筹与单纯的集资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众筹,是拿大家的钱做大家的事;集资,是拿大家的钱做自己的事。

拿大家的钱做自己的事,大家除了出资之外,没有更深度的参与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因此积极性有限,缺乏情感投入,不会把它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如果说这也是一种众筹,那只能是一种比较初级的众筹,对资源和人性的调动非常有限,因此效果也非常有限,潜在的问题比较多,失败的风险也比较大。

拿大家的钱做大家的事,是把众筹出资人真正变为事业合伙人,使其成为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集合大家的资源来做大家的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更符合众筹的本质和人性的规律,所以容易做、能做大、能持久。

要让众筹合伙人既出钱又出力,必须让每个人都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事。这就需要一种平等的关系来维护大家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一般来说,我们的众筹合伙人出资平等、机会平等、利益平等,通过自组织的过程形成自治。这样既增强了每个人的主人翁精神,又激发了大家的参与和贡献热情。当然,这样也容易导致低效率,因此在运行过程中既要有民主也要有集中,通过大家共同认可的规则来保证组织的运作效率。

这种设计很有价值,但对中国人来说有时不容易破除心理障碍。许多人谈众筹的出发点,还是想当老大、赚大钱,不太容易接受平等、共创、共治、共享的思路。做众筹要改变传统的“一定要有老大,老大收益最大”的思维方式,要形成自由联合的利益共同体。

熟人圈众筹,能够快速形成信任关系,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其内在约束机制有时比法律、契约所产生的约束更有效,圈子内部的合作也就非常活跃。大家参与一个众筹项目,往往会随之孵化出很多靠谱的项目。

怎样的人才拿得住大家的钱

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对项目牵头人有一个基本要求:最早的四五个主要发起人必须是牵头人认识多年的熟悉的朋友。

一方面,这说明牵头人在朋友中间有很好的信任基础,这么多朋友愿意给他钱,他拿钱跑路的风险很小;另一方面,牵头人自己也会非常谨慎,除非项目相当靠谱、把握很大,否则他不会让这么多熟人出钱,因为很多中国人宁可自己亏钱也不愿意亏朋友的钱。如果牵头人让很多熟悉的朋友出钱参与项目,他的压力无疑是非常大的。

中国人在圈内和圈外、对熟人与陌生人,往往遵循着完全不同的行为法则。

虽然中国人对陌生人缺乏契约精神,但是对熟人圈中的个人信誉和口碑却特别在乎。不管你是好人、坏人,也不管你在外面怎么骗人,但在圈子内部是不能骗自己人的。

一旦在熟人圈中失去了大家的信任,很可能会给一个人的事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因为圈子的影响和辐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这就是熟人圈带来的制约,熟人圈众筹不但能使信任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还能极大地降低项目风险。好多人刚开始抱着圈钱的目的做众筹,一听这一条就放弃了。

做众筹勿阴谋,可阳谋。要在熟人网络内部强化信任关系,真诚和厚道非常重要。大家谁都不傻,尤其是做老板的都很精明,你藏着掖着,或者有其他意图,很容易被人觉察,以后就不会再与你合作了。其实,谁都有自己的利益和想法,把自己的诉求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反而让大家觉得放心、可以信任。

在众筹中扩大熟人圈子

熟人圈众筹还具有人际关系管理的功能。一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通常要用大量的时间来维护人际关系,真正干事业的精力有限。

熟人圈众筹会形成一个圈子平台,本身就发挥着维护人际关系的作用,能够激活股东互助热情和参与积极性。每个股东都是链接圈内、圈外的节点,都拥有一个庞大的差异化的外部资源网,这种外部资源的激活会产生巨大价值。一般来说,当股东遇到问题的时候,圈子里的人都会主动帮忙。

那么,这一模式是否就完全将陌生人排除在外了呢?其实不然。

熟人和陌生人是个相对的概念,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把陌生人变成熟人,也就符合了熟人圈的规则。之所以熟人圈众筹更容易成功,是因为熟人之间存在相互信任关系,而陌生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信任关系,只能通过契约和法律规制,而中国的法律环境并不完善,同时契约精神相对缺乏。熟人最初也是陌生人,只要通过有效的互动机制,通过交往增进了解,获得更多信息,进而产生信任,陌生人也会变成熟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众筹)